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羟色胺和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时间:2022-04-20 04:03:33

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5-羟色胺和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关键词】分裂症;攻击行为;血浆5-HT;血清胆固醇

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占精神障碍的39%,其中涉及体力攻击者占11%[1]。5-HT功能下降会减少冲动行为的抑制,会刺激引出冲动行为。有研究发现血清脂质与行为有关,攻击行为的精神病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较低[2]。本研究将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浆5-HT水平和血清胆固醇水平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2004年4月至2004年6月收住江苏省扬州五台山医院符合 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19~53岁,既往未服用过抗精神病药物或停用抗精神病药物两周以上,共有47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入组。患者无酒精和药物依赖史,无脑器质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史。

1.2 方法 OAS量表[3]是调查攻击行为的量表,评分按照患者攻击行为的最高分(highest OAS score)记录。并按照最高分将患者分成两组,最高分≥5入攻击组,最高分

2 结果

2.1 一般临床资料 我们共调查47例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组与非攻击组之间性别构成、年龄、首次发病年龄、首次入院年龄、PANSS评分均无明显差异(结果如表1)。

2.2 治疗前攻击组患者血浆5-HT的平均浓度为[(214.29±45.17)ng/ml],而非攻击组平均浓度为[(277.22±63.16)ng/ml],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经利培酮、奎硫平治疗4周,有9例患者因治疗时间短而脱落,共有38例患者完成本实验,其中攻击组与非攻击组各19例。治疗后,患者攻击行为消失(OAS量表最高分均

2.3 攻击组和非攻击组各有19例完成了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CHO的检测。治疗前攻击组患者血清CHO平均浓度为[(4.37±0.13) mmol/L],而非攻击组患者血清CHO平均浓度为[(4.25±0.36) mmol/L],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经利培酮、奎硫平治疗4周后,攻击组患者血清CHO平均浓度为 [(4.85±0.23) 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非攻击组患者血清CHO平均浓度为[(4.46±0.41) mmol/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攻击组患者与非攻击组患者的血清CHO平均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果如表3)。

3 讨论

有研究提示,5-HT能系统有抑制行为的作用。5-HT功能下降会减少攻击行为的抑制,会刺

激引出攻击行为,临床伴攻击行为患者脑脊液5-HIAA水平降低[4]。本研究结果提示攻击组患者血浆5-HT的浓度较非攻击组降低,且存在明显差异。这间接的证明5-HT能的异常是攻击行为生物学原因之一。经利培酮、奎硫平治疗4周后,攻击组患者攻击行为消失,攻击组与非攻击组之间血浆5-HT的浓度无明显差异。这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5-HT的作用可能是药物能有效控制攻击行为的药理学机制之一。

有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 CHO 水平低有关。其机制可能是胆固醇的降低,导致5-HT能的降低,而5-HT 功能低下可引起攻击行为[5]。本研究未能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与血清的胆固醇水平有关,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的胆固醇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别。在治疗4周后,攻击组与非攻击组相比,攻击组的血清的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攻击组。本研究与以往的国内研究结果相反[6,7],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会对血脂水平有影响并与用药时间长短关系密切。治疗前我们无法对患者进行固定饮食和饮食结构的控制,这可能是影响治疗前两组间的血清的胆固醇水平的关键性因素。在治疗后,攻击组的血清的胆固醇水平显著高于非攻击组,可能是与抗精神病药物影响血脂的代谢有关或者抗精神病药物对攻击组患者的脂代谢的影响更显著些。在攻击组和非攻击组,血浆5-HT和血清CHO的浓度无明显相关性,而且在攻击组,血清CHO的浓度与OAS量表分也无明显相关性,这可能与上述的一些影响因素有关。

我们的研究提示伴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5-HT能和脂代谢方面的异常。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量较少,我们无法讨论不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浆5-HT和血清的胆固醇水平的影响,这是否与控制攻击行为有效性有关。我们研究的时间偏短,将来可以随访血浆5-HT和血清的胆固醇水平对攻击行为的复发有无预测作用。

参考文献

1 徐梅玉,陈志恩.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危险行为与精神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0,9:49-50.

2 李敏,沈政,黎海蒂,等.胆固醇与攻击行为.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388-390.

3 Yudofsky SC,Silver JM,Jackson W,et al.The overt aggression scale for the objective rating of verbal and physical aggression.Am J Psychiatry,1986,143:35-39.

4 周朝昀,张晓斌,沙维伟.攻击行为生物学基础研究现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5,14:475-476.

5 喻东山.胆固醇和精神障碍.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1997,24:234-236.

6 王小全,王晓峰,周海晓,等.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4,14:208-209.

7 陆小兵,杨东英,黄兴兵,等.精神分裂症兴奋攻击行为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中国民康医学,2006,18:734-736.

上一篇:山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运用 下一篇:8例原发性骶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