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时间:2022-04-17 07:22:15

算法多样化的问题

“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这无疑给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注入了兴奋剂,是眼下数学教学工作者的热门话题之一。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对算法多样化缺乏正确的理解,对算法多样化盲目热衷,机械效仿,以为在教学中用了算法多样化,就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教学流于形式,为算法多样化而“多样化”,使得算法多样化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一、算法多样化误作算法全面化

随着算法多样化的深入人心,在计算教学中老师们说的最多的话是:看看谁的算法最多?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谁还有其他的算法……,老师的鼓励确实给了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使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在小学数学算法多样化中,并不是算法越多越好,也不是算法越全越好,算法要符合学生的生活背景和学生的知识结构。

教学中一些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认为有几种算法,就必须介绍几种,如果某一种算法学生想不出来,就应该进行诱导得出,否则就不是算法多样化。教师把提倡算法多样化看成了目的,刻意追求算法多样化,竭力启发学生“还有其他方法吗?”让学生绞尽脑汁,教师尽力引导想出一些费解的算法、低层次算法,而对真正有价值的传统算法却浅表层的探索。教师过于盲目地引导学生尽可能用各种方法去计算,造成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要求提出违背认知规律的算法,这些现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在老师的声声追问中,课堂出现了冷场的尴尬,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师的“问” 中消失殆尽,学生不知从哪个角度去寻找教师需要的答案。原本就能很快地算出得数的,学了“多样化”的方法后,计算方法却越来越来原始,计算速度反而越来越慢了。

倡导算法多样化是基于原来的计算教学中“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发展,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等问题提出来的。而有些教师在“算法多样化”的光环下,对算法只求量上的“多、全”,学生展示同一思维层面的,甚至是原始的算法,教师也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

二、算法多样化误作一题多解

有些教师认为:算法多样化就是一题多解,只不过换了名字,笔者认为这种认识和理解是片面的。一题多解追求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要求学生个体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呈现的是学生个体方法的多样化;一题多解是要求每个学生掌握多种解法,考查学生多方面的知识技能,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常常表现为少数优等生的专利。而算法多样化追求的是学生群体方法的多样化,当每一个学生将自己的方法提供给全班(小组)进行讨论研究时,作为一个学习群体,呈现出的就是群体方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是指群体的多样化,对每个学生来说,只要求掌握自己喜欢的方法,关注的是群体意义上的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发展,它不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几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优等生可以用多个方法,也可以只用一个方法,后进生可以只用一种自己的方法。

“一题多解”是学生个体能力的表现,是对每一个学生提出的学习要求,是一种很高的学习要求,在某种程度上说是较难达到的要求。而算法多样化是群体学习能力的表现,是学生集体的一题多解,是学习个性化的体现,它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并且由于学生群体呈现出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民主性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交流算法时,学生可以互相借鉴,互相吸收,互相补充,通过交流改变原有的算法。对众多学生而言,方法就呈现出多样化。在交流各自的方法时,教师和学生在一种平等对话的状态下共同探讨问题,学生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三、算法多样化误作不要优化

有些教师认为:如果对算法进行优化,那就谈不上算法多样化,似乎多样化与优化之间存在矛盾。我们知道,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比较学生出现的多样化算法时,不难发现有些算法的思维容量较大、有些算法的思维含量较小,有些算法与后继学习关系明显、有些算法对后继学习影响不大……“多中选优,择优而用”的思想方法,是学生学习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美其名曰尊重学生。

虽然俗语说“条条大道通罗马”,但就数学而言,他关注的是哪条大道离罗马最近,而不会是你喜欢哪条大道就走哪条大道。因此,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比较,感受不同算法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算法的优劣,让学生在矛盾冲突、自我反思、同伴互助等过程中实现优化,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选择合理而简捷的方法,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共识、共进。如果不对算法进行优化,那么我们的学生就没有收获、没有提高。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开放了教学环境,尊重学生个性化思考。在教师的“你还有什么不同的算法吗?”的追问下,学生交流的方法越来越多,课堂显得十分活跃,学生也十分投入。但面对一些重复的、低效的方法,老师还流露出“满意”的神情,有些学生在数手指时,教师装做没看见,任由他们去数,教师一概叫好,并不管思维水平是否有提升。“多样化”变成了“低级化”、“形式化”。有些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意图,用一些低价值、原始的方法来充数,从而影响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

总之,算法多样化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不能片面追求形式化,应是一种态度,是一个过程。是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它为学生学习数学搭建了一个再创造的平台,如何创造性的使用这一平台是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要在计算教学中融入更多的内涵,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生命色彩”,把课堂变成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其中的,充满活力的乐园。“算法多样化”不单是要“多样”,而必须是“有用”,真正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福建省光泽县晨光小学)

上一篇:谈课堂设疑教学 下一篇:《灰椋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