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探究 营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时间:2022-04-17 04:18:45

适度探究 营造高效的初中化学课堂

【摘 要】科学探究对提高化学课堂效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但选择探究的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只有运用恰当,才能收获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探究;概念;思路;反应条件;计算

科学探究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初中化学教材中第一章就明确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归纳总结。但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将化学教学与科学探究划上等号,过度运用科学探究,影响了教学效果。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小学教师在讲分数这一知识点时,为了突出探究的主题,向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已知在分数中,横线上面的数字叫分子,那么,请同学们探究一下,横线下面的数字叫什么呢?学生回答:叫分父!这就是走入了探究的误区。初中化学教学中,如对元素符号的教学、物质物理性质的描述、反应类型的确定等,一般不用探究模式,直接讲授就可以了。当涉及概念的理解、气体的制法、性质实验、反应条件、化学计算等知识的教学时,恰当运用探究模式,会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对比,引导思维探究

对概念的教学,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为概念的教学不像实验那样的有趣,往往枯燥无味。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设置概念之间的对比,引导学生思维的探究。其实对比本身就是一种探究,初中化学中可以设置对比的概念组很多,如单质与化合物、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酸溶液与酸性溶液等。将两个不同的但相互之间有联系的概念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理顺概念之间所包含的交叉、并列、包含等关系,既可以引导学生思维探究,又能加深其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所以,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对概念间的比较,学生会在比较中发现概念中的关键词,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二、理顺思路,形成探究模式

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探究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从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着手,引导学生的思维探究。初中化学所涉及的三大气体制法,都可以设置这样的思路:药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原理――生米如何做成熟饭;装置――用微波炉还是电饭煲;收集――如何盛到碗里;检验(验是和验满)――闻一闻还是尝一尝。在这样的思路下,对操作的探究就会显得顺理成章:药品决定原理、原理决定装置、性质决定收集和检验。若以高锰酸钾为药品,反应则需要加热,固体药品放在试管里,试管用铁架台固定,加热用酒精灯,导管控制气体流动的方向等。教学中若能引导学生确定这样的探究模式,就会大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模式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是一个亮点,如果运用恰当,可以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模式,变死记为理解性记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提高。

三、控制变量,探究反应条件

这类探究也是对比实验的一部分,常常在考题中大量出现。首先是对催化剂种类的探究,将二氧化锰与氧化铜的催化能力进行对比,根据时间或气泡冒出的速率进行比较;对浓度的探究,将6%和15%的双氧水进行对比;对温度的探究,将常温与80℃的水进行探究等,这在今年的中考题中已经出现。在把握这类探究时,要注意对条件的控制,因为大多数的这种探究都控制一个变量,其它条件为不变量。在初中化学教材中也出现这类探究:铁生锈的条件探究、燃烧的条件探究、CO2的性质探究等,这类以探究为主的知识点教学,就不能以讲授来替代,而是要辅以一定的学生实验,才能增强探究的效果和对知识的掌握。今年苏州市实验考查选择双氧水分解的实验,就是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此类探究实验,同时还要设置一些探究实验和对比实验,以促进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模式。

四、规范表达,探究计算效率

化学计算是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难点,也是学生掌握程度较为薄弱的一类知识点。化学计算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以讲练为主的,讲授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一知识点的探究设置往往被教师所忽略。其实,在化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设置探究,更能加深学生对计算的理解。如关于化学式计算的探究,就要从规范的表达方式入手,然后通过分析和对比,或者引入阿佛加德罗定律,使微观知识宏观化。如计算Fe2O3中m(Fe):m(O)。首先要明确元素:铁元素和氧元素;原子:两个铁原子和三个氧原子,将元素质量比、原子个数比和单个原子质量比(即相对原子质量比)区别开来,使学生明确,在氧化铁中含铁元素和氧元素,铁元素率领两个铁原子,氧元素率领三个氧原子,这就是元素质量比不一定等于原子质量比的原因,解决这一思维探究的过程,关于化学式计算的一类题都可以得到顺利解决。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中对“选择性加和”的探究,像水电解的反应中,9只能等于1+8等。我们要通过探究,规范表达方式,使化学计算的过程读起来就像是一篇科技小论文。

初中化学教学是一门真正的艺术,要用精心和细心去雕刻。对探究的使用要根据知识点本身的特点加以适度的运用。现代教学的发展使教学手段多样化,这就要求初中化学教师要更深入研究知识点本身,选择恰当的教学模式,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知新主编.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江田主编.新课程教学问题解决实践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3]陈念南著.引爆A+学习革命[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春申中学)

上一篇:灵活应用多媒体打造有效教学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 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