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题错答解析

时间:2022-04-16 12:02:42

典 型 例 题

例1(2012・苏州市高三年级第一次联考)

打个比方来说,文化好比是蔬菜,伦理道德是胡萝卜。说胡萝卜是蔬菜没错,说蔬菜是胡萝卜就有点不对头――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让我们彻底没菜吃。所以,我希望别再热了。

(选自《沉默的大多数》,有删节)

题目文末画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看法?

错 答 列 举

《考试说明》中指出,重要句子指对理解文章起重要作用的句子。考点是内涵较为丰富的句子,富有表现力的句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对于这类题目,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错误率很高,失分较多。这里列举部分同学的错误或不太完善的答案,得分从0分到6分不等。

错答一对文化热中错误的观点持否定批判的态度,表达了作者殷切地希望这种现象能够消失,表达了作者对当今的风气感到怀疑。

错答二伦理道德是文化的一部分,并不能代表整个文化,文化应该是多方面的成果,伦理道德只是中国文化的最大成就。文化热的出现不是好事情,希望不要再出现。

错答三作者运用打比方的论证方法,揭示了此次文化热的错误所在,表达了作者对此次文化热的批评以及对未来文化的担心。

错答四作者讽刺了这次文化热,认为文化热将文化的范围一步步缩小,中国不应再有文化热,否则将会彻底失去文化。

错答五伦理道德只是文化的一部分,此次的文化热将文化说成是伦理道德是对文化的一种误解。任由文化误解的产生继续发展,将对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甚至于在将来,人们将不再拥有文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文化,避免文化误解。

错 因 分 析

以上列举的学生答案存在诸多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错答一0分。主要问题:①审题不清,答非所问;②完全脱离句子。

错答二2分。主要问题:①分点意识不强;②否定作答。

错答三2分。主要问题:①论证方法概念模糊;②要点揭示不清。

错答四4分。主要问题:①要点不全;②指代内容未能表述清楚。

错答五6分。主要问题:语言表达不够精炼。

例 题 分 析

在近几年江苏高考的考查中,本考点所考的重要句子有这样三个特点:位置上全在结尾处;内容上基本都是观点句;形式上基本都属于“内涵较丰富的句子、结构较复杂的句子”。

做这类题时,前提要“句不离篇”。一篇论述文,我们首先要梳理它的脉络,确定作者的中心论点和表达意图,然后再结合句子本身的位置、内容、形式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解析做这道题时,我们首先要分析《我看文化热》的脉络,明确作者的主要观点。第一段:作者点明最近一次文化热的实质和荒谬之处。第二段:以文艺复兴为例,阐释人文精神的内涵,肯定文化是创造性劳动的成果。第三段:揭示这次文化热的原因及危害,提出不要让类似文化热继续热下去的希望。通过对这篇文章结构脉络的梳理,我们最终明确的是:作者对最近一次文化热持否定态度,他认为文化应是多方面的创造性劳动成果,而不是一种操守(伦理道德)。基于这个认识,我们再对画线句子进行具体分析。我们发现,这是一个复句,处在文章结尾处,是观点句,句子比较长,中间有“这次”“这个”“下一次”指代性词语,还有“蔬菜”“ 胡萝卜”“ 胡萝卜缨子”这样的喻体。通过对这个复句的拆分,我们可以将句子分解成三部分,再将每部分的内容进行挖掘和还原,结果就是这样:

①这次文化热正说到这个地步这次文化热是把伦理道德当文化;②下一次就要说蔬菜是胡萝卜缨子如果再这么热下去,就要把文化说成是伦理道德的细枝末节,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就会越来越片面和狭窄;③让我们彻底没菜吃让我们彻底失去真正的文化。

