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能否进入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初探

时间:2022-04-16 11:00:01

对能否进入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初探

内容摘要:课堂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才是成功的课堂教学,是多年来教育教学工作者们一个直在探索的课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的每一环,本人根据自身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结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来阐述个人见解。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成功

美国著名教学家Jeremy Harmer在其How to Teach English一书中指出:“无论学生外语水平如何,无论他们学习何种语言,都应该在叫做ESA( Engage, Study, Activate )的教学程序中进行。这个教学过程中包括了:be exposed to it, understand its meaning, understand its form (how it is constructed) and practise it。我们教师教学生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他们,也就是让他们学会自己学习。”

如何成为成功的课堂教学,笔者从课堂教学过程的几个环节进行阐述:

一、英语教学设计就是英语教师根据正确的教学思想和英语教育原理,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和教材,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程序及其具体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所的预期的行之有效的策划。教学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艺术。完美的课堂教学设计能满足学生的学习欲求,形成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对于我们每一位中学英语教师来说,教学成败的关键是课堂教学。我们要在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塑造良好的教师形象,做到“为人师表”的同时,还要积极组织课堂,采用灵活巧妙的方式来传授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首先,我们必须清楚我们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尤其我们应关注对学生情感的灌输和激励,并进而得以抒发.陪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即应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语言技能及语言知识. 经验告诉我们: Languages cannot be taught well but learnt well。惟有让学生掌握终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才算是成功的教学。为让学生会用语言,并能在一定的情景中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使他们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逐步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其次,教师应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新模式,大胆鼓励他们利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样做就能使他们不断有掌握语言的成就感。同时必须充分运用学习的两个条件: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外部条件是:为了获得和贮存事实,陈述性知识的有组织的网络需要能从记忆中提取出来,并且新获得的事实必须与该网络相联。外部条件是:要外在地提供言语交流、图片或其他线索,以便提醒学习者把较大的、经过组织的知识网络与新事实联系起来,然后通过用言语陈述的方式呈现新事实(《教学设计原理》)。科学合理地布置时间,挖掘学生的智慧,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调动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书本死板的知识为现实生活中的活材料。通过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内部动力和成就感的相互交融所产生的热情活跃了英语学习的氛围,提高他们创造语言的积极性,也为我们教师提供贯彻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学实践的良好环境。

科学的教学设计,既体现教育的目的性、计划性、针对性和预习性所必需,又是顺利实施教学方案、调控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确保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宏观的教学目标是能让学生掌握终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微观教学要求是利用教材知识,结合先前习得的知,识组织新的语言情景,加以改造,创造出新的语言环境。英语课堂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明确的目的、循序渐进地以掌握教材为主的一种教育活动。从学校英语活动总量统计上来看,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最多、涉及的知识面最广,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最大。因为课堂教学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形式,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二、英语教师自身形象、语言和情感体现

1、英语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气氛。

我们英语老师应着装时尚、大方而不张扬。谈吐优雅,有自己的独特性和风格,能用个人的教学功底和人格魅力,吸引学生融入到你的课堂教学中,达到知识的授与得,积极互动,最终成就一堂成功、有效、高质量的课。

2、高度的语言艺术是取得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人说:“正确的教学语言是教师从事课堂教学最起码的条件;高度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幽默感”是教学语言中的调料。一个小小的调侃,引来课堂的笑声,学生会学得兴趣盎然。一些优秀的教师,一节课中话不多,他总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而他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自然地诙谐一下,使课堂活跃起来充满欢快与生机。

3、情感是构成教学语言的内在因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教材深刻理解以后,感情发生共鸣,不可抑止地会形诸与外;二是对学生的热爱、关注之心,自然地溢于言表。教师感情充沛的语言会感染学生,使之心情振奋,精神焕发。

三、导语精心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俄国大作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比如在上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9 的Reading: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放映一些有新加坡的漂亮图片和它的夜间野生动物园,并告诉学生们: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most beautiful and cleanest countries in the world. It is called“Garden City”. Have you ever been to a zoo at night? Of course, Singapore is a wonderful place for us to travel. Let’s read the passage about Singapore. 一开始,学生就被这些漂亮的图画所吸引,自然兴致百倍,想弄清这个国家为什么被叫做“花园城市”?它的动物园为什么只在夜间开放?整堂课,学生都兴趣十足,积极思考和回答问题,没有一个学生偷懒打瞌睡,课堂上激情飞扬,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英语教师们还应该适当穿插电影教学、英文歌曲教学等,让教学充满活力。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利用多媒体等来辅助教学。多提供一些相关的图片,声音,图象等,让教学手段呈现多样化,使学生感受到听课的乐趣。最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都应处于一种愉快的状态。如果师生有一方没能进人状态,如兴致勃勃的教师因教学不得法而无法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或对英语具有浓厚兴趣而情绪高昂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位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的老师,教学过程也就不可能具有愉悦性特征,同时也不能刺激同学积极参与。因此,师生情感的共鸣即是创造教学过程愉悦性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学过程具有愉悦性的标志之一。也只有在这样的师生情感融合的课堂气氛里,学生才能真正的拥有和保持教学艺术所给予他们的愉悦。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所采取的导语设计也不同。我们不管采取哪种方式,都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情绪的目的,为一堂课做好一个开始。

四、英语课堂形式多样,调动学生情绪。

作为英语课堂“组织者”的我们必须巧妙组织英语课堂教学,才能改变这种不同现象。1、应用激励原则,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就是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寻求知识,获得知识的习惯。2、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质疑;教师要掌握充分的材料,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重要。” 英语课堂特别明显,在教学实践中引入研究性学习理念,学生的主体地位才真正得到突出。研究性学习的推广,要求我们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教学方法,选用和创新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质疑,使其个性彰显和主体得以弘扬,学生能提出疑问,是其思维在大胆探索,在不断创新,是师生之间经验的共享,心灵的碰撞和对话。这样的课堂让学生精神焕发,积极性大大提高,那效果就不言而喻了。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或表扬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用赞扬的语气说:“Great!”“Very good!”“Well done!”“You are a clever boy!” 或用亲切的眼神或动作,让学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这样课堂学习效果就很好了。其次,面对学生的质疑,老师需要准备充分的材料,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同时,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

五、精彩的课堂结尾

明代文学家谢榛说过:“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如余。” 好的结尾如曲终时留下袅袅不尽的余音。因此,我们必须精心设计好一节课的结尾,使学生产生余兴未消、意犹未尽之感。课堂结尾方式多样,有情景创设型(主要针对学生在要下课时注意力分散,来调动学生注意力的一种)、悬念诱发型(设计一些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驱使学生主动探索)、方法指导型(总结课堂学习的方法)、游戏娱乐型(课尾,学生比较疲倦,用这样的方式收尾,能使学生重振精神)、资源欣赏型(引发课外资料,学生收集资料)等方式。我们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堂采取不同的结尾,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课外也能感受我们课堂之美。我在讲新目标教材中的Do you like koalas?这个单元时,学生对动物保护问题比较感兴趣。因此,我让学生相互讨论一下对我们国宝大熊猫的保护问题怎么看,大家兴趣极高,下课了还在谈论自己的看法。所以,好的结尾是我们课堂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教师的教学能否成为成功的课堂教学,要看教学效果。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双边的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三个阶段教学时域,安排组织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发展学生的心理需要。使学生的学习心理显出“我想学”―――“我学会”―――“我要继续学”,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能否成为成功的课堂教学,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地去探索研究。

上一篇:中职学校课程改革刍议 下一篇:浅析中职计算机应用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