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合作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

时间:2022-04-18 07:49:02

强化合作学习 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 新课程;合作学习;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 G423.0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09―0065―01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它能够使学生主体意识和个性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通过实践,笔者认为“强化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构建高效课堂”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合理搭配小组成员

划分小组不是简单地把几位学生就近按座位组合在一起。应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编排小组,促进“组内合作、组间竞争”。我是这样划分的:先将全班学生划分为ABCD四类,A类是班级的“脊梁”――组长,组长不但要成绩优秀而且要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工作能力。然后再划出D类,这是A类的帮扶对象。B和C居中游的学生分到对应的小组中。具体分类时还要考虑男女搭配、性格差异等方面。再给每个小组成员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的成果;还有一名汇报员,负责将小组合作的情况在全班进行汇报。

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使组与组之间水平相当,有利于小组间公平竞争,组内成员水平不一有利于组内学生相互合作。在实施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定期进行人员调整,以及分工调整,换选组长、记录员、汇报员,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促进每位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同时增强小组学生的凝聚力,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采用有效合作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一个人在完成学习任务,而是几个成员合作完成,那么中间就必须有分工。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每位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尽力做好。因此,在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讨论前,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片刻,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才进行交流,并把想法记下来,而后由小组长安排,各个成员轮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倾听。最后讨论,形成集体的意见后,由记录员将其整理出来。这样做,每个人都有了思考的机会和时间。

2.讨论开始时教师一定要指令明确,例如,可以要求按DCBA顺序发言,A或B整理归纳,或者从C号开始顺时针发言。这能避免一些学生只听不说、不动脑,置身于学习之外。交流时可以让学生抢答,或者全让B号发言,各小组PK一下,从而对小组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

3.在展示反馈阶段,最好先让小组中的潜能生发言,这样既能检查其在合作中学习的效果,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科学把握合作时机

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探索和讨论的价值,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因此,教师一定要科学把握小组合作的时机。我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开展合作学致有以下几种状况:

1.在进行比较、归纳、择优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3.在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在进行概念辨析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四、注重合作学习实效

小组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性。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本课的任务,在学生还没有完全展开讨论时,就匆匆结束合作学习活动;有些教师安排授课的内容比较少,为了在课堂上拖延时间,就故意延长小组合作的时间。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达不到学习的目的,而且很容易挫伤学生合作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因此一定要做到:合作前,学生要有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时,要有足够的交流讨论时间;合作后,要有足够的时间交流合作学习的成果。只有这样,学习过程才能得以充分展示出来,学习成果才能瓜熟蒂落。

总之,强化合作学习,教师精讲,学生精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不过要使这种教学方式成熟完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我相信,只要多实践、肯动脑、勤反思,就能更好地发挥合作的效能,让学生在合作中互学、在合作中比学、在合作中乐学!

上一篇:类型化影视理论在日本动画片中的应用 下一篇:消除学生心理障碍 实现数学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