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音乐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新理念

时间:2022-04-19 03:38:25

高校音乐教师专业课程教学新理念

【内容摘要】文章从高校音乐教师专业课程教学出发,阐述其在音乐素质和文化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培养目标角度,提出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新理念,以期对高校音乐教师专业的课程教学探索提供一条可循之路。

【关键词】音教专业 课程教学 音乐素质 文化素质

音乐的表演属性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技能性。对技能的要求使得高等院校音乐教师专业(以下简称“音教专业”)总是不自觉地加大乐器(钢琴)的训练力度,忽视培养综合素养的课程,即过去常说的“重技轻理、重技轻文”。

近年来,业内积极推动音教专业的课程教学内涵探索及课程改革。一方面,不断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积极探索“素质拓展类课程”的实施。但是,以上努力在提高音教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效果并不理想。

一、目前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06年11月,国家颁布了作为专业主修课程的《钢琴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指出,钢琴课程是音教专业必修课,是音乐教学工作基本能力的主干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具有重要作用。钢琴课程目标为“突出为歌曲配弹伴奏能力的培养;与声乐教学相结合,具备自弹自唱的能力”。《纲要》还指出,钢琴课要“体现教学互长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的综合演奏以及培养学生克服技术难关过程中的自我研究能力”。

然而,由于专门设置了《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纲要》中提出的在钢琴课教学中突出配弹伴奏能力的培被忽视;实际钢琴教学中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也未能符合调动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要求,更不用说教学的知识性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发展学生的音乐才能了。具体存在以下四个问题。

(一)与其他专业课相隔离,教学内容“单一”①,不利于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

现象一。钢琴课程的技能性特点不容置疑,如在音阶琶音练习中,学生照谱弹奏可获得技巧提升。但学生往往只知音阶中“级数名称”,而不知“功能名称”。构成主和弦、属七和弦、减七和弦的和弦音在调式和声中的准确含义,属七和弦与大小七和弦之间的联系以及其“称谓”所反映的实际意义等缺乏相应的了解和巩固,仅满足于技术上的弹奏。

现象二。众所周知,初学者,或者说程度较浅者,应该尽早学习钢琴即兴伴奏等。钢琴课接触到的作品很多是常用的伴奏手法,技术上并不困难,然而学生却不能出色地完成即兴伴奏。这与学生对所弹作品在和声以及伴奏织体的性质缺乏了解有关。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在钢琴课教学中融入乐理、和声、钢琴即兴伴奏等课程是很有必要的,而目前的教学忽视了这方面的训练。

(二)与其他学科相隔离。虽然学科之间被所谓的“专业”分割,但作为中小学教师,常遇到少年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不能因自身“专业”局限而无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比如,就很少有教师和学生对钢琴教学中所涉及的数学问题做明确阐述,以下例来说明。

在车尔尼作品849号的第五条练习中,左右手节奏最易出错。

谱例1:

A B C D E F G H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从上一小节音的先后关系上看,在左手均匀弹奏的基础上,右手的第2、第4、第6、第8个音分别在左手的第三第四音之间、第六第七音之间、第九第十音之间、第十二与下一小节第一音之间弹奏。但要准确认识时值数字关系必须是:右手每两组音群分割成八个点,按顺序表示为A、B、C、D、E、F、G、H,相邻两个点之间长度相等;左手分割成十二个点,按顺序表示为小写的字母a、b 、c、d、e、f、g、h、i、j、k、l(谱例1)。左右手相邻两个点之间长度相等。把左右手的点合并成一条线,Aa、Cd、Eg、Gj4个点是重叠的,其他点是轮流交错的。如果在左手均匀弹奏时,右手的B音并非处在左手c和d之间,也并非在中点。把左手中一组音群的时值设定为1,那么BC等于1/4,cd等于1/3,通过计算cB等于cd减去BC,即1/3减去1/4等于1/12。

在钢琴弹奏和教学中,这样的数学思考,并非单纯为了弹准节奏,更重要的是能够在音乐中培养数学理性思维。

(三)个性化特性被“灌输式”教学所抹杀。在乐谱的识别中,对音高节奏把握,总是直截了当指明哪里错了,而不以提示性的方法让学生意识到是否有错误;不广泛涉及各类钢琴作品,而是为了考试,一学期专攻几首乐曲,为了赶进度对教材中的曲目跳跃式地进行选择;艺术表现仅依靠教师的讲解,不能引导学生独立感受并进行艺术处理,这种“灌输式”教学使得学生失去了自己学习的机会和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就无从谈起了。

(四)钢琴教学师资知识结构的单一,加剧了学科之间及专业课之间的分割。各高校在引进钢琴师资并进行考核时,一看学历,二看学习背景,三看演奏水平,很少进行包括音乐基础理论、和声学、作品分析、音乐美学等内容在内的综合音乐素质考核。

二、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钢琴教学新理念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钢琴教学新理念。

(一)以培养理性思维为目的的新理念

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具体特征,理论上说思维有着无数的特征,但为了认识和把握,将思维分为感性思维、理性思维两种。②在钢琴教学中,应该思考如何把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把感性思维与理性思维有机结合,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视奏中,“以准确为前提,再慢也行”的理念:

第一步,做到音准与纵向结合准确。视奏中的“音准”指的是充分认识并反复审视线间位置以及影响音高变化的其他符号(高低音谱号、变音记号等),在琴键上弹出音符之前,有意识地实施理性思维中的“怀疑”和科学思维中的“证据”③,以保证所弹音符的绝对准确。视奏中的“纵向结合准确”指的是钢琴乐谱单手同时刻的多音和左右手两部分纵向同时刻的准确弹奏,不涉及横向时值的准确。这是针对需要极慢速度但是横向节奏把握不准的学习者而言的。这一步骤中还要理解节奏概念的变通,即“所谓节奏,是指某个音的时值为从本音开始到能够准确弹出下一个音为止”。实际操作时可以理解为每一个音上的任意延长,并意味着练习者可以从容地把握“音准与纵向结合准确”的要求,以避免因节奏时值的催促而不能把握音准,同时为慢速练习提供心理基础。

上一篇:设计美学课程结构探析 下一篇:人体工程学与产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