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发展摭谈

时间:2022-04-19 12:30:12

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发展摭谈

【摘 要】当前,中国书法之乡的发展正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和“战略机遇期”。中国书法之乡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书法之乡建设和发展的进程。本文以永川区为例,分析了中国书法之乡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书法之乡;结症;策略

一、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发展现状

永川,因“三河汇碧”形如篆字“永”而得名,有着1200多年历史,积淀着灿烂的历史文化,是各类文艺人才汇集地,是远近闻名的书法传承和发展重镇。近几年来,永川确立了以创建“中国书法之乡”为目标,加强了书法基础设施建设和组织队伍建设,吸引了许多优秀的书法人才汇聚永川进行艺术创作,组织开展了创建永川书法特色区域(项目)活动等一系列高层次、大规模的书法活动,培育出大批优秀艺术家和生产出大量优秀书法作品,形成全区书法普及广泛、专业书法水平迅速提高的可喜局面,现有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12名,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36名,永川书法家协会有会员381人,他们中有一部分作者在全国都具有影响力。另一方面,良好的人文资源优势和永川“文化兴区”战略引起了重庆乃至全国书法与文化界的广泛关注,2010年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西南地区唯一的“中国书法之乡”,使全区书法艺术提档升级,为繁荣永川文化产业经济,弘扬中国传统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发展的结症

2010年7月15日,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正式授牌,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与发展,我们发现,和京、津、沪特别是东南沿海“中国书法之乡”相比较,差距还是明显的。如何正视差距,打好“中国书法之乡”这张牌,对推动永川书法大发展、大繁荣,走出一条具有永川特色的书法文化发展之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书法管理缺乏全局思维和专业规划。永川区书法家协会、永川区书画院、永川区书法院相继成立,分别归属永川区文广新局、永川区文联和永川区委宣传部具体管理,管理职能混乱,创作与管理人员的素质一直存在着良莠不齐的现象,对全区书法普及难有大的作为,很难为平民百姓提供学习书法的机会,有些组织基本上是处于半瘫痪状态,难以凝聚广大优秀的书家为发展永川书法积极投入作品的创作热情。而永川区青少年艺术活动中心、书家工作室和书法特色学校等开办的书法培训班由于缺乏监督与管理,参差不齐,大多误人子弟。

中小学书法教育形式严峻。2013年1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书法教学实施方案,力求区域性整体推进书法教学。永川区书法教育投入明显不足,教育主管部门并没有专职的书法教研员和从事中小学书法教育研究、教学督导的队伍,没有对中小学的书法教学和学生的书写能力进行考核的指标体系,因此缺乏在理论与管理上多层次、多角度地去指导书法的教育能力。同时面对作业、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书法早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边缘课程,学校的书法课程设置及评价缺乏参照,写字课更多的是虚设,没有专门的授课教师,多数都是由语文、美术教师或者各科教师临时兼任,他们并不具备专业的书法教学素质,直接导致学生、教师、家长、社会忽视了中小学书法教育。

书法学习功利思想严重。有人认为现在已处于信息时代,计算机已广泛运用,书法过时了,学习书法已没有什么实用价值,纯属浪费时间;有的学生是为了父母的期望而被动练习书法,其自身根本没有对书法产生丁点法的兴趣;有的学生对书法有一定的兴趣,但是一门心思想获奖而放弃正规的学习和长期的积累;一些初学者以“名利双收”或加入书协组织成为会员为目的而使他们盲目地追求技巧,却没有在根本上学到书法的真谛。这种急功近利、忽视书法教育基本功扎实训练的思想和做法,严重干扰了他们对书法的认知与学习。

书法创作“薄古厚今”。受书法展览和比赛的诱导,书家过多地注重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书法基础理论的灌输;过多地注重感性经验的培养,而忽视了文字学、美学等文化知识的培养;过多地注重作品的外在形式感觉,而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过多地注重单一书体、单一内容或个性风格的训练和模仿,而忽视了整体基本功的积累和学习,导致书家指导学生学习书法不临摹“古帖”,而让学生学今人甚至自己,这样的书法教育实在是“害人不浅”。

