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筑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时间:2022-04-18 03:03:35

论建筑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摘要:在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质量问题,如裂缝、变形等,此类问题有大有小,小的可以忽略不计,大的会严重影响使用性能。如何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这就需要我们提高施工工艺,提高对材料性能的认识,提高对现行规范的熟悉程度。以下针对主体结构的施工质量控制及管理进行阐述。

关键词:房建:主体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管理

一、建筑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1.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在支模板前,做好模板设计,使其所支的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钢度和稳定性,可靠的承受浇注混凝土的重量侧压力以及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其它荷载。另外,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在支模板前,做好底层的地基处理,遇到有松散回填土时,要夯实后方可支摸,并使支撑点的底面积加大,以保证结构构件在浇注过程中,遇水不下沉、不变形。在支模板时要做到接缝严密,不得跑浆、漏浆,同时要保证各种结构构件的形状,几何尺寸及相互位置正确。

2.钢筋施工质量控制

所有钢筋和混凝土的原材料的采购,必须检查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验收都合格后,方由采购员和仓库保管员在验收单上签字。然后在验收合格的原材料合格单上做好合格标识,以确保钢筋和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钢筋在下料加工之前,首先应该计算锚固角长度,以免下料返工,浪费工料。在制作的过程中。要检查其符合规范要求之后,再下料加工。在钢筋绑扎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有关规范近行,做到材质、根数、直径、间距、接头、绑扎位置、焊接等符和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钢筋严格按设计要求下料,箍筋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箍筋一律与主筋垂直,箍筋的接头在构件中交错布置;钢筋搭接处要用铁线扎紧,在搭接处绑扎不少于二道,对22以上钢筋应采用焊接;模板的施工必须按其施工操作规程进行施工,达到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3.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严格按设计要求的混凝土标号配合比执行,搅拌时准确控制各种材料的用量,误差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如需加外加剂,须先试验合格方可使用。混凝土的搅拌时间要达到要求,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塌落度符合要求。浇注前,将模板内的所有杂物清理干净,木模板要浇水湿润,浇注时要专人振捣,对每个部分混凝土都应细致捣实,严禁漏振,防止蜂窝、麻面、露筋等现象出现。正确留置和处理施工缝,使其留设的位置,接搓的处理符合有关规定。

混凝土浇注完毕后,必须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养护,保持必需的湿度,冬季施工按照规定掺加防冻剂,采取防冻、保温措施,保证水泥水化正常进行,防止发生干缩裂缝。

二、建筑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1.施工现场设备管理

建筑工程施工作业离不开施工机械,施工机械设备管理要贯彻“科学合理、管理规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为提高工程质量服务,满足安全生产的要求,为施工质量的提高助力,从而提高生产效益,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首先,设备管理的核心是确保设备正确运用,要对操作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考核,让操作者要全面了解掌握设备的性能,切实提高其专业的操作技能,否则将给施工造成巨大的障碍并可能引发安全事故。其次,机械管理的基本要求是搞好定期设备维修,建筑工程机械设备使用频繁,由于施工环境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损坏,在每天操作前和任务完成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检修维护,严禁带病运转;要做好清洁、、紧固、调整等工作,以减少设备的损耗,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加强建筑材料质量管理

材料是建筑质量的基础,高质量的材料是优质工程的重要保障。加强材料质量的控制,首先要把好进货关,由专业人员选购材料,加大审核力度,按工程程序安排检查人员对合格证、性能表格等加以检查核对,防止劣质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同时要严格施工材料的现场管理,加强检查验收,做好建筑材料的管理、储存防水、防潮、防火、防盗的工作。

3.严格工程分包的考核审查

建筑行业普遍采取承包制度,且建筑商在包揽工程后,再按专业性质或工程范围分包给若干个分包商,以利于加快工程进度。为确保工程质量,建设主管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应共同考核承包商的实力,对分包商的资格文件、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等内容详细考核,确保其是否确有能力去担当施工任务,而不应一包了之,听任总承包商随意发包、转包给第三方,给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4.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技术交底是一项经常性的技术工作,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意义重大,是保证参与项目施工人员从多方面了解工程的要求的最主要环节,为项目操作达到理想状态奠定坚实的基础。项目经理分阶段对工长及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工长向组长及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技术交底内容要全面,可结合图表、实样来进行,并进行安全注意事项交底,必要时应给予现场示范操作。

5.做好工序质量管理

一个较大的建筑工程总由各个小部分组成的,每道工序都影响着工程质量,而各工序在组成结构上又和人员、材料、设备等密切相关,在施工质量控制上就应围绕以上因素展开。要以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查制度为依据改善施工工序,尤其对于关键点与重点位置进行研究改善。保证良好的工序交接,交代清楚程序内容,坚持把工序质量控制当成核心,积极完善相关施工工序。

6.加强成品保护

对已经完工的部分工程项目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以免造成损伤,有的损伤将成为难以恢复的永久性缺陷,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施工顺序和防护措施是做好建筑成品保护的两个主要环节。具体措施有:按照合理的网络计划和施工流程组织施工,不能颠倒顺序,以避免后道工序对前道工序形成损坏污染,比如管道施工时,要事先进行预埋,尽量避免在基础完工后打洞挖槽对结构体造成损害;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比如对新产品进行包裹、覆盖和局部堵塞等,可有效防止损伤、污染以及杂物堵塞管道等现象;加强对成品保护的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有损坏及时进行修复。

7.落实质量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科学的施工质量管理制度,对于现场考勤、安全生产、用电管理、消防安全、档案管理等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制度规范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和施工质量措施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施工前技术交底制度,明确施工技术要点、质量要求及检查方法、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

8.结语

总而言之,房建主体建设施工阶段是牵涉百年的大计,其工程质量理应作为重中之重。然而近些年来被报道的工程质量问题却可谓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究其根本,就是在房建主体施工阶段实施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当中,往往都存在质量略有欠缺的现象,而这些质量欠缺一旦积累起来之后,就会由量变而引起质变,以此从根本上导致整个工程房建主体施工阶段的质量不合格。由此可见决不能对工程项目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质量管理有所放松,而且一旦发现问题就要及时纠正,时刻保证管理人员具有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只有这样,房建施工阶段的建设水平才能稳步提高,并最终形成良性循环发展的主体施工阶段建设环境。另外,关于房建主体建设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管理,还要向程序化和系统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房建主体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管理工作往现代化和信息化发展的一项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王锦.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J].陕西建筑.2010(04).

[2]谢世光.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进行探讨[J].科技致富向导.2010(05).

[3]吴光胜.对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措施的探讨[J].中国城市经济.2010(08).

上一篇:浅谈土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下一篇:论深基坑在房屋建筑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