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子里的真实

时间:2022-04-16 03:28:15

摘 要:从《金色笔记》的奇特结构、大胆的两性关系描写、对红色政治的真实披露、朴素直白的语言描写及梦境的象征手法等方面入手,分析了获诺贝尔文学奖的根本理由:那就是骨子里的真实。又从小说文本出发剖析了作品真实地记录二十世纪的混乱社会现实,真实地记录了这混乱的世界导致的二十世纪人类精神的苦难史。

关键词:金色笔记 获奖理由 真实

莱辛的文学成就之所以受到诺贝尔评奖委员会的青睐,我想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真实,这种真实不是对外部客观世界的真实记录,而是作家毫不留情、毫不做作的、扒皮剖骨地把人类的内心世界给读者,这份厚重的奖励既是奖励她为人类的精神之旅留存了珍贵的档案,更是对作家直面真实的勇气的嘉奖。莱辛的《金色笔记》直逼二十世纪世界所面对的一系列重大的敏感问题,毫不顾忌地掀开了人类的遮羞布。“一部文学作品,只有当它真实地显现了人的这种生存的本质状态,它才有可能是美的。”怀有这种文学理想的作家并不少,然而能达到这种真实目的作家并不多,除了作家的勇气之外,还要有作家走近自己文学理想的天赋,莱辛在《金色笔记》中充分显示出了聪明才智和独创的热情。

一、中国大宅院式的小说结构

《金色笔记》奇特的结构也是近年才被文学界重视,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她的作品一直被各种学说和潮流分割成零碎的多面旗子,种族主义、女权主义、神秘主义等等,却忽视了作为小说的完整性。很多评论都说这是由一个故事(即:《自由女性》)和四本笔记组成的。其实,这部小说只有一个故事,那就是安娜的故事。

《金色笔记》结构非常特殊,她不是按章节,而是直接用内容构架小说的,总体由“自由女性”分割成五个部分,前四个部分中穿插黑、红、黄、蓝四种笔记,在“自由女性”第五部分前一个“金色笔记”。小说结构既不是时间顺序,也不是空间顺序,而是根据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担当的不同角色,用莱辛自己的话说,“为这部小说搭起一个框架……把生活切割开来,分门别类……我的思想像一台分拣的机器。”在这样一个框架下,作家把一个完整的社会人用不同的颜色分拣成多个部分。这样的结构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的大宅院,“自由女性”就是这个大宅院的外部框架,而四种颜色笔记就是大宅院中的大门、小门、圆门等,“金色笔记”就像大宅院的标志性建筑,或镇宅之宝,整个结构是院里有景,景中有门,门里有院,大门套小门,小门套圆门。《金色笔记》就是这样多结构、多手法――日记里有小说,小说里有故事,故事里又有新闻。像“黑色笔记” 介绍小说素材就是小说套故事的方式把小说背景延伸到二战后期的南非,这是《金色笔记》小说的基点,是一切悲剧的源元素;还有“红色笔记”中穿插的世界各地、主要是西欧、东欧及前苏联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时事报道,用新闻报道的方式增强真实性;“黄色笔记”干脆就是让读者在小说里读小说,在小说里听故事;“蓝色笔记”直接用梦境映射现实生活;“自由女性”则采用传统的叙事方式让读者站在客观角度俯视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全景。作者运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和写作视角描写了一个离了婚的单身母亲、一个靠写作为生的作家、一个患有严重的心理障碍的病人、一个渴望爱情和幸福女人的生命经历。读《金色笔记》有两种感觉,一是不像是读小说,而是听一个女作家天南海北的讲故事,或是不厌其烦倾诉内心的情绪;第二个的感觉就是混乱,混乱的框架里面的乱糟糟的生活,而这混乱的生活正好映射了二十世纪人们精神生活的真实状态。《金色笔记》表面看来仿佛是漫不经心的随心创作,实际上是作家用足了心思,严禁构思出来的这样一部巧妙的独创的文学作品,我们好像看到作家面带狡黠的微笑把读者推进了一个连环陷阱,让读者在真实的感觉中看到一片痛苦不堪的生活,感受到这人世的混乱的真相。

二、大胆的真实的两性关系的描写

《金色笔记》被诺贝尔委员会称为“一部先锋作品,是二十世纪审视男女关系的颠峰之作”,也被很多人视为女权主义的旗帜,这必有其历史原因。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莱辛就以真实的语言大胆描写两性关系,大胆描写女人的,大胆描写女人对性的自由追求,揭开女人含蓄的面纱,直露女人最隐秘的私生活,这确实让当时的人错愕震惊,如果作家的真实描写只停在生活的浅表层,那么这类作品就很容易流俗。莱辛小说可贵之处在于她揭示了现代社会男女两性之间的心理对峙与纠缠,既互相依赖,又互相排斥,女人蔑视男性,又离不开他们,而男人喜欢女性,却又不停地离开。这种局面打破了痴男怨女的平衡,只有怨女而无痴男,“你将互相忠诚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可我不是这样。我从来不忠实于哪个人。这种情形从不曾有过。这就是男人最坦白的表达。作者确是站在女性的角度对男性世界进行无情的讨伐和剖析,“他们是有意摆出一种不负责的样子作为对社会的反抗,而性就是这种反抗的部分”,男性在女人身上寻找着刺激,及时行乐,显示出粗劣的动物本能,作家对男人的失望明显地摆在字里行间,“这是因为真正的男人变得越来越少了,我们很惊慌,便试图创造男人。”所以,在莱辛的笔下,男人自私、冷漠、花心、逃避责任,甚至病态,甚至卑鄙。

