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时间:2022-04-20 05:06:36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的护理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护理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4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464-01

颅内动脉瘤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是引起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可占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的85%。弹簧圈栓塞术可有效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我院自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共收治89例,经过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均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共收治89例动脉瘤患者,对其进行了颅内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其中男56例,女43例。年龄27.8-56.2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并结合影像学辅助检查,所有患者均确诊为颅内动脉瘤。

1.2 方法 取仰卧位,全麻后经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置于病变侧的颈内动脉内。造影显示动脉瘤的全貌,并找出显示动脉瘤的最佳位置。测量动脉瘤的大小,瘤颈于载瘤之间的距离,然后将微导管经导引导管送入动脉瘤内,按照预先测量好的大小送入弹簧圈,直到动脉瘤填满为止。

2 术前护理

2.1 心理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心理沟通,多与病人交谈,了解患者的真实想法,针对性的给予心理护理。详细介绍该手术的先进性与安全性,术中配合要点及术后注意事项和康复情况。简要介绍手术过程。嘱患者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以免血压升高,引起动脉瘤破裂。介绍已治愈的典型病例,使病人树立信心,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2.2 术后护理 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严密观察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观察病人有无头晕、恶心、肢体无力等。术后病人平卧24小时,给予氧气吸入,穿刺点沙袋压迫6-12小时,保持伸直位,以防穿刺部位出血和血肿。穿刺侧下肢制动24小时,以防腹压增大致穿刺口出血。如病人咳嗽,应用手按压穿刺部位,以防穿刺部位出血。严密观察穿刺侧肢体颜色,温度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嘱病人大量饮水,促进造影剂的排出。

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2.3.1 脑血管痉挛 由于栓塞材料是一种异物,对血管造成机械刺激,加之导管在体内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引起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30%-70%在发病早期即存在脑血管痉挛,其中20%-30%的患者由于脑血管痉挛严重而导致脑灌注不足,产生缺血性神经症状[1]。术后24小时内应注意有无脑血管痉挛的表现。若病人出现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如头痛、血压下降、短暂的意识障碍及肢体瘫痪,可能是脑血管痉挛所致。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扩容、解痉治疗。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脑组织缺氧。护理病人要特别注意神经系统症状的改变,并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头痛程度、意识状态、肢体活动情况,以免因缺血缺氧时间过长而导致脑神经不可逆性损害。应严密监测有无新近发生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必要时应用尼莫地平针1mg/小时,持续静滴,防止血管痉挛。也可给予罂粟碱60-80mg/d缓慢静滴。防止血管痉挛。

2.3.2 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 动脉瘤栓塞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动脉瘤破裂再次出血。第2次出血多发生在第1次出血2周内。动脉瘤破裂前的先兆症状有头痛、眼痛、脸痛、视力减退、恶心、颈部僵痛、腰背痛等。动脉瘤破裂时可出现“裂开样头痛”、呕吐、畏光、烦躁不安并伴有意识障碍,可有短暂性血压升高,体温上升至38℃左右。生化检查:白细胞增多,高血糖等。护理人员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及时发现动脉瘤破裂的先兆症状一旦发生,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一般术后患者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减少声光刺激,杜绝探视病人,集中安排护理治疗,缩短操作时间。及时和患者本人及家属沟通,消除恐惧心理。必要时适当给予镇静剂。严格要求病人的起居生活情况,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维持血压稳定,尽量减少情绪及血压波动,以上措施可明显降低动脉瘤的再出血几率。

2.3.3 下肢动脉血栓形成 术后肢体制动,穿刺处加压包扎导致血流缓慢等可导致血栓形成,应严密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肢体颜色、温度等。经常询问患者有无肢体无力,发麻现象,如出现穿刺侧肢体远端疼痛、麻木、动脉搏动消失、皮温降低、皮肤颜色苍白等现象。可能为急性动脉栓塞[2],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4 脑梗塞形成术后血栓形成或血栓栓塞引起脑梗死是手术的并发症之一 严重者可因脑动脉闭塞、脑组织缺血而死亡。术后应早期严密观察语言、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变化,经常与患者交流,以便及早发现病情变化。如术后发现一侧肢体无力、偏瘫、失语甚至神志不清等。应考虑脑梗塞的可能,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术后患者处在高凝状态,常规给予短期48h肝素化,配合长期阿斯匹林治疗,以防脑梗塞。

2.3.5 穿刺部位出血 因术中全身肝素化,穿刺点极易出血。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瘀紫。病人手术毕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嘱病人平卧24h,伤口沙袋压迫6h,同时穿刺部位侧下肢禁屈曲、制动。随时观察穿刺点局部渗血、血肿情况。小血肿一般不与处理,几天后可自行消退。如出血量大,血压下降,出现大血肿,除压迫股动脉加压包扎外,24h后可热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静脉回流,并注意观察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术后每15-30min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渗血,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防止穿刺侧肢体过早活动,向患者讲清肢体制动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3 结 论

动脉瘤弹簧圈栓塞术具有安全、有效、微创的特点。并因其操作简单,侵袭性小,术后反应轻,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动脉瘤患者减轻了痛苦。全面了解患者情况,充分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后观察,周密的护理计划,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手术成功的关键。护理人员应做好各项护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保证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刘承基.脑血管外科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808.

[2] 吴青,刘春风.颈动脉狭窄的治疗[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4,12(5):21.

上一篇:小儿猩红热的护理 下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