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娜伊斯·宁的心灵地图

时间:2022-04-16 09:16:20

阿娜伊斯·宁的心灵地图

江苏人民出版社不久前推出了《阿娜伊斯•宁日记》,共4册。看书后勒口上的介绍,除了一大堆小说、诗歌目录之外,她的日记还有11本。我不太清楚这些目录是不是江苏人民社的一个出版计划,如果是的话,就还有7本日记待出。

我最早接触《阿娜伊斯•宁日记》这个女性主义文本,是通过菲利普•考夫曼执导的著名电影《亨利和琼》(《情迷六月花》)。现在回想这部电影,记忆最深刻的是乌玛•瑟曼扮演的亨利•米勒的妻子琼,萎靡且艳丽,困顿又尖锐,实在是风华绝代。后来看了一些阿娜伊斯•宁本人的照片,给人一种界于女孩和女人之间的感觉,想起影片中扮演阿娜伊斯•宁的那个演员,的确有一种形神兼备的味道。

阿娜伊斯•宁1903年出生在巴黎,1977年在洛杉矶去世。在她74年的生命旅程中,她拥有的个人标签是著名的女性日记小说家、西班牙舞舞蹈家,而她所拥有的与他人发生联系的标签里,在作曲家琴•宁的女儿、金融家雨果的妻子之外,最著名的标签就是作家亨利•米勒的情人。而她所有作品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抽离于她日记中的一段扑朔迷离的三人行故事《亨利和琼》。

我现在有的《阿娜伊斯•宁日记》正好是前4册,年份分别是1931―1934,1934―1939,1939―1944,1944―1947,这个阶段的阿娜伊斯•宁,从25岁到44岁,正是盛年时期,其文本呈现出来的效果色彩艳丽、元气丰沛,有一种特别的原生态的质感。阿娜伊斯•宁的日记几乎没有连贯的情节推进以及完整的场景描述,几乎都是断片式的东西――对话、书信、议论、揣测、无休止的自我分析与主观判断,其中交织着女性特有的敏感、游移、臆断和神经质。“我”以及“我”交往的人永远置于聚焦的前景,时代和社会的风云变幻永远都是虚了光的背景。我在以前翻阅过另外的单卷本的阿娜伊斯•宁日记,看了差不多二三十页后,就产生了厌倦感,只好把书合上。当时,她的文本让我想起法国女作家科莱特的小说《锁链》,我曾经被那本书里充溢着的无数精妙绝伦但泛滥成灾的“感觉”给弄得筋疲力尽。

这一次,4卷本摆在我面前,我突然产生了一种奇怪的耐心,这种耐心的背后仿佛有一种新鲜体验的可能性。

耐心是对的。对于阿娜伊斯•宁日记这种带有明显的文献意义的作品,就得有一种研究的耐心,而一旦付出这份耐心,一种倾听的美妙就渐渐浮了上来,就像评论者冈瑟•斯塔曼所说,“我们首次有了一部详细明确记录现代女性自我发现旅程的激情之作。”我想,这个“首次”的含义在于,阿娜伊斯•宁的日记作品以其漫长的写作时间(超过60年)所构成的体积和容量,本身就拥有极大的价值;其次,她在日记中呈现的社会心理与个人心理之间的折射与影响,也因其写作时间的跨度而拥有了岁月的张力;再就是,阿娜伊斯•宁从一个带有强烈的自省意识的女性作家的角度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难得的女性自我觉醒、自我成长的心灵地图,这幅地图色泽鲜艳、地貌丰富,充满激情,这种激情很好地润泽了它的文献价值,同时,它会让读者在耐心的阅读过程中,寻找到与个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方式的许多契合点。当然,我所说的读者应该说限于女性读者。

上一篇:请不要改变你的初衷 下一篇:是谁颠覆了网络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