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可能会变成奢侈的事

时间:2022-04-17 10:48:43

读书可能会变成奢侈的事

实体书店的死亡是必然的

问:季风书园一直被认为是上海的一个文化坐标,大家最近都比较关注季风书园搬迁、易主的情况。

何平:老的季风已经做不下去了,现在有新鲜血液注入,他们是一些有理想的青年企业家,他们愿意做,而且还带来了一些资源,包括经济上的资源。当然,他们能不能做到扭亏为盈,这还未知。上海图书馆地铁站的租金相对便宜,但地段优势毕竟不如陕西南路站,希望他们能做出好的结果。季风这块牌子本来面临摘牌,好在现在起码还能保留。

问:近年来实体书店的命运一直受到关注。确实有很多民营书店关门,但也有新的书店开张。你曾经说过内地的实体书店会在五年内死亡,那么企业家开书店,搞多元化经营,会给实体书店带来一线生机吗?

何平:现在的问题是,实体书店并不是一家两家,或者百分之三四十做不好,而是全面做不好。这已经不是简单的经营问题,而是整个商业环境太恶劣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实体书店的死亡是必然的,不死才是怪事。

你说的多元化经营,很多实体书店其实已经在做了,除了卖书、卖文化产品,还可以卖咖啡、卖衣服、卖百货商店卖的东西,单这些尝试能有多少效果,现在很难说。

中国还有一个跟外国很不一样的地方。美国的纸质书受电子出版物的冲击很大,中国目前还是纸质书占主体地位,只不过是读者选择去实体书店买、还是通过网络购买的问题。同样是从出版社拿书,出版社给网店的折扣比给实体书店的高,给民营书店的折扣是最低的,要是在美国,这种不公正的做法,出版社赔钱就能赔到倒闭。出版社的想法是,网店卖出去的书多,就给他们好的折扣,但这种做法到最后也会伤害到出版社自己。现在国内是好几家网店在打架,再过不久,实体书店被消灭,像亚马逊那样的网络书店做到一家独大,那时候肯定不会按照现在的折扣跟出版社谈,大量的出版社会直接被网店“弄死”。

读书可能会变成奢侈的事

问:现在国内的新书越来越多,但每年读书节的调查都显示,国人的阅读量,仅就看书这块来说,越来越少。作为作家和曾经的实体书店经营者,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何平:现在我们说的阅读,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读报纸、杂志、网络,这些都算是阅读,但书籍的文化含量肯定是最高的,它承载着最深刻的思想。我觉得读书将来可能会变成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会慢慢变成一小部分人的爱好,大多数人则选择与时俱进,比如只上网阅读。

其实作为一个都市人,上网看电影、听音乐、阅读报刊,他的文化成分已经很完整了,我并不觉得一定要呼吁大家去读书。我甚至觉得,读书本来就应该是一小部分人的喜好、一小部分人的专长。国内每年出20多万种新书,绝大部分都是垃圾,90%以上未必比网上的内容好。很多人觉得网络比较肤浅,其实网络上也有很好的图书,只是大家还没有形成概念而已。

中国最聪明的人在做金融

问:看过你的书或专栏的读者,会很好奇你的阅读情况,比如比较偏爱哪些书?

何平:我喜欢读杂书。第一,我喜欢不同类型的书;第二,喜欢表达上比较极端的书,比如说哲学家里面像尼采那样,能把话讲得非常绝的。

问:你比较喜欢的作家是?

何平:很多,古今中外都有,确切的说,“古中外”较多,“今”比较少点。中国古代的,我最喜欢李渔,他是中国专制社会一个独立知识分子的代表。他也不参加科举考试,完全靠自己养活自己,写作、演戏、出书、卖书,给当大官的做做园林设计、偶尔也打打秋风,靠这些来维持生活,而且写出来的东西非常有趣。当下的书我看得不多。

问:为什么会“厚古薄今”?

何平:很简单。人类的智力是有限的,不同的时代里面,最聪明的人、最高端的智力,都会有不同的去向。过去最聪明的人都去做文化,去写《红楼梦》,现在世界上最高端的智力在做iphone,而中国呢,最聪明的人都跑去做金融骗局了。所以,我基本不读当代中国作家的作品,因为他们当中聪明人太少。

问:你对聪明人的定义是?

何平:聪明人,就是你能想得到的,他都能想到;你想不到的,他也能想到的那种人。

问:你也非常强调“有趣”。

何平:一个聪明的人,自然就会很有趣。当然有趣还有一个标准,他不能非常自恋。

(摘自《新闻晚报》,原题为“过去最聪明的人做文化,如今都去做金融了”,有删节)

上一篇:唐伯虎开窗 下一篇:没有哪个教育像驾校这么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