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处思考 在低处歌唱

时间:2022-04-17 01:04:22

在高处思考 在低处歌唱

之前也有许多人以为我是教语文的,但我确实是一个货真价实的数学老师,而且已经教了29年。

从塞北到江南

29年前,一个名叫坝上鱼儿山的地方成为了我的教学生涯的起点。坝上,是许多摄影家心目中的圣地,那里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有蓝天白云绿草繁花,有骏马飞驰百灵欢唱,有满山的白桦树和漫天的暴风雪。

我在坝上教了十年书,写了十年诗,取得了教学和文学创作的双丰收。十年的时间使我对那片草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我离开坝上之后,那片草原就成为了我精神的故乡,我为它写了许多诗文。即使身在江南,即使山隔水阻,我每年都会回去看它。

尽管和那片草原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感,但我终究还是未能免俗,十年之后,我离开草原调进了城里。在城里,凭着勤奋和才华,我很快就站稳了脚跟。我进入了学校的管理层,我的示范课在全省巡展,我主持的课题在省里获奖。

顺风满帆的时候,现实却让人纠结,在1999年,我加盟了温州育英。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江南和我的家族有着解不开的渊源。我的祖先越王勾践,曾在这片土地上卧薪尝胆,并取得了吴越争霸的最终胜利。令我感动的是,现在杭州还有个地方名叫勾庄,舟山有个地方名叫勾村,虽然历经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这片热土上依然存留着我们家族的信息。

从思维到理念

在育英的12年里,我如鱼得水,带出了一批批的优秀学生。然而,我也有困惑。我在思考:什么是素质教育?如何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我心目中的基础教育:轻松学习,健康成长;广泛涉猎,全面发展。

我希望把课本上那些没用的知识大幅度地删除,许多内容完全可以放到大学里,分别留给各个专业去钻研。让孩子们用更多的时间学习古今中外的文化遗产,多涉猎一些人类的文明成果,多学一些地理历史知识,多学一点艺术常识,多参加一些文体活动。

我在工作中,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从不用老师的权威压制他们,从不要求他们做逆来顺受的乖孩子。我梦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理念: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批判性思维、拥有公民意识、拥有独立思想和健全人格的大写的人。

批判性思维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在现代社会,批判性思维被普遍确立为教育的目标之一。

批判性思维并不神秘。其实整个数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批判性思维史,数学上每一个命题的发现与论证都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者能深入追溯一个问题,全盘把握一个思考或讨论的广泛过程的各个方面。他们对所获悉的详细资料产生自己的理解,将它们置于学科的大构架和他们的全面视角之下。他们沉思所研究的主题和问题背后的重大难题和疑问。比如,我们需要考虑另一种观点吗?存在审视这个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吗?

敢于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原则。我经常告诫学生:不要迷信权威。带着敢于挑战权威的勇气,我的学生发现了现行的浙教版教材中的许多错误或纰漏,甚至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至于语句不通,表达模糊等问题,更是比比皆是。

批判性思维的质疑、批判是为了寻求理由或确保正当性。因此,批判性思维也并非仅仅是一种否定性思维,它还具有创造性和建设性――能够对一件事情给出更多可选择的解释,思考研究结果的意义,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新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途径和目的都不仅仅限于数学。批判性思维既体现思维技能水平,也凸显现代人文精神。批判性思维使人们意识到,我们所处的世界中的价值、行为和社会结构的多样性。养成批判性思维能力和精神气质,对于应付复杂多变的世界,提升现代社会生活的人文精神,都是必要的。

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对他人,也应针对自己。勇于批判自己、否定自己,才能不断进步。可以说批判性思维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从文学到教育

文学创作,我坚持三不原则:不说假话,不歌功颂德,不投稿。

我的文章观照历史,也关注现实。我写过许多小人物:三轮车车夫,出租车司机,寒风中卖橘子的老太太,等等,我在他们身上看到了人性之美。写文章时,不论题材大小,我都坚守一条底线:关注底层,关注民生;不为权贵唱赞歌,只为苍生讲人话。

当说真话不合时宜的时候,我也绝不会去昧着良心说假话。

我欣赏鲁迅,但做不了鲁迅,在当下的中国没有产生鲁迅的土壤。我可以肯定的是,作为中国的脊梁的鲁迅宁可选择沉默,也绝对不会去唱廉价的赞歌,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换来安逸的生活。

