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如何提高化工行业员工职业健康水平

时间:2022-04-19 11:13:59

刍议如何提高化工行业员工职业健康水平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身体健康情况也愈发的关注了。特别是国家有些行业对人体的健康存在较大的风险,所以国家相关部门对这类企业制定了有关防治职业病的规定,众所周知,在化工行业中,职业病对员工身体健康的危害性是极大的,要想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就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这一行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与认知,从中发现影响人们健康的不利因素,由此找出提高员工健康的方法。基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对化工行业员工的健康做出了调查,并且力求提高员工的身体健康水平,使其不受职业病的困扰。

关键词:化工行业;员工;职业病;健康水平

我国不乏存在一些危险性较高的职业,例如是由勘探、钻井、化工等,本文中我们主要对化工行业潜在的职业病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提高员工健康水平的措施。因为职业病是影响人们健康问题的“第一杀手”,并且在化工行业中,员工要经常接触有毒物质,这对其在心理与身体上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因此,加强职业病的防治是保护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手段,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其开展研究工作,在促进化工行业发展的同时,也能保证员工处在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之中。

1 化工行业中的主要职业病

1.1 损害脏器

在化工行业中,员工经常要接触到种类繁多的工业品,这些工业品多数都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不仅如此,还具有腐蚀性,稍有不慎将会影响整个工业生产,更不必说对人体造成的损害了,但是又不能对其舍弃,因为当前众多的行业中,都离不开化工产品作为原料,这些化工原料是各行各业进行工业生产的前提。所以,只有提前进行预防,才能将对人体的损害降到最低。首先,化工原料中的有毒物质能够对人体的器官产生破坏作用,有些刺激性的毒素甚至会造成呼吸系统的衰竭。一旦发生损害脏器的情况,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产生肺水肿。在化工原材料中,有些元素如砷、醋酸胺等会造成人体的中毒性休克;有些元素如有机汞、四氯化碳等会引发心肌炎,并且是中毒性的,医治起来更为困难;还有些元素如三硝基氯苯则会对肝脏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影响因素,都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1.2 急性和慢性中毒

相比于其他的行业,化工行业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性,因此更容易发生中毒事件,并且影响的人群不仅包括行业内的,对非职业的人群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化工企业中的化工原料一旦流入河流中,对周围的水域产生破坏,人们就无法使用该水域的水进行生产生活;如果发生火灾,就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四散到空气中,人们呼吸到有毒的空气,自然就会造成身体上的危害。因此,就化工行业有毒物质较多这一问题而引发的职业病,相关卫生部门已经重视起来,并且正在积极地采取措施加以应对。

1.3 致癌

癌症是化工行业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例如油漆涂料行业中存在较多罹患肠癌的患者,在橡胶行业恶性肿瘤的患者较多,究其原因,都是与防老化剂相关的。如果某处存在石油厂,那么该厂的员工患有癌症的几率也要比周围居民高出几倍,并且肿瘤的类型以消化系统为主,除此之外,染料行业、塑料行业也是发生癌症的高危行业,人们在这种类型的环境中上班,发生疾病的危害率要比一般的工作高出几倍,由此造成身体健康存在较大的危害,同时也对周围的居民存的居住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2 作业场所的风险

员工在化工场所进行生产时,潜在的风险并不低,经过相关检测得出的结果中,由于化工产品以固、液、气三种不同的形态进行储存,因此,不同形态的物质其危害性也不尽相同,要想将对员工的身体危害降到最低,就要了解每一种物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预防,如果潜在爆炸等危险性的后果,就要对危险等级作出评估,以便做好各项准备。其中对风险的评估要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人为引发的危害,另一方面是机械的原因造成的威胁,还有就是由于工艺控制不当造成的危险,根据上述危险作出风险预防措施后,尤其要注重对员工身体健康存在的威胁,从根本上保证员工不会受到粉尘、噪声以及有毒物质的侵袭,将危险系数降到最低,将保护措施从根本上做到位。

3 提高员工职业健康水平的措施

3.1 依据《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标准及有关规定,定期委托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作业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检测和评价,通过网络、报纸、公告栏对存在的职业危害进行告知,通过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将工作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告知作业人员。

3.2 加强对工艺设备的管理,对易产生泄漏的设备、管线、阀门等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杜绝或减少跑、冒、滴、漏。在生产活动中,不得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可能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设备和材料。

3.3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的,应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整改措施,确保其符合职业健康环境和条件的要求;暂时不能整改的,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对严重超标且无法整改的生产场所,按照规定停止生产运行,控制和减少职业危害。

3.4 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并在醒目位置设置清晰的标识。

3.5 在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生产岗位职工从事有毒有害作业时,必须按规定正确使用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如携气式呼吸器、全封闭式化学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鞋等。严禁使用不明性能的物料、试剂和仪器设备,严禁用有毒有害溶剂洗手和冲洗作业场所。总之,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劳动场所风险和职业安全健康,不仅是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主要内容,也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的关键环节。严格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在日常的生产和管理予以高度重视,是确保企业安全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

结束语

综上所述,提高化工场所员工的健康安全意识是当前我们应该关注的重点问题,只有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才能促进化工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并且改变人们对化工行业危及健康的不利意识,保证员工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从事生产活动。总而言之,化工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要想使其始终保持在这一位置上,就要加强该行业的监管,尤其是对员工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参考文献

[1]家若.员工健康管理[J].科技与企业,2010(12).

[2]苏雯.加强员工健康管理的措施[J].现代经济信息,2010(16).

[3]侯刚,冯继武,王雄.浅谈石油企业员工健康管理[J].魅力中国,2009(19).

上一篇:音像档案现代化的优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试述信息化环境下的档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