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时间:2022-04-20 12:28:52

【摘要】1.1一般资料 全部48例病例均来源于安岳县中医院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埋线组和针刺组,埋线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7-68岁,病程2-18d,电针组24例,男...

穴位埋线法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

〔摘要〕目的对比穴位埋线和电针治疗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的疗效。方法将48例符合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电针组,两组均采用下关、合谷为主穴进行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并比较疗效。结果埋线组的治愈率为66.7%,电针组为50.0%,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5.8%,电针组为75.0%,两组相比,均P

〔关键词〕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穴位埋线

〔中图分类号〕R24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33-02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Temporo-mandibularJointDysfunctionSyndrome)也叫颞下颌关节综合症,是临床上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之一,好发于青壮年,以20-30岁患病率最高。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局部酸胀或疼痛、弹响和运动障碍,疼痛部位可在关节区或关节周围,并可伴有轻重不等的压痛,关节酸胀或疼痛尤以咀嚼及张口时明显,弹响在张动时出现,响声可发生在下颌运动的不同阶段,可为清脆的单响声或碎裂的连响声。常见的运动阻碍为张口受限,但也可出现张口过大或张口时下颌偏斜。笔者自2008年5月起采用穴位埋线法治疗本病,并设电针组进行疗效对比,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48例病例均来源于安岳县中医院院针灸科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成埋线组和针刺组,埋线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17-68岁,病程2-18d,电针组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21-65岁,病程3-165d。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口腔颌面外科学》〔1〕,具有颞颌关节局部或周围疼痛,关节弹响,开口受限及开口异常等主要症状两种以上,排除其它疾病即可诊断。

1.3排除标准

(1)经X线检查局部有肿瘤、结核、关节损伤等器质性病变;(2)头面部有其它急性炎性或疼痛性疾病;(3)癔病性牙关紧闭,精神病患者;(4)皮肤局部有感染或有溃疡;(5)肺结核活动期、骨结核、严重心脏病、疤痕体质及有出血倾向者。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取穴下关、合谷,暴露穴位局部皮肤,常规皮肤消毒,铺孔巾,将无菌3/0号医用羊肠线剪成约1cm长线段,并穿入7号一次性无菌针头内,将针头直刺入穴位适宜深度并得气后,用针芯(用直径0.35mm毫针磨平针尖制成)一边缓缓抵出羊肠线,一边退出针头,将羊肠线留在穴位内,外以创可贴固定,嘱每天早中晚各按压两穴10min,10d后观察疗效。

2.2电针组

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颧、阿是穴,皮肤消毒后用0.35mm的毫针直刺,产生酸麻胀重等针感后接6805-II型电针仪,用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每次治疗30min,每日1次,10次1疗程,治疗1疗程后观察疗效。

3疗效观察

3.1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订为: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自如无不适感;好转:疼痛基本缓解,弹响明显减轻,张口过大或用力咀嚼时有不适;有效:症状略有改善;未愈:症状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根据治疗10d后的疗效观察对比,埋线组的治愈率为66.7%,电针组为50.0%,埋线组总有效率为95.8%,电针组为75.0%,两组相比,均P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是口腔颌面部常见的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多认为属“痹症”范畴,现代医学认为是颞颌关节、牙合关系、神经肌肉之间功能失调。下关穴为足阳明经和足少阳经的交会穴,早在《针灸甲乙经》即有“失欠……下关主之”的记载,合谷则是治头面部疾病的要穴,传统多以二穴为主配合电针有明显疗效,但缺点是治疗时间长,患者不易坚持。而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学、中药学和现代物理学相结合的产物,集多种刺激于一体,互相配合,相得益彰,形成一种复杂而持久柔和的非特异性刺激冲动,一次治疗即可长时间持续发挥治疗作用,笔者以下关、合谷穴埋线治疗本病,不仅疗效优于电针,而且患者不用坚持疗程治疗,操作方法亦简便,适宜于在本病的临床治疗中推广。

5参考文献

1刘宝林,顾晓明.口腔颌面外科学〔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452.

〔收稿日期:2010-03-17〕

上一篇:社区卫生服务与医学心理学验案举隅 下一篇:红外线乳腺扫描检查在体检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