男人代表了社会的力量和意志,那么,跨掉了的男人是不是也意味着这个社会的力量和意志也垮掉了?男人垮掉了,女人迷失了,生活混乱了。莱辛的作品最珍贵之处就是能够透过生活的表象直接显示出生活的本质真相:混乱的男女关系造成了人类情感世界的一片狼藉,到处都是伤害,到处都是刺激,到处都是玩世不恭,人的世界充斥着动物本性的气味。没有传统的浪漫主义爱情,没有忠贞不渝的永恒,一切都被人的本能欲望吞噬了。浪迹于人世的灵魂并不仅没有在感情世界中找到归宿,而且还加重了精神的分裂和灵魂痛苦。“从表面看,一切都很正常――很宁静,很安全,很温良,但骨子里却男盗女娼,充满仇恨和嫉妒,到处都是孤独寂寞的人。”冷漠、隔阂与伤害是二十世纪现代社会人类情感的基本病状,正如作家自己所说:这是厨房和卧室每天都发生的事情,只不过作家莱辛把它真实的用文字记录下来。

作家安娜曾经和一个有妇之夫精神病学家保罗•唐纳医生同居五年,而这一段的感情纠葛作家在“黄色笔记”中以《第三者的影子》为题名的中篇小说形式展现出来,保罗医生让女人陷入爱情,厌倦之后无情转身离开,被抛弃的爱拉或者说安娜深陷痛苦之中而不能自拔。这个专门医治精神疾病的医生却让爱拉差一点精神分裂,为了忘掉这段孽缘,爱拉试图通过不断地和别的男人上床来解脱痛苦,但是,一旦和男人有了感情,因为怕被抛弃,怕受伤害,又陷入了不能自控的猜疑恐惧之中,呈现出精神病态。“现在伤透了心的人比过去多,其原因正在于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时代。实际上,我们所接触的任何人都有过伤害,受过刺激,受过分裂,早已变得像个烂疮疤一样。”人类的情感如此丑陋,人的精神如此的痛苦,这就是作家毫不留情的揭示出二十世纪千疮百孔的情感真相。

三、对红色政治的真实披露

在“红色笔记”中,作家讲述了自己和身边的人从追随共产党到离开共产党的真实经过。东欧社会主义运动和亚洲不同,最终都以社会主义政权解体而告终。莱辛的小说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就毫不留情地揭开红色共产主义运动的潜在的黑色危机,离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解体整整间隔了三十年,不仅体现了作家超前的预见性,也体现了一个作家诚实的直面真实生活的创作态度,显示了一个作家的良心和勇气。“在英国权力和暴力还没有成其现实,共产党让人联想到裸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仍处隐蔽状态,到底有多少人是因为这个加入共产党的呢?”

这种怀疑精神是作家对真实现状的质疑,有多少人加入共产党是为了那个美好的伟大理想呢?很多人都是失意的机会主义者,为了改变在现实中的社会地位,希望能够通过加入共产党改变自己,所以,安娜看到了她所加入的那个共产党内部的许多真相,恐怖、暴力、怀疑、勾心斗角,陈词滥调的等等,这样的事实真相让安娜非常地灰心丧气,因为安娜加入共产党是为了精神的救赎,是为了给自己漂泊的灵魂找个安定的地方,但是她不仅没有找到精神归宿,反而加剧了这种精神分裂。这是作者要表达的一层意思。另一层更深的意思,让我们看到作为一个作家敏锐的思想锋芒和睿智的政治见解:“几乎没有人真正关心什么自由、独立、真理几乎没有。几乎没有人具备这种真正的民主政治赖以存在的勇气。人民倘若不具备这种勇气,一个自由的社会就会灭亡或不可能诞生。”安娜不仅对西方共产党有着透彻的分析,而且对西方国家的社会的本质也毫不留情的揭示出来,“一个不断强固日渐冷酷的有着各种国家制度、经济财团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哪怕是稍稍谈论一下自由或个人良知,都显得越来越荒唐可笑了。”她所交往的人基本都是左派共产党,这些人入党动机不尽相同,性格迥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病态,“我突然觉得,他们中似乎有人精神不正常,要么是我,要么是他们”这种病态体现在人格的分裂,喜欢说言不由衷的话,“他们本应表达的意思与他们实际上表达的意思之间存在着一条似乎无法逾越的鸿沟,他们在严肃外表里面藏着讥讽冷笑,特别是共产党员们聚在一起嘲笑的引用两篇歌功颂德斯大林左派的小说,满纸的虚假文字,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左派文学的虚伪与病态。最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安娜的朋友杰米讲了一个坚信共产主义的疯子、一个托派分子哈里的故事,他痴迷于苏联历史真相的研究,斯大林死后,始终幻想自己的研究东西能够影响赫鲁晓夫,能够让迷失方向的苏联共产党迷途知返,走上正确的道路,一次杰米无意中叫哈里随教师代表团出访苏联,他便幻想这是赫鲁晓夫被他影响请他来的,这是典型的幻想狂病症,让人感到了可笑、渺小的个体和强大的严肃的历史之间的反差。