三、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发展路径

突出政府主导地位。永川区《“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渝西文化中心的总体目标,依托“中国书法之乡”品牌,大力发展以书法艺术为代表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形成具有全市乃至全国先进水平和区域优势的书法艺术产品创作、交流及相关产品销售和服务体系,彰显“中国书法之乡”的独特魅力,实现以书法艺术为龙头的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因此推动永川区中国书法之乡的发展,应该形成“政府主导、文联实施、社会组织和民间书家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书法发展格局,建立起高、中、低三个层次的书法发展体系:中青年书法骨干参与书法培训;书法爱好者参与书法讲座;中小学学生参与书法教育和学前儿童参与书法观念培养。政府要加大书法经费投入力度,加大对公益性群众书法活动的赞助,保证大型群众性书法活动和赛事经费的投入,鼓励社会各界书法设施设备、群众书法活动等的捐赠和支持,拓宽书法发展资金来源,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向书法产业,形成良好的书法发展态势和长效机制体制,开拓书法发展的前景和空间。

人才是推动发展的核心力量。永川区书法家协会、永川区书画院、永川区书法院要“三维一体”,制定可具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扎实推进,持之以恒,努力把“中国书法之乡”打造成为永川一张名副其实的城市文化名片。用5到10年时间,实施好“十百千万人才计划”工程,即在现有的12名中国书协会员的基础上,培养10名部级会员;培养100名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培养1000名永川区书法家协会员;培养万名以上书法艺术爱好者。通过此工程,大力培养书法人才,普及书法艺术,彰显书法魅力,巩固“中国书法之乡”创建成果,形成了以中国书协会员、高校书法教授为代表的领军人物,以青年书法家为中坚的创作骨干,以“重庆市特色书法学校”为书法群体基础的金字塔式发展模式。建构起书法人才完备、队伍结构合理的书法发展体系,形成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参与、全社会大力支持的书法人才发展环境。

构建书法教育系统工程。实施多部门、多层次、多角色相互配合,充分整合社会各种资源,构建起“纵横交错”立体的、多元化的书法教育网状模式。“纵”向模式,呈现书法教育具的阶段性,分为小学、中学、大学、成人不同层次的书法教育模式,在小学阶段结合语文课程的学习,普及书法艺术,培养书法兴趣;在中学阶段与学生“减压”联系在一起,提倡愉快书写,把灵活穿插书法教育中,既达到了书法教学的目的,同时也配合了学校应试的要求;在大学阶段可以和学生的业余爱好结合起来,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书法学习环境;在成人阶段开设书法训练与欣赏课,满足业余爱好者的需要。“横”向模式,即采取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相结合,同时要与其它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综合性的书法教育模式,抽调专门书法人才,结合外请专家,无偿在机关、学校、乡镇、企业开展书法常识的普及教育,建立起促进群众性书法事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机制体制。

履行服务社会功能。充分利用文联、书法协会的资源,建立健全各镇街、各行业书法协会,形成分布城乡、覆盖各行业的群众书法组织体系;积极开展书法进社区、进乡村、进工厂、进军营、进机关、进校园、进景区,以及送纸墨笔砚、送作品、送讲座为主要内容的书法活动;邀请在永著名老书家组成讲师团,通过培训、讲座、笔会、展览等形式,讲授书法技法、书法创作、笔墨纸砚使用、作品鉴赏等知识,为永川旅游景点、景区书写牌坊、题记、对联、碑文等,让书法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规划命名一批“书法示范单位(乡村、社区、学校、企业)”,以点带面,示范推动,让书法走进千家万户,繁荣群众性书法活动;加强书法师资培训,构建基层书法骨干培训网络,建立一支稳定、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基层书法工作者队伍;鼓励本土书家植根传统,加强技法锤炼,兼收并蓄,创作出更多书法精品力作,不断提高永川书法群体在全市乃至全国的影响力。

