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兄弟是极品

时间:2022-04-20 12:21:19

姜姓的起源很清楚,也非常有意思。

最主要的起源是炎帝神农氏之后。《说文解字》记载:“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炎帝神农氏住在一条叫姜水的河边,就以姜为姓了。还有一种说法是炎帝生于姜水边上。姜水在哪儿?在今天的陕西岐山县。

第二,桓氏改姓,这个相对不多,但是也很昌盛。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唐朝上元年间,经高宗李治批准,大司徒桓庭昌改为姜姓,其子孙世代称姜姓至今。

第三,其他民族改姓。尤以羌族最为常见,因为“羌”跟“姜”有点像,所以曾有一大批羌族改成了姜姓,这样说来,今天姜姓人有羌族血统是有可能的。此外,满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姓氏――姜佳氏,改汉姓时就改为了姜姓。同时,现在的侗族、瑶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保安族、白族、朝鲜族、俄罗斯族等兄弟民族里也都有姜姓。要是有一个长得有异国风情、特别像俄罗斯人的人告诉你他姓姜,你可别不信,他还真有可能姓姜。

有一件事最让姜姓感到荣耀,是什么呢?据考证,起码有102个姓是从姜姓衍生出来的――吕、许、谢、齐、高、国、雷、易、纪等这些姓的源头全都可以追溯到姜姓。还有些从姜姓分出来的姓就比较有意思了,都是很少见的姓,比如充姓、斜姓、檀姓。此外,还有好多复姓也是从姜姓分出来的:淳于、东郭、高堂、子雅、雍门、申屠、公牛等。

其中我个人觉得“子雅”这个姓挺棒的,只可惜我拼命找也没找着姓这个姓的人,我觉得应当倡导恢复。“雍门”现在也不见了,“公牛”也非常罕见。如果从姜姓始祖炎帝开始算,姜姓分出去的姓氏有247个,可见这是一个多么古老的姓。

姜姓的发源地在陕西渭河流域的岐水以及河南南阳和山东淄博一带。早在春秋时期,西戎就有姜姓,后来西戎逐渐发展成了羌族,可见这个姓氏基本都在北方和西北这一片。

西汉的时候,姜姓开始慢慢往山东、河南移动,并逐渐成为关东大族。所谓关东,在当时是指河南灵宝市函谷关以东的地区,和我们今天说的“闯关东”里的关东完全不同。很多区域古今名字是不一样的,比如过去的山东和山西以哪座山划分的?太行山。太行以东为山东,太行以西为山西。而今天太行以东不仅仅是山东了,还有别的省。后来,为了充实关中人口,又把一些人搬进去了。

也就是说,姜姓原来在西北,后来到了东边,但后来又往西搬回去了。搬回去之后,还形成了非常重要的郡望――天水郡,而姜姓最重要的聚居地就是甘肃天水。

根据姜姓的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个叫姜世良的人搬到了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且在此发迹,以后又演变成了广东陆丰的姜氏。乾隆年间,姜世良的第十一世孙移居台湾,除近年新去的姜姓人氏,台湾的姜姓子孙基本都是姜世良的后代。

最早的姜姓名人要数姜子牙了,这个不用说,大家都知道。我想介绍另外两个人,一个是现在人不知道但是过去人都知道的,一个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但恐怕都知道得不对的。

过去我们讲孝悌,其中的“悌”是指兄弟友爱。关于“悌道”有一个典故,叫作“姜公大被”。姜公可不是一个人,是个统称,是指三个姜氏兄弟。这三兄弟从小友爱,友爱到什么程度呢?结了婚以后也不跟自己老婆睡,哥儿仨得一起睡,他们缝了一条巨大的被子,睡在一起,真是“悌道”到家了。过去人一说一家兄弟亲,就会说:“哦,这家兄弟感情好啊,姜公大被乎?”有一次,这姜氏三兄弟碰到了一个要杀他们的盗贼,结果这哥儿仨争先要死,都说:“要留就留我兄弟,把我杀了吧。”

盗贼一看都晕了,就只抢了他们的东西,连衣服都给扒光拿走了。这兄弟三人回到家,家人问:“怎么被抢成这样了?”结果这三个人特别厚道,打死也不说。为啥?因为这强盗他们认识。后来那个强盗特别感激,就把抢的东西全送回来了,给他们磕头谢罪。这得多仁义啊!当然,这个在今天可不能提倡,这成助纣为虐了,遇到这种事儿一定要打110报警。

接下来要说的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就是把长城哭倒的孟姜女。有些朋友以为她姓孟,不对,其实她姓姜。可她怎么叫孟姜女啊?在古代,待嫁女子或男子的排行是有讲究的,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分别叫伯(孟)、仲、叔、季,对此有一种说法是,如果这个老大是正房生的,就叫伯,如果是偏房生的,就叫孟。所以孟姜女就是姓姜的人家偏房生的大闺女,所以叫孟姜,这在过去是个大家都知道的常识。

姜姓也是大姓,在今天排在第50位,有46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0.37%。

上一篇:一路“折腾”的能人马森 下一篇:节日,养心又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