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4-17 08:10:24

生物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内容繁杂,知识覆盖面广,理论抽象,各知识点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在生物教学中,要让学生学得牢,记得住,必须根据生物学科的性质特点和规律,有序进行科学识记,使之融会贯通,才能记得深,化问题为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生物能力呢?

一、培养注意力

记忆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外界信息通过感官进入感觉存储器,只需极短的时间,其中被注意的信息转入短时记忆或直接进入长时记忆,而未被注意的信息则立即消失。信息从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过程中,某些情节性的信息通过自动过程编入称为“自动编码”,而另一些语义性的信息则要求注意加工才能获得,称为“注意编码”,只不过是无意注意罢了。在信息的提取过程中,也少不了注意。因为,无论信息从感觉存储进入短时记忆,或者是短时记忆进入长时记忆,还是提取,都少不了注意。因此,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注意力的培养,让学生有目的地进入学习,保持旺盛的注意力,学好生物基础知识,提高生物素质。

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注意力高度集中时,心情会处于极度兴奋状态,身心放松,精神集中,是接收外界信息的最佳时机。但是,注意力的集中,要有意志作保证,要有兴趣和动机作支撑。由于受生理的影响,在生物教学中,学生在一节课45分钟内持续保持注意力集中,专心听课,集中精神学习,需要一定的意志控制力,也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指引。

注意力作为一种心理倾向,不是天生固有的,而是后天训练培养的。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集中精神投入学习?

1. 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有一种心理目标指向。学习一课的内容,老师首先要把学习目标告诉学生,让学生心中有数。学生学习目标明确了,就会产生学习动机把注意力集中起来,专心听课学习。

2. 指引学生进行有意义的识记,引导学生形成知识网络结构。比如让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可以让学生从原料——CO2和H2O;条件——光能,场所——叶绿体;产物——有机物[(CH2O)]和O2入手。让学生用化学反应式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在有意义的识记过程中,学生的注意率是比较高的。

3. 让学生用警醒的话激励自己,也可以请周围的同学提醒自己。例如,可以用邹承鲁院士“办老实事,说老实话,做老实人!”做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成为对自己的鞭策和动力。时间一长,便养成了自觉注意的习惯。

4.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兴趣,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的实效。例如,学习“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段”,我先讲述发生在1998年6月的一宗入屋凶杀案:一对中年商人夫妇晚上9点多钟正在室内看电视,突然门被撬开,闯进两个蒙面人。这对中年夫妇还未来得及反应,就被蒙面人用封口胶封住了口,绑住手脚。歹徒把室内的财物洗劫一空后,为了杀人灭口,竟丧心病狂,用水果刀把夫妇俩活活砍死。后来公安机关接到报案后,提取在室内现场留下的指纹进行DNA技术鉴定。根据鉴定检验结果,案件很快被侦破。3天后,这两个杀人凶手被缉拿归案。那么,什么是DNA指纹技术呢?在现代刑侦领域中,DNA指纹技术有什么重要作用呢?DNA与基因遗传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学习这一节内容,就会为你一一解密,进行回答。这样的导入,创设了悬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了学习新课内容的心理倾向。

二、培养观察力

观察是获得知识的窗口,一切科学实验,一切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首先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如对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时,就要引导学生观察还原糖的变化情况。在检测实验时,观察试管中出现的颜色变化,以减少学生观察的盲目性。其次要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观察事物时,一般要遵循先整体后部分,先外后内的观察方法。如对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检测,就要通过对待检测的组织样液中所加滴的染液外部,进而观察试管中样液被染色的情况,内部结构出现的颜色变化,并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对观察的与课本上的不同之处要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并敢于提出质疑。通过实验观察的实践使学生逐渐学会观察的方法,养成周密、细致、精确、系统观察的态度,提高观察力。

三、培养记忆力

高中生物内容多,知识点多,覆盖面广,要记忆的知识容量也多。要把这些知识学好,需要阅读、分析、推理。然而大脑存贮器对外界信息输入保持记忆的时间极短,如果没有及时复述加工,则很快遗忘。因此,对复杂的知识,新课程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复述是十分必要的。然而,指导学生进行记忆的实践告诉我们,从记忆的角度来看,对学习记忆进行编码加工比复述加工效率更高,更具优越性。因为记忆编码使识记的知识更条理化,比复述加工更便于记忆和提取。那么,什么是记忆编码呢?所谓记忆编码,就是对外按输入大脑的信息进行加工转化的过程。在整个记忆系统中,编码有不同的层次或水平,而且以不同的形式存在着。在现实中,人们为了加深对信息材料的记忆,往往把某些特征的单个信息材料组织编入一种块状记忆模式即块状编码之中,以利于记忆。比如高中生物必修1中关于细胞的内容,就可分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生命历程四大块;细胞的基本结构再分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三大块,每块还可继续下分。通俗地讲,就是大标题至小标题的记忆,这样划成组块扩大了短时记忆的容量。

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生动形象、直观的图表,这为学生进行形象化编码提供了便利。图片以视角表象的形式,能减少语言的形式再现信息,有助于对烦琐文字的记忆。例如“细胞的增殖”中的“有丝分裂”,学生要掌握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变化特点,尤其是DNA和染色体数目变化,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所以教学时,应指导学生认图、识图,以画图绘表的方法进行编码记忆。又如“光能沟通的色素和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等,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画图画表的方法进行表象编码,以便学生在提取时“按图索骥”,这种编码比组块编码更有利存储和提取。当然,教学生学习编码时,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习惯和生活经验,没有固定的模式,既要简明扼要,又有利于识记就达到了目的。

上一篇:开展大课间活动提高学生体质的研究 下一篇:改善教学艺术,创建和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