20年前,诗刊社在桂林举办改稿会,全国共12位青年诗人参加,我是其中之一。如今,12个人中尚有几位活跃在诗坛,而我早已在诗歌界隐身。现在,我只是在业余时间偶尔写几篇诗歌或散文,不曾主动向报刊投稿,近年所发表的一些为数不多的作品,全都是几位作家朋友推荐或者是编辑的主动约稿。不投稿原因有二,一是发表的欲望越来越淡,二是不想自己的写作被编辑的口味所左右,我更喜欢自说自话。

去年出版的散文集《一个人的草原》里的文章,还有已经编好只待出版的诗集《低于尘土》里的诗作,都是最近几年写的。写作之于我仅仅是业余爱好,工作一忙,写作就自然让路。我没什么野心,不想成为大作家,甚至作家这个头衔也是别人强加的,写作只是我的一种自我释放方式,同时它也能带给我不可替代的快乐。

我教学工作的三不原则:不打骂任何一个学生,不歧视任何一个学生,不跟家长索要钱物。

12年来,我从未打骂过一个学生。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以己推人,我也有孩子,我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自己就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我觉得,男人,特别是男老师,最好有一个女儿。你是男人,肯定懂得如何去教育男孩子,有了女儿,你才会明白如何去呵护教育女孩子。同理可证,女老师最好有一个儿子。

蔡元培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师必须把学生当人看,尊重他们的人格,引导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认识世界,让他们透过现象去认识世界的本质。位卑未敢忘忧国。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小学教师,我们很平凡,甚至卑微,但我们也应该有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道德的底线。

和语文、历史等科目相比,数学课往往是枯燥乏味的。但不谦虚地说,我的数学课也许是个例外。其中固然有幽默风趣的讲课风格等原因,更重要的是,我经常不失时机地在数学课中融入文化因素。

数学中有生活,生活中的数学,更是社会现实的反映,一个部门乃至一个王国的政治生态、权力关系尽在其中。它证实了一个说法: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学反映着世界的本质。

受我的影响,我的学生们大都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要求他们做一个有文化的文明人。告诉他们: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关爱,应该崇尚文明,拒绝野蛮。这个世界不是靠拳头来说话的,谁也不要以为自己的拳头是最硬的。学生之间基本杜绝了打架现象,偶有冲突,也不至于诉诸武力。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我相信文化的力量。文化能改进我们的工作方法,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提升我们的工作境界。一个教师的文化底蕴,不仅决定着他理解、驾驭教材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教师只有具有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创造一个丰富的课堂,才能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熏陶。蔡元培先生所说的“学为基本,术为枝叶”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文化底蕴,就是人类精神成就的广度和深度,即个人或群体所秉持的道德观念、人生理念等文化特征。也是个人或群体学识的修养和精神的修养。

因此,有学历不等于有文化,高学历不等于高文化。用树作比喻:学历代表了一个人纵向的高度;文化代表着一个人横向的厚度。

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历史的苔藓,是无形的附着;文化是一种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却是真实的笼罩与穿透。外表的华丽从来就无关文化,更与气质存在天然的排异反应。对于一个人来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一个城市来说同样如此。没有内涵的支撑便少了许多自信,越是涂脂抹粉越显得俗不可耐。

文化是一个人的灵魂;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国家的灵魂。

我更想说的是,经济可以强国,而文化才可以兴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没有文化的人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这对我们教师同样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懂得本学科知识,缺少丰富文化修养者,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毫无疑问,作为传道授业的教师应该不断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但学习的内容大可不必限于本学科,不仅仅是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培训。功夫在诗外,一言以蔽之,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厚我们的文化素养,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觉得人生的意义在于爱和快乐:爱亲人,爱朋友,爱所有相识不相识的人,并用自己的爱去赢得他人的爱。有了爱就有了快乐,为别人送去快乐的同时,也为自己换来了快乐。也许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体验世间的种种滋味,把苦辣酸甜都尝一遍。或者,人生的意义在于用我们的爱去影响我们周围的世界,如果能为世界带来一点有益的改变,那就再好不过了。

这就是我,一个低调的人,一个我行我素的人,一个甘于寂寞却不甘于平庸的人,一个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却思考着教育体制、民族未来、人生意义等高端问题的人。

上帝给了我一副大脑,就是让我思考的。我依然会继续思考下去,并力所能及地把一些思考付诸行动。不需要关注,不需要掌声。

(作者单位:浙江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

上一篇:谈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 下一篇:教法“土”一点,手法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