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提升课堂实效

时间:2022-04-19 08:09:02

把握学生学习起点,提升课堂实效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这意味着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把握好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学生原有认知水平上组织及展开学习活动。笔者以自己《摸球游戏》的二次教学片段为例,探讨把握学习起点的重要性。

关键词:学习起点;课堂实效;教学活动

奥苏伯尔说过:“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这就是说,不管学生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新知,他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影响其学习的重要因素,学生已有的认知起点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下面,我以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可能性”的第一课《摸球游戏》的两次教学与反思为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通过商场摸球抽奖活动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通过猜测、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初次教学

1.某商场策划一次购物抽奖活动,进行一次摸球游戏。如果从盒子中摸出一个黄球,就可以中奖。(出示一个盒子,里边有2白2黄四个球)

师:从盒子里摸出一个球,中奖可能性是多大?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来吗?你怎么想的?

生:用一半、0.5、二分之一来表示。

师:分母4表示什么?分子2表示什么?

生:盒子里有4个球,黄球有2个。

师:如果你是商家,你会怎么设计?说说你的想法。(引入全部放白球。)

师:盒子里全部是白球,不可能摸到黄球,数学上用一个数表示这种可能性?

生:0。没有黄球,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想怎么设计?(引入全部放黄球)全部是黄球,一定能摸到黄球。我们数学上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某个事件一定发生?

初次反思

课后,自己明显感觉心有余而学生力不足。虽然环节很顺利,但是学生积极性不高,思维很狭隘,整堂课基本上是师生对话,感觉我在拖着学生走,学生很被动,师生间没有产生火花的碰撞。作为公开课,缺少新意,没有亮点。为什么学生如此被动?教学效果为何不尽如人意?是我的教学设计有问题吗?我怎样让课堂活跃,激起学习探究欲望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进行反思和学习。

在三、四年级学生都已经初步认识了可能性的大小,等可能性,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现象,还有分数的知识后。本堂课所学内容是在次基础上的延伸和发展。摸球游戏从三年级开始就在进行,学生已经很熟悉。

看来学生的前概念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到这堂课的效果。那到底该如何设计这堂课呢?怎样去设计得深入又新颖呢?于是,我再次品读教材和教参,重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和认知水平,着眼于学生认知起点,设计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拓宽教学内容,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再次教学

1.创设情境:某商场策划一次购物摸球抽奖活动,如果从盒子中摸出一个黄球,就可以中奖。现在请你当策划者,来设计摸球游戏。(给予学生一定的材料和要求)

材料:黄球和白球各10个,请选择一些球放入盒中,盒中总球数10个。

设计单:

这样中奖可能性 ,说说你设计的理由。

2.小组活动,设计摸球活动。

3.全班讨论汇报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

板书:白球

黄球

中奖可能性

10

0     0

8

2

2/10

7

3

3/10

2

8

8/10

1

9

9/10

10

10/10=1

(当第一位学生用分数表示中奖可能性的时候,立即追问:请你说说你怎么想的?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呢?让其他学生重复说说,加深印象,巩固分数的意思。)

师:如果你是顾客,你最希望怎么设计?引出全部放黄球,结果怎么样?

生:一定能摸到黄球。

师:我们数学上可以用怎样的数来表示某个事件一定发生?说说你的想法。

生:10/10,可以用1表示。(随即进行板书:)

师:如果你是商家,商家想得到利益最大化,可能会怎么设计?引出全部放白球。结果怎么样?

生:不可能摸到黄球,不可能中奖。

师:不可摸到黄球,这种可能性可以怎么表示?

学生马上说到0。

4.小结:请大家观察这张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师:为什么分母都是10?这个分母表示什么意思?分子表示什么?

5.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要来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再次反思

再次教学的效果是有效的,令人满意的,学生兴趣高涨,思维得到一定程度地发散和提升。这节课也受到了听课老师的好评。

首先,联系生活实际,我创设生活化的数学情境,再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当游戏策划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次执教,二次反思,让我收获不少。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是何等重要。我们要找准学习起点,把握好学习起点。

1.吃透教材,找准学习起点

教材和教参是我们的宝贵资源,首先要吃透教材。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根据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合理预测学生的现实水平,运用访谈或问卷等形式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找准教学的起点。只有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把握好新知识的生长点,才能顺利帮助学生实现认知迁移。

2.把握学习起点,提高课堂实效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新知识时,会激活头脑中先前的知识经验,通过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建构新的知识。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起点和要求,符合“最近发展区”的水平,使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同时把教学内容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可能性,设计成几个阶梯依次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中逐步深入学习新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保持最活跃的状态,实现课堂的高效。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生活 兴趣 作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