最后经过整合,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了。

正 确 答 案

这次文化热是把伦理道德当文化,再这么热下去,就会越理解越窄,把伦理道德的细枝末节当文化,而真正的文化就没有了。

例2(2012・南京盐城三模)《标准的标准》第17题,君临人间的评委如此行事,正是对上帝的某种模仿。依据文意,说说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解析我们发现这句话是一个长单句,同样处在文末,是作者的观点句。同时,句子运用了类比的论证手法,同时还有指示代词。我们把句子放在文章当中分析,发现作者认为当今社会把诺奖作为衡量作家的标准,而诺奖本身却缺乏统一的标准。作家对诺奖评委的态度是持微讽的态度。我们再把划线的句子进行拆分,还原类比内容和指示代词,最终也就不难得出“像上帝造美人也造丑人一样,评委们授奖给名副其实的作品,也授给名不副实的作品;把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委和上帝作类比,也是对评委的委婉讽刺”的结论了。

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考查的句子常常有如下特征:

①常常是复杂单句或复句;

②带着作者明显的感情倾向;

③有时含有比喻等修辞;

④有时含有类比论证;

⑤句子中常常含有指示代词或含意深刻的词。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矫 正 方 案

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在解答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题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掌握相关的解题要领,还是能够做得比较好的。综上所述,这类题型解答的要点如下:

①理清文章思路,明确作者的观点和褒贬意图;

②结合上下语境,遵循“句不离篇”的原则;

③要对句子进行拆分,划分单句、复句,明确表达几层含义;

④还原含意深刻、指代性词语;

⑤还原比喻句中的本体和类比句中的对象;

⑥注意答题形式,要简明扼要,正面作答。

现 场 练 兵

传统不可民粹化

从维熙

据《北青报》报道,前些时日南京文物部门,准备把一座刚刚发现的南朝的贵族古墓,连同地面整体搬迁到南京市内。为此,要启动吊车及各种科技手段,进行繁琐的古墓迁移。此奇闻怪事刚刚见诸报纸媒体,电视传媒中又见河南筑造起几公里长的环山“祖龙”,据说此举是为了发扬和传承龙的精神。此两事一经披露,立刻引起舆论哗然。有人著文说搬迁古墓之行径,违反国家文物保护法规;电视传媒公开谴责环山造龙,破坏了自然环境,践踏国家环保法令。两者都属于劳民伤财之举。

我们认知其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部分国人心里正在以复古意识与中国的科学发展意识对弈,钻到狭隘的民粹主义中打呼噜去了。君不见去年浙江横店集团,在江南要再造一个“圆明园”吗?为此,笔者曾在《文汇报》上发表《假凤虚凰与卧薪尝胆》的短文中,谈到无论“克隆”出多少个皇家园林和圆明园来,都无益于弘扬中国的古老文明,助我中华在地球上腾飞。搬迁古墓和环山建造“祖龙”一事,虽然不属“克隆”之范畴,但其思想内核如出一辙,似乎不知道我们中华民族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弘扬中国古老文化的同时,更需要当代意识的光环照耀。

说来也巧,近期又从传媒上读到,有人建议中国的母亲节与5月13日的世界母亲节分离开,将其改到4月的孟子诞辰之日。何故?答曰:儒学中的孟子,不仅提倡孝道,而且实践孝道。我的天呐!母亲节来自西方,我们有什么必要也将其民粹化?按着这个推理,何不把公元和世纪退回到皇历年谱中去;连2008年奥运会提出“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响亮口号,怕是也要进行修正了。试想:如此这般下去,不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缠上裹脚布吗?

中华民族的文明积淀不能丢失,但是如果我们走过了头,将意味着民族的自我封闭和自我囹圄。记得,邓小平曾说过一句铁铮铮的名言:“发展是硬道理。”近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升空,圆了中华民族的强国之梦,这才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之根本。难道不是吗?!

我们以此为尺,再审视那些民粹复古之行径,就不难分清楚什么是爱国,什么是误国了。

1. 如何理解“如此这般下去,不是给正在腾飞的中国缠上裹脚布吗?”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见本期栏目“参考答案”)

(作者:郭春梅,江苏省淮安中学)

上一篇:中国创业者太闭塞了! 下一篇:“病夫”治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