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锋:与菌共舞

时间:2022-04-18 08:05:38

一个科学家的执着与坚持,改变了世人以往的刻板印象。因为在他之前,国人自主研发国际品牌和追求一个无药无抗的时代,都被视为不切实际。

五月北京的奥运村中国科学院园区,漫天飘絮,熏风拂面,早早就具备了夏日的特征。金锋的心理健康重点研究室就坐落在这里。正是在这个科技与文明并重的角落,一个“与有益菌共生”的梦想孕育而成。

在人体共生微生物研究领域,执着的金锋处处显得与众不同。在乳酸菌的作用还未被完全认知的时候,他走出书斋,把写艰深晦涩论文的时间都放在了亲身实践上。他教育学生,让市场和百姓认可,应是研究者的首要追求。2005年,他给农业部写了一封信阐述他的研究成果,也未得到充分重视。

金锋以他的健康概念为指导而成立的“New Sun Club”(新日俱乐部),凝聚了日本医师会和多个乳酸菌研究团体的努力。也是这个俱乐部,在国际市场上奠定了中国人自主开发的国际品牌的地位,展开一个全新的无药无抗的健康新时代。

痴迷乳酸菌

中国经济信息:您就职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作为一位研究心理学的博士,怎么研究起了微生物,整天和共生菌打交道呢?

金锋:1982年开始我从事人类遗传学研究,1987年到东京大学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 1993年毕业于东京大学理学部人类学系,获得博士学位。同年回国供职于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在2003年,震惊世界的大事件是中国的SARS传染病的流行和扩散,当时我有一种难以言状的感觉,决定将研究方向定位在微生物上。我知道,距离成功可能比较遥远,但方向肯定是正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别人没有发现的一个方向。

就在SARS肆虐期间,一位朋友偶尔说自己曾经用从日本带回的乳酸菌治愈了呼吸道传染病。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我不顾被传染的危险,离开北京到广州SARS流行地区去研究猪的重症呼吸道传染病。在对猪群的重症病毒感染研究中,我注意到不仅益生菌能够防治家畜的病毒感染,更重要的是家畜食用了他们开发的微生物之后,会有非常明显的行为变化。在其他同事都兴高采烈地关注养猪的经济效益的时候,我在反复思考,为什么猪群在特定微生物的环境里会有明显的行为变化?对此,我又对各种动物反复进行了对比研究,确认了我的发现是正确的。在动物实验过程中,我一直也在大量服用自己做的乳酸菌,亲身体会微生物在自己身上展现的奇迹。

于是我做了大胆而合理的推论:现代人类的最大问题也许在于逐渐脱离与微生物的共生关系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我坚信肠道微生物跟人类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有直接关系,我也由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转职到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建立了行为生物学实验室,把研究目标定位在人类共生微生物上,并且几年来走遍蒙古高原去采集和筛选最好的微生物。我们发现微生物改变人类健康,健康又能改变人类行为,最终,人类的行为还能改变人类的命运。

中国经济信息:您的研究在当时被认可吗?

金锋:肯定是完全不被认可!这可是一个谈“菌”色变的年代呀。2004年,当我开始尝试把自己的观点和观察到的结果与学者交流时并不顺利,国内外并没有多少科学家赞同我的观点。

我尝试投稿科学杂志介绍自己的发现和假说,但都被斩钉截铁地拒稿。当我的文章不被认可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观察和体会写成了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投稿到了各种科普报纸杂志,我甚至提出自杀可能跟微生物有关,人体微生物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各种退行性病变。

当时有很多人问我,你怎么知道自杀和抑郁症跟微生物有关系呢 我告诉他们,猪告诉我的。猪不会骗人,猪吃了乳酸菌后掩饰不住它们的那种好的感觉。而人还会骗人,感觉好也会说不好,生气了也会掩饰说没有生气。

2005年5月1日,我写给国家农业部一封长信,表明微生态养殖在我国今后的食品安全和粮食节约方面的重大战略意义,希望引起国家的重视。信中提到我国养殖状况,并计算出仅仅养猪就可以节省330亿公斤粮食。几个月后,我接到一个电话。 问:“你信上写的这些东西得到专家的认证了吗?” 我回答说:“我就是专家,我的实验证明了我所客观描述的一切。”

对方挂上电话,但从此这个话题没有人再度提起。但是这些对我来说都不算挫折。

墙内花开墙外香

中国经济信息:您如何将这项科研成果成功转化?

