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性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时间:2022-04-17 04:02:45

早发性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早发性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评价超声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77例乳腺癌患者按年龄分为2组,a组:<35岁,22例;b组:>35岁,55例。对两组病灶术前的二维声像图特征、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程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乳腺癌病灶大,主要超声声像图特征与b组比较表现为横径大、纵横比小、内部回声不均多见、后方衰减少见,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边界、毛刺征或蟹足征、钙化灶及内部血流丰富程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乳腺肿瘤 彩色多普勒超声 早发性

早发性乳腺癌是指乳腺癌的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包括35岁),近年来国内报道占同期患者9.9%[1],提示乳腺癌发病有年轻化倾向。虽然发病率较低,但早发性乳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性、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特点,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生存率很重要。35岁以下妇女不列入我国妇女普查项目范围,因为超声具有无创性、可重复性被普遍应用于年轻妇女乳腺检查。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月至2010年9月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癌患者77例,术前未行任何治疗。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35岁,22例,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侵润性导管癌15例,导管内癌3例,混合型癌4例。b组:>35岁,55例,年龄36-70岁,平均年龄47岁,其中侵润性导管癌45例,侵润性小叶癌3例,导管内癌2例,髓样癌1例,混合型癌4例。

1.2仪器与方法 采用gevivid7和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为7.5-13mhz。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直接检查法,在乳腺各象限做纵、横斜切面扫查,选择病灶最大切面测量其前后径与横径,计算病灶纵横比,并观察记录病灶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及后方回声,有无钙化;用cdfi观察病灶血供丰富程度。

1.3统计分析 资料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wilc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乳腺癌病灶大小、形态和内部回声分为5型[2]:(1)团块型:>1.0cm低中回声包块,a组16例(72.72%),b组45例(90.00%);(2)结节型:≤1.0cm低回声结节,a组2例(9.09%),b组3例(5.45%);(3)导管型:条状无回声或带低回声,a组1例(4.54%),b组4例(7.27%);(4)囊实混合型团块,a组2例(9.09%),b组2例(3.63%)。(5)弥漫型:无明显边界的回声不均质区,a组1例(4.54%)。b组1例(1.81%)。乳腺癌原发灶均以侵润性导管癌为主,占87.64%;部位以外上象限多见占65.35%。

3 讨论

目前常用于乳腺检查的有高频超声和钼靶x线摄影。美国癌症学会推荐的经典乳腺癌早期发现指导原则中钼靶x线摄影适合年龄为40岁;我国年轻妇女以致密型乳腺为多,高频超声在乳腺肿瘤病灶与正常腺体组织的对比优于钼靶x线摄影。本研究中两组病灶均以团块型多见,a组中有1例为弥漫型,表现为腺体结构紊乱,内见散在点状强回声。乳腺癌病灶属于程度不同的混合型癌,可造成内部回声不均匀[3]。有研究报道年龄大小对肿块血流丰富程度有影响,随着患者年龄增加血流减少[4],不同年龄的正常妇女,在体内激素水平的影响下乳腺的血流情况都有所差异,年轻患者的乳腺癌新生血管在形成过程中可能更丰富、更易于被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

4 结论

早发性乳腺癌病灶大,声像图与>35乳腺癌病灶比较以横径较大、纵横比较小、内部回声比较多见,后方衰减少见为特点。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作为早发性乳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重视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的识别,进一步推广年轻妇女乳腺超声检查,对提高早发性乳腺癌的发现率即早期诊断率具有重要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华晨,邓甬川,陈丽荣.青年乳腺癌特点及预后浙江预防医学,2004,16(7):12-13.

[2]何以牧,林礼务,高上达,等.乳腺癌超声分型与病理分型关系的研究.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7,4(1):44-47.

[3]张缙熙,姜玉新.浅表器官及组织超声诊断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127-134.

[4]张玲,何以敉,林礼务,等.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发性乳腺癌的诊断价值.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0,26(5):410-412.

上一篇:生殖激素的测定及临床探讨 下一篇: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的护理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