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估系统分析

时间:2022-04-18 12:56:22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估系统分析

随着环境保护的呼声越来越高,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关注。节能减排不仅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降低能耗,控制污染总量,不仅是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的之一,同时也是国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采取的主要审计类型。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已成为中国政府审计的重要战略选择。国家审计署于2009年10月至2010年9月,对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山东、河南、湖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陕西等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20个省)的电力、钢铁和水泥等行业2007年至2009年节能减排情况进行了审计调查,并于5月13日向社会公告了审计调查结果,根据调查结果发现,全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不是很理想。目前政府已经开始了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国内外也有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进行研究,但是对如何评价审计结果的有效性还没有具体的研究。下面从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概述、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体系、方法以及评价原则四个方面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概述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是指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目前,中国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主要是对节能减排资金的合规性,节能减排实施的效率以及效率性进行审计。通过量化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指标来完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体系,进而通过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来支持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不断的进步与创新。由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起步较晚,目前还没有关于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专项法规。近几年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政府也在努力进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但是由于没有具体的法规,这方面的人才有限,从而审计的效果也参差不齐。因此,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效果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也可以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发展。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体系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功能是为该审计提供一个评价标准和模式,即通过与评价体系的目的和指标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该项审计的效果。建立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体系的目的是促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完成既定目标,从而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更加有效。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标准的制定与评价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能够促进其标准更加合理化,而此标准的合理化也使其评价更加的有效。

(一)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主体

目前我国的环境审计基本上都是政府主导的,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才会主动进行环境审计。然而政府没有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能够保证。因此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评价主体应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外部主体,即政府部门和民间审计主体;一个是内部主体,即企业的审计部门。这两个主体相辅相成,可以更好地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效果。

(二)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客体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客体是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过程以及结果。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要素包括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是否制订了合理的节能减排制度以及是否有效的执行。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客体就是评价这三个方面的审计过程和效果。

(三)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标准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目标是促进节能减排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加强节能减排执行的效果。而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客体就是评价通过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是否促进了节能减排资金的使用,是否加强了节能减排执行的效果。因此,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标准有两个:一是评价审计前后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资金使用情况是否向更合理的方向转变,二是评价环境审计前后该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是否有所好转。

三、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方法

(一)制度调查方法

现代财务审计一般都是建立在相对较完善的制度基础之上。要进行制度审计,首先必须对能否依赖制度检查做出决策。目前中国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面的制度很不完善,而政府现在对节能减排方面进行审计,一方面是为了环境保护,使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中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面的制度和立法更加完善。因此,现阶段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制度是否在逐步完善。针对现状,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评价:(1)审阅法。即运用审阅法进行调查和了解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方面的制度变化,主要是查阅有关文件或书面资料。(2)询问法。运用询问法进行调查和了解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方法,主要是找有关人员谈话,通过谈话来了解其制度有无变化,有关人员有无有效执行。(3)观察法。运用观察法了解该制度主要是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可以进一步印证审阅与询问的正确性。

(二)节能减排指标比较方法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标准之一,是看在评价前后该企业的节能减排情况是否有所好转。而企业考核其节能减排效果主要是通过计算资源消耗值,污染物排放量,综合利用率,无害化以及支撑能力五个方面来考查(杨华峰、姜维军,2008)。通过纵向比较这些比率,可以得出该企业节能减排的效果是否有所改善。

(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企业如果想改善其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情况,只通过评价上述指标的方法不足以促使改善其审计情况,因此需要用定性和定量结合的方法。

四、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原则

(一)可操作性原则

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可操作性。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情况是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环保责任的一种手段和方法。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被要求公布其社会责任履行情况,因此,评价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情况是非常重要的。由于中国的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企业以及审计人员还没有足够的专业经验,因此,指标选取的可操作性是非常重要的。

(二)成本效益原则

企业加强其节能减排力度以及对节能减排的审计,就必定要消耗资源,比如更节能环保的机器设备,以及引进更加专业的人员等。为了实施更高效的节能减排以及节能减排审计,就必须把资源应用在重要的环节,这样能够影响大范围的节能减排以及节能减排审计情况,由于中国目前的节能减排及其审计尚处于初级阶段,要求企业做到面面俱到并不实际。因此在选取指标的时候,应根据企业具体的环境和其自身特点设置相对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评价的成本效益。

五、结语

通过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相关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出,在现阶段中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立法和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对节能减排环境审计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正确和有效的评价,对于节能减排环境审计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制度的完善又可以促使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更好的发展。近几年,全球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因此也向节能减排环境审计提出了新的要求,进而也提高了对中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的合理性、规范性、可操作性的要求。对此需要有关的专家学者对中国节能减排环境审计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

上一篇:实现环境审计供需互动的对策 下一篇:兰州环境审计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