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忘的角落,你关注了吗?

时间:2022-04-17 08:01:27

遗忘的角落,你关注了吗?

相貌平平的简·爱对罗切斯特说:“我们的精神是同等的!就如同你跟我经过坟墓,将同样站在上帝面前!”这句永远的经典台词打动过无数人的心,希望也能唤起教师对中等生的关注。

作为教师,最容易记住的不外乎是两类学生:一类是出类拔萃的优秀生,一类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因此,在一个班集体里,老师对优秀学生“如数家珍”、“赞不绝口”,而对坏学生也“了如指掌”、”恨铁不成钢”。然而面对班里占大多数的中等学生,许多老师却连名字都说不上来,更谈不上有什么更详细的了解了。其实,中等生同样渴望老师的关心和爱护,得到老师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新课程改革才能顺利进行。笔者作为战斗在一线的教师就素质教育形势下如何做好中等生的教育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何为“中等生”

所谓中等生是指学习成绩一般,活动、纪律、能力都属于中游的学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在学习中,他们往往会呈现出一种相对稳定的静止状态。中等生是后进生的预备队,是优等生的后备军,在班级中人数较多,他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着我们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认真研究中等生的心理状态及其发展规律,加强对中等生的引导,是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整体优化和提高未来公民素质的至关重要的大事。

二、中等生的形成

应试教育的影响。诚然,在当前还没有淡化分数概念的教育环境中,部分老师认为抓“优等生”可以提高班级优秀率;抓“后进生”可以提高合格率,而优秀率和及格率在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估占的比重相对较大。于是就产生了“抓两头,带中间”的教育教学理念,但往往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结果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学生自身的因素。一部分中等生智力因素较好,非智力因素较差。这类学生一般比较聪明,能较快地掌握知识,但缺乏毅力,学习不刻苦,因而知识掌握得不牢固。另一部分中等生智力因素一般,非智力因素较好。这类学生一般对问题反应较慢,理解能力较差,但学习踏实努力。

家庭教育的误区。一部分家长目光总是盯在孩子的文化成绩上,喜欢拿班级里的优秀生跟自己的孩子比较,久而久之,中等生自己就扣上了“我真的不如别人”的帽子,影响其潜能发挥和健康成长。

教师的期望值高。在教学中,许多老师普遍认为,中等生是全班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成功与否关系到全班的兴衰荣辱。在这种指导思想下,这些老师往往对中等生“高看一眼”,一味拔高对中等生的要求,常常按尖子生的标准要求他们,不顾实际的“拔苗助长”,一旦目标达不到就会严厉训斥、责罚他们,这就大大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

三、中等生典型心理分析

自卑心理 中等生由于长期处于“中等地位”,容易被班主任老师忽视,缺乏老师应有的关心、爱护、教育和培养,使中等生感到受到了老师的冷落,感到自己是无足轻重的,从而产生了强烈的自卑心理。

抑郁心理 中等生相对于后进生,他们有更大的学业和精神压力,更高的自我期望,更多的劳动付出。相对于优生,他们又智力平平,学习基础、能力等又逊色不少。因此,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容易产生失败感,产生自我无能感,经常陷入自轻自贱的抑郁情绪中。

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在中等生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中等的位置、自卑心理、内向的性格、老师的漠视更容易促使他们把自己的心灵之门关得死死的。