金锋:转化过程比较长,当我认定它是一个人类不可或缺的生命伴侣的时候,建议国家做这个项目,人们告诉我,需要拿出200万,国家去认证几年,如果批准了,才可以上市。如果找人投资做可能会比较快点。于是我们成立了公司。大家看到有“钱途”,参与的人就很多了,没钱了,大家就会纷纷撤摊。承诺予以资助的公司看不到利益的时候发来信函,要求我签字声明退出股份。面临资金紧缺,我曾艰难到了把自己在国外留学期间积累的存款全部拿出来做科研的程度,对此家里对我颇有微词。

2006年,我和我的团队开发的大多数乳酸菌种尚未在国家允许使用的名单之内,同时国内对这个创新研究并不完全能够接受的情况下,我再度赴日讲学,介绍人体和动物共生微生物对宿主的身心健康影响。

尽管日本有益微生物的知识十分普及,几乎所有人都非常了解乳酸菌,日本人还是更相信养乐多、雪印、卡尔普斯公司的产品,而不想使用中国的产品。就在经费完全花光,没有任何研发支持的状态下,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秋田县朋友的公司里见到一位名叫佐佐木重人的年轻人。

佐佐木一言不发地听了我讲了一个多小时,就说了一句话:“这个事情我要做。”

我从此开始了与佐佐木先生的深入交流。几个月后和佐佐木多次沟通后,写出了一本《乳酸菌革命》,由日本评言社出版发行。与此同时,我在日本的第一个产品Hyper Lactum 乳酸菌胶囊上市。日本最大的报纸“读卖新闻”2009年2月13日的报纸上有一篇大幅版面介绍了我的共生概念和新书。

在日本,吃过NS乳酸菌的人大多数都会惊讶地说:哎呀,真有感觉! 一场“乳酸菌革命”迅速在日本传播开来。

逐梦“健康新时代”

中国经济信息:乳酸菌除了运用于酸奶的菌种,还可以在哪些领域有更新、更广阔的应用?

金锋:我把在动物和人类身上的使用结果都做了十分详细的记录。

我观察到:在实验室,食用了NS乳酸菌的小鼠能够和睦相处;而没有食用NS乳酸菌的小鼠,暴强的脾气让它们总要发生头破血流的争斗。这个现象完全适用于同属杂食动物的人类。

影响人类情绪和性格的东西不仅仅是思想和社会学的一面,还有生物学的一面,只是我们过去长期忽略了生物学的那一面,今天我们只是发现和回到过去而已,今后的行为和心理学研究中会有更多的机会让我们来认识人类和动物的本能和本性。

目前,很多人还不能完全接受这样的理论和思维,如果你有精神方面的困扰,不妨试一试这个最安全的方法,动物的直接反应告诉我们答案了,人类的反应非常复杂,因为人类太会表演,会刻意隐藏或者暴露一些行为。

中国经济信息:那么对于人类可否利用乳酸菌之类的益生菌来改变人类靠吃药治病呢?

金锋:当然可以。我认为病毒和细菌都不能用杀来解决,只能学会与其共生。我坚决反对轻易使用任何抗生素。

在治疗肝炎中,我也不提倡服药,而应该大量服用乳酸菌,降低血液氨浓度来保证肝脏正常,尽快促使病毒变成安定的正常携带者型。

在癌症治疗中,化疗和放疗对肿瘤的抑制和清除是显著的,但同时对消化道微生物的破坏的同时会破坏人体消化道微生物平衡而降低免疫水平,不少患者并不会死于肿瘤,而是死于治疗过程。服用大量的NS乳酸菌可以立即恢复消化道的微生物平衡,才能更加有效地强化癌症疗效。

人类特殊体味包括体臭、加龄臭、口臭、汗臭、脚臭以及粪便臭都是微生物的原因,我们坚决反对任何药物或手术方式来解决腋窝下不愉快气味的问题,为此发明了使用特殊乳酸菌菌种饮料以及发酵液涂抹,抑制产臭味微生物,用口腔或皮肤安全微生物菌种替代方式解决气味问题。我的团队还研究开发了乳酸菌的香皂和润肤保湿露,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结束语:我们不知道金锋博士乳酸菌革命的终极目标是什么,从他那深入浅出的解释和似乎合理的推论,突然莫名其妙地感觉到曾经名声不好的细菌突然变得亲切了。我们有理由相信,金锋博士的追求也一定是希望自己身心健康的人们的期待。

上一篇:2012春拍:“回”字当头 下一篇:职场人平衡指数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