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例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时间:2022-04-16 06:39:14

65例应用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造成乙肝慢性化的主要原因,且可导致病情发展、恶化至肝硬化、HBV相关性肝细胞癌。因此,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肝治疗的关键[1]。核苷(酸)类药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阿德福韦(adefovir,ADV)、恩替卡韦(entecavir,ETV)已被广泛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于2006年10月25日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成为第四种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口服核苷类药物。由于替比夫定呈现强的选择性和特异性抗HBV复制活性,而对人DNA聚合酶无影响,因此替比夫定的出现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提供了新的选择。

GLOBE(LdT007)研究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项治疗CHB药物的Ⅲ期注册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来自全球112个临床中心的1367例年龄在16~70岁HBeAg阳性或阴性的慢性代偿性CHB患者,研究以拉米夫定作为对照,结果显示,LdT可以迅速、持久降低患者HBV载量,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患者,52w和104w在HBV DNA的下降值和达到PCR检测下限的患者比例方面均明显优于LAM组(P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65例患者均为我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住院及门诊患者,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修定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标准。年龄在25~60岁,均为核苷(酸)类药物初治患者,ALT≥2.0×ULN,HBVDNA在104~108拷贝/ml之间,其中HBeAg阳性患者43例,HBeAg阴性患者22例。

1.2方法 每位患者均口服替比夫定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70028),600mg/d,观察周期为48w。

1.3观察项目 治疗第4、8、12、24、36、48w分别观察肝功能、乙肝五项定量、HBVDNA及CK、Cr等有关指标。

1.4统计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运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见表1。

2.1治疗应答情况 两组治疗应答率均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步上升,HBeAg(+)患者第24w增加最为明显,后逐步趋于平稳,至48w应答率为76.7%;HBeAg(-)至12w即达到较高的应答率,后趋于平稳,至48w应答率为77.3%,两组应答率基本一致。

2.2 HBV DNA下降值 两组HBV DNA与基线比较均逐步下降,至第48wHBeAg阳性患者下降幅度为4.9 log10 拷贝/ml,HBeAg阴性患者为4.4 log10拷贝/ml。

2.3肝功能变化情况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两组患者肝功能均见明显好转,至48wHBeAg阳性患者ALT复常率为81.4%,HBeAg阴性患者ALT复常率为72.7%。

2.4 HBeAg血清转换率 至48wHBeAg阳性患者HBeAg血清转换率为20.9%,其中1例患者同时出现HBsAg转阴,转阴率为1.53%。

2.5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出现血肌酸激酶升高1例(1.53%),存在肌肉酸痛症状,未予处理后CK逐步下降,1w后症状消失,予继续服药未见异常;65例患者用药后未出现肌酐升高,其中5例用药前存在肾功能异常的患者均未见肾功能恶化,其中1例肾功能较前有所好转。

2.6耐药率 治疗48w时HBeAg阳性和阴性CHB患者的耐药率分别为2例(4.65%)和1例(4.55%),总体耐药率为4.62%,耐药后均予加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

3 讨论

替比夫定是一种合成的胸腺嘧啶核苷类似物,具有强而选择性地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活性。包括007研究和015研究在内的国内外多项大型研究[2-3]结果显示,它可以有效地抑制HBV复制,达到更高HBeAg血清转换率和ALT复常率,其耐药率较低。临床研究显示替比夫定在孕期抗病毒乙肝母婴阻断的疗效显著, 与拉米夫定相比两种药物无显著差异;湖北省人民医院对12例围生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使用LdT抗病毒治疗,监测CK和HBV DNA,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围生期使用LdT抗病毒治疗降低HBV DNA效果确切,而且对CK无影响。本文对我科既往应用替比夫定的65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与以上多项研究具有一致性,而本研究结果HBeAg阴性患者在治疗第12w时即出现较高的应答率,是否能够说明替比夫定对HBeAg阴性患者治疗效果更好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但无论是HBeAg阳性还是阴性,第24w时应答情况均趋于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可以根据治疗24w应答水平对远期疗效进行预测性分析从而优化患者的治疗和管理,进一步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S].2010-12-10.

[2]张永乐,武静.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新进展[J].医学研究杂志,2011,l2(40):19-21.

[3]罗生强.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08,17(8):625-629.

上一篇: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尿中微量镍 下一篇: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