四、改变中等生现状的策略探索

1.关注点滴,点燃希望

“我是一名中等生。老师把关注的目光都投给了差生,希望的眼神又全停留在三好生身上,我们这些中等生真的很寂寞。有时候,我会有个傻傻的想法:每当我坐在孤独寂寞的角落里望着老师给差生耐心地讲题时,我真嫉妒他们!假如我也可以坐在老师旁边,老师能单独给我讲讲什么,哪怕是轻轻地问一声:‘你哪儿不会?’那时我一定会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是一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假如我是一个差生》。可见中等生是非常渴望让老师关注的。作为教师我们应知道平静的水只要有风,也会出现美丽的涟漪;不平凡的人,不都是从平凡的人当中培养出来的吗?中等生本身有很多的优点,只是我们的眼神往往被优等生的“优”和后进生的“差”给填满了。如果教师能深刻认识到“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及时对中等生加以关注。课堂上哪怕是用一个眼神,使他们觉得老师眼里时时有他们,他们定会对自己充满自信。为了不辜负老师的期望,也为了自己今后能够更加引起老师的注意与重视,他们会想办法学好功课。

2.改变态度,关键所在

形成中等生的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身体因素,又有主观和客观因素。针对思想基础较好但能力有限,想上进又上不去的中等生,要经常让他们发现和了解自己的优点和潜在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针对缺乏远大理想,甘居中游,缺乏竞争意识的中等生,要想方设法打破他们“甘居中游”的心理状态,培养他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有意给他们拔高要求,形成思想压力,激发他们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愿望,并以此为突破口,培养他们的毅力和意志;针对思想情绪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的中等生,要教育他们明确学习目的,能够约束自己,克服患得患失的思想。要帮助他们抵制外界不良因素的干扰,培养他们的自制能力和顽强的意志。

3.俯身耳语,传递鼓励

从社会整体上看现状,尖端人才与社会低能者毕竟是极为少数,更多的是普通者创造的财富。教育者应当用整体的眼光看社会,用全局的眼光看教育,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合理采用“进步性评价”,把学生看作一个有思考能力的人,有发展潜力的人,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次发现,发现他们的可爱之处和闪光点,尽量给与鼓励和热切的期待。我班的陈一萍,平时学习成绩、思想品德都可以,只是胆子较小,不喜欢举手发言,不善于交往。有一次,她主动举手发言,虽然回答问题的声音还是很小。但我还是用鼓励地话语告诉她:“你真棒,如果声音能大声点,那就更棒了!”这一天,我发现她上课特别专心,学习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4.家校配合,适当减压

老师应该为中等生的健康发展创造一个轻松快乐的环境,而不是要他们“一律向尖子生看齐”,搞“一刀切”。教师应该适当调节对中等生的期望值,适当为中等生"减压",让他们体验到成功和欢乐,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孩子就是种子,教育的本质是做环境。”良好的环境不仅靠学校,也要靠家长。其实,每一个当家长的,都应该有这样的认知:自己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一定有比别人强的地方。同时,家长还应该有良好的心态,长期处于中等的孩子谦虚,不骄不躁,不容易虚荣。经常承受“挫折”教育,意志力坚强,在今后的人生舞台上,成功者的比例更高。

5.改变策略,因材施教

首先,课堂提问时要做到机会均等。长期以来,课堂提问不是优秀生的权利就是后进生的特殊照顾,这样容易让中等生的学习兴趣慢慢减弱。应当相信,中等生思维与行动弹性度大,他们往往比优等生和差等生更容易获得巨大进步。多给那些不善表达的中等生表现的机会,能极大地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中等生在班级中人数较多,教师在选择教育内容和方法时,应符合中等生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实际,对每一个教育环节的设计都要有利于中等生的接受,从而减缓他们接受知识的坡度,使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这样,既有利于面向学生的大多数,又可以使“两头”缩短适应性上的差距。

第三,搭建“表现”平台。成功和“表现”是互相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中等生有丰富的思想、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亟待开发的各种潜能。教师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搭建“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

最后,培养“中等生”的自我教育意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然而,所有的生命都有相通的密码,所有的生命都需要关注的目光来温暖。关注,隐藏着无穷的力量,只要发自内心的笑,只要来自心底的关怀,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和鼓励,这期待,这鼓励,会蕴含着巨大的能量,以至于改变他们的生存状态。

教师,请多关注中等生!

上一篇:怎样创设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下一篇:职高学生数学思维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