莱辛之所以获诺奖,对当时政治气候的真实描写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而这种真实的可贵之处就是揭示了共产主义宣言的美妙理想和斯大林政权极权的黑暗的真实历史的极度反差,揭示了一群高谈阔论的信仰共产主义的分子和西方共产党发展现实之间的极度反差,显示出个人对历史无可奈何的悲哀,最后在一片乱糟糟的闹剧中,安娜结束了这场精神毁灭之旅。

四、梦境和象征预示着二十世纪人类精神发展的真相

莱辛的“蓝色笔记”基本都是写安娜做的梦以及对梦的解释,用梦来写安娜的精神状态,用女巫的分析来解释生活对安娜的精神挤压与胁迫,鲜活地展示了人类个体在历史长河中的精神跋涉过程。“‘象征’被明显地大量运用,他们深受法国象征主义将象征视为基本诗学原则的影响,以富有象征精神的文本实践表达了一个日渐昌盛而又日渐混乱的现代社会的反思、批判和针砭,作出了对个人灵魂世界的细腻拷问和对社会物质世界的诊断式解剖”。尽管用梦做象征的小说很多,但是,像《金色笔记》这样用大篇幅的文字系统的描写梦境的小说却不多见。

“蓝色笔记”第一部分,梦到在打开的盒子里,并没有看到期望的漂亮的东西,“而是一些鸡零狗碎,没有完整的,全部的残缺不全,全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破烂――我认得其中的红土是从非洲来的,一块金属碎片是从印度支那的枪械上下下来的,更有那些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我认得那全从朝鲜战争中被杀害人的残肢和一枚某个死于苏联监狱的人所佩戴过的共产党的徽章”破碎的梦,在梦中的小小的盒子里却装着一个破碎的、残缺不全的世界,那红土是南非被血染的土地,有印度支那和美国侵朝战争,有苏联残酷的黑暗统治,整个梦充满了鲜血淋淋的恐怖,这便是二十世纪中叶的世界现状。

安娜的梦仿佛是一个系列,有着现实生活的内在秩序,破碎的梦之后便是毁灭的梦,那个无法无天带有破坏性的花瓶幻化成毫无人性威胁着活的生命的物品,而那个物品又变成一个以恶为乐的丑陋的老头。这些恶梦应该说是外部混乱世界对安娜的精神挤压的结果,是世界堕落的象征。最后安娜还做了两个荒唐的梦,刽子手和犯人互换,犯人和看守互换,这个梦给世界下了最后的结论,这是一个没有是非标准的冷酷而荒谬的世界,这也是导致了二十世纪人文精神彻底沦陷的全部原因。

“象征并非是遮掩某种人人皆知的东西的符号

……相反,象征代表着一种通过类比的方法去解释某种存在的方式”《金色笔记》中出现过几次关于推圆石的象征写法,那巨大的圆石就是发展中的历史的象征,个体是那么渺小,你试图把那圆石推到山顶,除了受尽圆石的挤压,耗尽了全部精力之外,于现实丝毫无补,这就是现实存在的方式,“亲自到过那儿的人,到过文字、图案、秩序消失了的地方的人,会明白我的意思……这不是个和它斗争或者和它断绝关系的问题,不是个对还是错的问题,而是只知道它就在那儿,永远存在。”作者以此来象征个体的渺小和无奈,你只能适应世界,和现实达成某种妥协,才能突破个人的极限,才能重新在历史中找到自我的位置。作者通过这种象征并非与历史对抗,而是寻求新的生存方式,这也是二十世纪人文知识分子精神毁灭以后寻求的救赎之路。

《金色笔记》走过了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以其真实的生命,辽阔的历史背景,深刻睿智思想和庞大的气魄展示了二十世纪人类精神的苦难史,在人文知识分子凄厉情感嚎叫和绝望精神挣扎中,让我们感受到了骨子里的真实的震撼。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指导项目:英美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文本研究(KYZ07030)。]

参考文献:

[1]王元骧:《当今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三个问题》,《文学评论》,2008.1。

[2]莱 辛:《走在阴影下》,《世界文学》,2008.2。

[3]莱 辛:《金色笔记》,译林出版社,2007。

[4]蒋孔阳:《十九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英法美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0。

[5]荣 格:《荣格作品集》,译文出版社,1996。

王维倩: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

上一篇:梦中的河流(外二章) 下一篇:论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综合素质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