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04-17 01:51:36

摘 要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6例予以常规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B组40例在常规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和14天后的Bathel指数。结果:A组用药后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长于B组,A组用药后14天Bathel指数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性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可以缩短进展性脑梗死的病程,改善神经功能。

关键词 进展性脑梗死 丁苯酞软胶囊

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进展性脑梗死更是脑梗死中预后差的一种,造成进展的原因不明,治疗困难。针对各种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上应用扩容、血液稀释、扩血管、抗凝、抗病毒等多种治疗方法,但是疗效不显著。笔者发现在应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时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神经功能。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进展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进展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为发病后48小时内神经功能下降仍在进展。入选标准,发病后24小时内住院,经过临床和头颅CT/MRI(当日及次日)确诊为基底节区脑梗死。排除标准:既往有明确的脑梗死或脑出血史、痴呆史、精神病史、外伤性脑梗死、脑梗死继发出血、入院时为脑干梗死、小脑梗死、脑叶梗死或已出现意识障碍、住院时间

方法:A组入院后即嚼服或鼻饲阿司匹林肠溶片片300mg(商品名拜阿司匹灵,规格100mg/片),以后每天口服或鼻饲100mg,并视患者病情进行监控生命体征、观测神经功能、控制血压和血糖、营养支持治疗,必要时进行抗凝、清除自由基、甘露醇抗脑水肿、扩容和防治电解质紊乱、应激性溃疡等并发症的综合治疗,在病情允许时进行康复治疗。B组除应用上述治疗外,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商品名恩必普,规格为100mg/粒),每次口服300mg,3次/日,共用药14天。观察两组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即从发病到神经功能不再下降所用的时间)及治疗14天后的Bathel指数。

统计学处理: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入院时神经功能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及14天Bathel指数比较:A组用药后神经功能下降持续时间长于B组,14天Bathel指数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进展性脑梗死在脑梗死中占20%~30%,是神经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也容易产生医患纠纷。究其原因是因为脑梗死患者的病因差别很大,而进展性脑梗死的病因更是复杂,虽然有有研究表明糖尿病、颅内动脉狭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梗死后人为地过度降低血压等因素可能促使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1],但是至今还没有一个可以得到普遍认可的成熟的结论。病因和病理机制的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治疗的困难。临床上常用的普通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常常疗效不理想,这就促使临床工作者努力开展新的研究来加强治疗的力度。

现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患者用药后病情恶化可以被有效遏制,神经功能恢复早,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这与文献报道一致[2]。这可能与丁苯酞软胶囊的药理学特点有关。丁苯酞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药,是从芹菜种子中分离出的有效成分。其活性成分为d1-3-正丁基苯酞,具有多种生物活性[3~7],可解除微血管痉挛,重构缺血区微循环,增加缺血区灌注;保护线粒体功能,提高脑缺血耐受;改善能量代谢;选择性抑制花生四烯酸及其代谢产物介导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消除自由基。通过以上多途径、多环节阻断脑缺血引起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保护神经元,修复神经功能。大量的研究表明,丁苯酞治疗脑梗死安全有效,且无严重不良反应[8~9]。但这些研究都是以普通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于进展性脑梗死方面的研究还很少,还有待于继续扩大样本量做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王普清,罗韵文,张贵斌,等.进展性脑梗死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07,14(6):368-372.

2 李立新,贺雪琴,贾平方,等.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进展行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4):163-164.

3 熊杰,徐平湘,孙丽娜,等.丁基苯酞对原代培养神经元线粒体功能的保护作用[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7,23(5):73-76.

4 董高翔,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部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线粒体ATPase,抗氧化酶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的影响[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2002,24(1):93-97.

5 徐皓亮,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鼠血栓形成及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药学学报,2011,36(5):329-333.

6 种兆忠,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大脑中动脉阻断后皮层组织中花生四烯酸释放及磷脂酶A2基因表达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0,35(8):561-565.

7 熊杰,冯亦璞.丁基苯酞对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J].药学学报,2000,35(6):408-412.

8 崔丽英,李舜伟,张薇薇,等.dl-3-正丁基苯酞软胶囊与阿司匹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8,41(11):727-730.

9 赵阳,赵永星,袁小勇.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药业,2010,19(19):5-7.

上一篇:光动力疗法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疗效观察 下一篇:米索前列醇用于初孕无痛人流术前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