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趣味实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时间:2022-04-18 05:46:07

利用趣味实验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以考虑利用趣味性物理实验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使之与所学的各类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效的衔接,通过学生喜欢的趣味性物理实验的方式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寓学于乐,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趣味实验;教学情境;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3)4(S)-0062-2

1 引言

部分学生反映物理难学。物理枯燥,将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课堂内外。通过趣味性高、形式新颖、奇、险的趣味物理实验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是解决此类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

如何把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的趣味性物理实验与各类物理知识点进行有效衔接。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使得原本单调枯燥的物理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成了现阶段中学物理教学改革面临的实际问题。

2 趣味性物理实验与中学物理教学的结合点

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教材可以看出,教材中有很多实验都与日常生活实际密切相关,而且与各类物理知识点紧密相联。教师可以把物理知识点通过趣味物理实验的形式演示出来,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物理现象,自主地获得生动而具体的感性知识,并由此概括抽象出其中的理性认识。通过这样的一个自主探究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使学生感到自己所学知识具有实用性。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更加喜欢物理,喜欢科学。

3 趣味性物理实验在创设教学情境中的应用

3.1通气不通水的怪管

这只黑箱相对的两面各有一只管子,一面的管口接有一只漏斗。用嘴对着漏斗吹气,可以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如图1a。所用器材为:管子一根、箱子一个、水、水杯。显然,箱子的一侧的漏斗与另一侧的管口是联通的。如果往漏斗中注水,漏斗的水很快就注满了,但水却不会从管口流出,如图1b。从漏斗伸进黑箱的管子与深处的管子之间并没有阀门。管子的内径也不很细,相比毛细管粗的多。那么这个通气不通水得怪管的奥秘是什么呢?

其实黑箱里面是绕了几个弯的管子,再往管子里注水时。很容易出现气泡,一旦在水柱中央有空气泡。连通器的液面就不再水平。于是水就不再流出来了。

通过创设新奇的、新颖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感到惊讶。同时让学生探究分析产生“通气不通水”怪管的原理,让学生在时间与理论分析中增长见识,利用连通器原理进行实际运用。

3.2蜡烛跷跷板

取一小段圆珠笔芯管,在中间垂直于轴线穿入一根缝衣针,在笔芯管的两端各插入一只去掉头的铁钉,使钉尖朝外。再选两支小蜡烛固定在笔芯管两端的钉尖上。把这样的杠杆放在两只玻璃杯上,就成了一个跷跷板。

当把两端的蜡烛点燃,我们看到这个带火苗的跷跷板往复的翘个不停。试问同学们,你能说明它的道理吗?

制作这个跷跷板时,要选择比较细的蜡烛,请问为什么要这样呢?

3.3火柴点电灯

火柴能点燃蜡烛,水能灭火,却没有听说水、火能点燃电灯的。火柴点电灯趣味性实验与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发生变化这一知识相联系。所用器材为:活动铅笔笔芯、一号干电池、2.2V小电珠、导线和火柴。

将铅笔芯、干电池、小电珠用导线串联,调节笔芯接入电路的长度,使小电珠刚好不发光。划一根火柴加热笔芯,可以发现,小电珠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小电珠也慢慢熄灭。将火柴点电灯这个趣味性物理实验引入课堂。可以创设思辨性情境,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有些导体的电阻随温度得升高而增大。而有些导体当它的温度升高时却减少。笔芯的电阻(主要成分为碳)随温度得升高而减小。因而当它受热时。电阻慢慢减小,小电珠两端电压变大。因而慢慢发光。火柴熄灭后笔芯温度逐渐降低,电阻增大,使得小电珠两端电压变小而低而电灯熄灭。

3.4从习题中选趣味性实验,创设实践性教学情境

在《三年高考五年模拟》中有一道习题如下:有一种液面微变监视器。基本原理结构如图2所示:光发射器始终以一定角度向被监视的液面发射一细光束:光束经液面反射。其反射光被水平放置的平面反射接收器接收: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若反射到光电转换器接收平面的光点从S1移向S2,则表面被监视的液面是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通过讲解这道习题。学生可以掌握此种液面监视器的原理,学会光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此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有余力感兴趣的学生加以拓展,让学生思考这个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同时鼓励学生应用这个原理解决生病打吊水一瓶即将完时自动提醒装置。

这样在实验允许的条件下。从动手实验探究,强化实验动手能力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在实验中学习,实验中理解”、“在实验中探究,实验中学习”,让学生迫切的感到物理科学的真实性,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全面提高科学素养。

4 结束语

现实生活中存在的大量物理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其引入课堂。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入手导入课题。因为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现实的题材,由此引出的物理问题不仅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身边,增强物理的应用意识,懂得物理学的真正价值。而且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不断进行实验反思,通过形式多样的创新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上一篇:19世纪与20世纪民族民间音乐对西方作曲家创作... 下一篇:高校声乐集体课之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