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学庵笔记》中的蜀地民风

时间:2022-04-16 03:51:50

《老学庵笔记》中的蜀地民风

宋记本作品蔚然称盛,南宋诗人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即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此书作于陆游晚年退居故乡山阴镜湖后,内容丰富,行文自然流畅。陆游在《笔记》中详细记录下各地的民风民俗,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宋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为宋代文化史研究的一份珍贵材料。这里特选取其记蜀地民风部分予以简说。

陆游曾在巴蜀为官多年,书中尤详于对蜀地风土人情的记载。其所记梓潼神崇拜别有情致。梓潼神又称“文昌神”、“文昌帝君”,是道教中管仕禄的尊神,为宋代以后宫观庙宇中香火最盛,影响最大的神祇之一。清人赵翼说:“文昌显灵于科目,盖自宋始,亦宋之蜀地始。”[1]宋人凡要应考求官都要拜奉梓潼神,祈求仕途一帆风顺。梓潼神“专掌注禄籍,凡四方士子求名赴选者悉祷之”。[2]

李知几少时,祈梦于梓潼神。是夕,梦至成都天宁观,有道士指织女支机石曰:“以是为名字,则及第矣!”李遂改名石,字知几。是举过省。(《老学庵笔记》卷二)

《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载蜀人“尚奢靡,性轻扬,喜虚称。”然陆游在《笔记》中以身边的人事极力称颂蜀地民风淳朴。如:

蜀俗厚。何耕类省试卷中有云:“是何道也夫。”道夫,耕字也。初未必有心,耕有时名,有司亦自奇其文,遂以冠蜀士。士亦皆以得人相贺,而不议其偶近暗号也。师浑甫本名某,字浑甫。既拔解,志高退,不赴省试。其弟乃冒其名以行,不以告浑甫也。俄遂登第,浑甫因以字为名,而字伯浑,人人尽知之。弟仕亦至郡倅,无一人议之者。此事若在闽、浙,诉讼纷然矣。(卷三)

又如同卷:

杜起莘自蜀入朝,不以家行。高庙闻其清修独处,甚爱之。一日因得对,褒谕曰:“闻卿出局,即蒲团、纸帐,如一行脚僧,真难及也。”起莘顿首谢。未几,遂擢为谏官。张真父戏之曰:“吾蜀人如刘韶美、冯圜仲及仆,盖皆无妻妾,塊然独处,与君等耳。君乃独以此见知得拔擢,何也?当挝登闻鼓诉之。”因相与大笑而罢。起莘方为言事官,而真父戏之如此,虽真父豪气盖一时,亦可见向来风俗之厚。

陆游称赞蜀人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豪放敢言,有力反驳了《宋史》记载之偏见。蜀人特别是士大夫阶层还要遵守严格的家规:

成都士大夫家法严。席帽行范氏,自先世贫而未仕,则卖白龙丸,一日得官,止不复卖。城北郭氏卖豉亦然。皆不肯为市井商贾,或举货营利之事。又士人家子弟,无贫富皆着芦心布衣,红勒帛狭如一指大,稍异此则共嘲笑,以为非士流也。(卷九)

作为士大夫他们有共同维护的准则,轻视商贾的观念仍根深蒂固。

蜀人不仅淳朴,还有勤劳聪明的品质:

蜀人爨薪,皆短而粗,束缚齐密,状如大饼餤。不可遽烧,必以斧破之,至有以斧柴为业者。(卷一)

蜀地多山林,但木材粗短不易燃烧,需砍伐加工成适宜燃烧的形状,因此当地许多人以砍柴为生。

北方多石炭,南方多木炭,而蜀又有竹炭,烧巨竹为之,易然无烟耐久,亦奇物。(卷一)

蜀地多竹,因而蜀民烧竹制成竹炭,具有无烟耐久的优点。

临邛夹门镇,山险处,得瓦棺,长七尺,厚几二寸,与今木棺略同,但盖底相反。骨犹不坏。棺外列置瓦器,皆极淳古。时靖康丙午岁也,李知几及见之。(卷五)

蜀民使用的瓦棺具有骨经久不坏的作用,是当地人民智慧的结晶。

(汉嘉夹灯盏)一端作小窍,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寻常盏为火所灼而燥,故速干,此独不然。其省油几半。邵公济牧汉嘉时,数以遗中朝士大夫。(卷十)

汉嘉故城在今四川雅安市北。当地人民凭借聪明才智发明这种省油灯,沾溉中原人士,足见蜀地先民的聪明才智。

宋代蜀地特别是成都地区是全国繁华之地,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富庶。陆游曾在诗中称赞成都:“忆从南郑入成都,气俗豪华海内无。故苑燕开车载酒,名姬舞罢斗量珠。浣花江路青螭舫,槎柳球场白雪驹。”[3]

成都诸名族妇女,出入皆乘犊车。惟城北郭氏车最鲜华,为一城之冠,谓之“郭家车子”。(卷二)

市民生活富裕带动了制车业的发展,车辆制造的精美又提升了蜀人的生活质量。

宋代成都商贸繁荣,重阳节药市颇有盛名。《笔记》中记载:“成都药市以玉局化为最盛,用九月九日。”(卷六)陆游对成都药市流连忘返,诗歌中也有不少涉及成都药市的诗,如《马上》:“春残马上意伥伥,纵辔微吟过数坊。绿树成帷连药市,清流如带绕球场。”[4]直到多年以后,陆游还时时回忆在成都的闲适生活,曾屡屡提到药市:“我昔薄游西适秦,归到锦城逢早春。五门收灯药市近,小桃妖妍狂杀人。”[5]又如《山村道中思蜀》:“当年万里客西南,药市题诗倚半酣。”[6]

蜀地节庆活动热闹非凡。蜀人除了庆祝除夕、上元、清明、寒食、七夕等传统节日外,还要过蜀地特有的节日——浣花节。该节是为纪念唐代西川节度使崔宁夫人任氏所设。相传任氏在其丈夫奉诏入长安时,曾率军民打败趁机来犯的敌人,蜀人感其恩德,奉为守护女神。后人在成都浣花溪畔建立浣花夫人祠以祭祀任氏,并以四月十九日为浣花夫人的生日。

四月十九日,成都谓之浣花,遨头宴于杜子美草堂沧浪亭。倾城皆出,锦绣夹道。自开岁宴游,至是而止,故最盛于他时。予客蜀数年,屡赴此集,未尝不晴。蜀人云:“虽戴白之老,未尝见浣花日雨也。”(卷八)

陆游作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自己的亲眼见闻,为我们生动地展现了一幅宋代蜀中的风俗画卷,从中我们可领略到宋代蜀人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

注释:

[1]清·赵翼:《陔余丛考》第248页,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宋·吴自牧:《梦粱录》第253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3][4][5][6]宋·陆游:《陆游集》第725页,第186页,第330页,第1349页,中华书局1976年版。

上一篇:快速切换装置在煤矿通风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常回家看看”考量立法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