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当自律

时间:2022-04-18 09:32:30

从传言苍井空代言西湖龙井到茶叶遭遇农残门,到势不可挡的“绿转红”,再到近期炙手可热的“茶叶第一股”争夺战,看似与世无争的茶叶,变得热闹非凡。比如“绿转红”,都知道春夏历来是绿茶的天下,可是红茶依然是茶市的宠儿。红茶市场不仅热度不减,整体需求量和品牌数量还呈现上升趋势。当茶叶变成了任意更换的谋利道具,变成没有底线的噱头,我们要问:茶叶到底是什么?茶叶不可以是什么?好的茶叶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吗?

欧盟是反观中国茶现状的一面镜子。去年10月1日起,欧盟对中国输欧茶叶采取新的进境检验措施,措施包含要求所有从中国进口的茶叶必须通过欧盟指定口岸进入,并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检测等条令。需要注意的是,这一措施,只针对中国输欧茶叶。中国茶之所以会“享受”如此待遇,排除利益博弈等等原因,中国食品安全问题或恐引起广泛关注。这要求中国茶叶必须回到茶园,回到茶叶质量上来。茶业自律,当成为共识。

当很多人责怪欧盟的标准过于苛刻时,已经有企业迈出了重要一步。今年3月,柏联普洱茶获得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成为我省首家同时获得茶叶栽种管理和生产认证的茶企,成为云南省首家同时获得茶叶栽种管理和生产认证的茶企。

自2007年5月开始,柏联集团瞄准欧盟有机食品认证,在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景迈山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普洱茶庄园,对6000多亩茶园进行科学改造,鼓励茶农施用发酵的农家肥和欧盟有机认证的有机肥,并恢复种植香樟、野樱花等景迈山乡土树种,改善庄园生态环境。茶叶加工环节也以制药企业的标准严格要求,从茶园到工厂采用专门运输车,工人生产前必须洗手并接受紫外线杀菌。2008年,集团申请评定该项标准,经过3年的转换期和严格评审,今年柏联普洱茶终于拿到认证。其中,茶叶检测一次性通过,这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能够如此顺利通过检测的茶企。要知道,欧盟有机食品认证是国际有机农业标准领域最早的高标准权威认证,评估标准多达317项,且实行一票否决制,即:317项标准中如有一项未达标就不能颁发认证书。

欧盟的标准,何其苛刻!苛刻得几近吹毛求疵。欧盟的标准,没有最严,只有更严,而且是动态变化的。从2006年起,欧盟将茶叶农药残留的检验项目从193项增加到210项;2D07年,欧盟检验标准再次提高,增加10个项目限量,更新10个农残项目的新限量,一些限量非常低的农残标准事实上就意味着禁止此种农药或杀虫剂的使用。但出台这样的标准,是为了出产更好更安全更放心的茶叶。而完全按欧盟的标准执行,也表明包括柏联普洱在内的茶企做好茶叶的决心和信心。其间,普洱还有几家茶企如思茅区祖祥茶业等通过了有机茶园欧盟认证。普洱市也将他们立为标杆和范例,逐渐扩大有机茶园和绿色生态茶园。

有机茶业、绿色生态茶,正是中国茶的方向,代表着健康、生态。有机农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该模式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此外,有机茶还要求在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茶属于真正纯天然、高品位、高质量无污染、全生态的健康饮品,代表了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

应当看到,吹遍全国的“绿转红”、“乌改红”风潮,隐忧多多。就连中国绿茶的著名代表之一的“龙井”,也和红茶产生了联系。浙江杭州西湖龙井产区今年推出了全新红茶——“龙井红”,以西湖龙井的夏秋茶为原料发酵而成。在西湖龙井推出红茶之前,浙江已经有多个绿茶产地的厂商投入生产红茶,价格比肩高端绿茶。品牌定位在“绿转红”中模糊,茶叶质量也在所谓合理利用中下降。如果要采摘夏秋茶,一般需要打药,这也为农残埋下了隐患。还应当看到,在沸沸扬扬的“茶叶第一股”争夺战中,大量资本的融入虽然能为中国茶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但是茶叶的第一生产车间的管理,仍是一项基本工作。没有真正安全优质的茶叶,茶叶品牌也就无从说起。

自律,从茶园里一片小小的茶叶开始!

上一篇:卫生毒理学GLP模拟实验教学环境的构建 下一篇: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