加强书法创作,争取优异成绩。在永川区宣传部的统一指挥下,区文联和书法院、书协统一协调,要以坚持发掘新人、引导创作、组织参展来提高书法人才的创作能力,积极组织作者为省级、部级展览备稿送稿,让永川书法的整体创作水平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一定的影响,书法创作人员成为活跃在重庆书坛、全国书坛的一支生力军。在抓好书法创作的同时,要出力作、出精品,出版个人书法作品专辑和书法理论专著,从理论上提高书法作者的鉴赏水品和创作水准。

书法要介入商业模式。一是要结合永川区实际,制定出可行的书法产业发展政策,在规划、立项、资金、征地等方面提供支持和保证,扶持发展具有示范性、导向性的重点书法产业项目。如通过楼堂馆所、名胜古迹、路面街道、报刊杂志的装潢和广告宣传等加强书法艺术的宣传、为书法提供经济载体。二是积极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向书法产业,培育一支懂书法、会经营的专业书法经纪人队伍,重点发展书法及书法产业链,如通过书、报、纸、墨、砚等经营集创作、制作、展览、拍卖为一体的经营机构,引导他们走“公司+人才”的产业经营模式,共同参与书法产业建设,形成良好的书法市场发展态势。三是举办高起点、高规格、高品味的书法大赛,全面展示永川书法的成就,搭建书法艺术展示、交流的平台,实现文化和经济的有效对接。四是创建一个集创作、装裱、篆刻、剪纸、砚台等为一体的书法市场,并在市场设立书法名家工作室,形成集体效应,有效提升我区书法的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水平。

塑造“中国书法之乡”品牌。一是对原有书法作品、书法文献的内涵与文化个性进行挖掘,以创作为龙头、文化为核心,创新作品的营销形式,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一次投入、多次产出的创作链,确立一个富有现代气息的书法品牌。二是以“中国书法之乡”为资源品牌引进和开发其它特色产品,采用政府引导、公司运作方式,在日常生活用品中注入书法文化、附着书法符号,使之成为独具特色又非常实用的旅游纪念品,以此带动书法文化产业建设。三是培养和推介书法艺术家,以签约的方式,扶持培养全区书法大师,利用各种会议和节庆假日,组织书法作品推介交流活动,创作一批优秀书法作品,统一装裱、统一制作,形成具有永川地方特色的书法名牌。四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与全国各地和国外书法团体收藏家、书法家、书法经销商的联系、交流与合作,向高等书法专业学府输出高层次书法人才集中培训,组织全区书法名家在渝西地区及重庆等城市举办书法精品交流展、巡回展,引进一些高规格的书法展览、交流、笔会等活动,以书法艺术为纽带,进一步提升永川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五是建立和完善永川书法网络服务体系,发挥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的作用,全方位,立体式地推介、包装、宣传永川书法及书法名家,扩大永川书法艺术和书法家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参考文献:

[1]永川区人民政府.永川区“十二五”文化事业发展规划[Z].2010,12.

[2]关于永川中国书法之乡发展的思考[N].永川日报,2012,04.

[3]陈春.浅谈中国书法之乡――蓬溪文化馆免费开放下的书法文化建设[J].大众文艺,2013(5).

[4]李瑛,王玺宁.现代书法教育体系构建与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OL].http://,2011-03-16.

注:本文系重庆市永川区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书法之乡”发展研究――以永川区为例》(项目号:YCSTC,2012BE901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陈龙国(1969―),重庆人,重庆文理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研究方向:书法理论研究及书法创作。

上一篇:基于人口、土地、空间三维视角下的新型城镇化... 下一篇:浅谈软土地基管道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