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槽的隐性成本

时间:2022-03-12 08:09:31

跳槽的隐性成本

每年的第一季度,特别是春节过后,职场变动都非常大。这段时间,不论是合作伙伴还是公司的员工都有工作变动的消息传来。3月1日是我加入戈尔公司进入户外行业的整七年的日子,这七年看到了行业太多的变化,人员更替,感触蛮多。

虽然有句常言“树挪死,人挪活。”但是,人如果频繁的挪动,也会因为浮在空中,没有积淀,而不能长成参天大树。常常看到一些工作两年、一年、半年、甚至几个月的员工频繁跳槽,如果不是这家公司有问题的话,那这个员工就得自我反省一下了。

年轻人白以为输得起时间成本,往往容易忽略了机会成本。选择一个工作就意味着失去另外一个工作机会,等一年后发现这个职业不适合自己再重新做选择,长此往复,也只能在低层徘徊,难以通往企业高层。因为不论是在一家公司还是在一个行业,要想做出点成绩都需要积累和沉淀,时间太短很难对市场做出准确的判断。

通常有3-5年工作经验的人,跳槽的现象比较多。这些人大都对所在行业相对比较熟悉,也有一定小团队管理经验,到新的岗位上,相对可以比较快速地适应。而也正是这批人,对职业选择更要慎重,因为一方面要承担着家庭社会责任,另外一方面这是在职业生涯特别是进入陌生行业从头再来的最后机会。

这样的人在跳槽前需要考虑三方面的问题。

首先,你要清楚你要的是什么?更高的薪水,还是长远的发展?如果不是因为生计所迫,纯粹为了高薪水而跳槽是不明智的。在职场中,老板付给你的薪水是由你能提供的能力与资源决定的,在你的能力与资源并没有大幅提升的情况下,另外一家公司开给你超出市场行情的薪水,那本身就是危险的。其结果,要么是这家公司本身业务存在问题,你自动离开,要么就是你不能完成老板的目标任务而被炒掉。所以在跳槽之前,除了要看薪资水平外,更要考虑职业发展、个人提升,以及工作对生活的影响等因素。

其次,你对这个行业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花长时间深度研究?工作在成年人的生活当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选择—个喜欢的行业和公司,与选择—个生活伴侣同样重要。有些人被某个行业的前景或是某个公司的品牌吸引,进入公司,才发现事实跟自己想的不一样。通常,公司对引进新员工,特别是重要岗位,是有业绩要求的,同时也会给出一个交成绩单的时间表;新员工也想尽快进入状态,做出成绩。员工往往会用既有的经验来做决策,却发现在新公司受阻,市场策略难以推行,这时会产生很大的挫败感。有些人在他还没有来得及深入了解这个行业与公司之前,现实与预期的落差就使他匆匆离去。其实,任何两种事物相处都有一个磨合期,进入一家新公司在前几个月就想做出漂亮的业绩是比较困难的。如果对这个行业的前景特别笃定,而自己又特别喜欢,就值得花时间去了解,因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语言与行业规则,只要沉静下来,虚心请教,积累多了,自然会做出准确的判断。

再次,你是否认可这个公司的主流文化?公司是你每天要待8个小时的地方,选择一家公司相当于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很大部分人离职是因为与公司的文化不相融合,比如崇尚自南职业的人就很难适应朝九晚五,崇尚个人主义的就很难适应团队作战,拖拉疲沓的人不可能在推崇高效率的公司发光出彩,而擅长溜须拍马者也很难在讲究公平与效率的公司中获得晋升。公司人际关系的和谐在于沟通,作为新来者更要主动展示出积极融入的姿态,这样有助于尽快熟悉环境,进人状态和获得工作上的支持。当然,如果发现公司的主流文化与自己不相符,最好尽快离开,以便寻找更好的机会,你输不起时间。

上一篇:三个成长代价完成能量培育 下一篇:如何在非洲有效运用商标保护相关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