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入法国干邑世家,北京姑娘在古城堡酿造幸福

时间:2022-04-16 12:35:27

嫁入法国干邑世家,北京姑娘在古城堡酿造幸福

一个平民出身的北京女孩,嫁入法国豪门,不仅深受帅气的贵族老公宠爱,而且成为婆婆的掌上明珠。年轻的她被当地人尊称为“卡慕夫人”。中西文化的差异,生活环境的悬殊,都没能阻止她和婆婆成为密友,她是怎么做到的?

朴实女孩打动法国豪门:天堂小镇飞来中国姑娘

马春慧出生于北京一个普通家庭。从小学习昆曲的她,曾饰演电影《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妹妹宝琴。气质不俗的马春慧,充满灵气的表演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1996年,马春慧通过朋友认识了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留学的西里尔――身高1.82米、俊朗稳重的法国男孩。两人因为共有一个朋友圈,有机会频繁见面。马春慧发现这个留学生很朴实,经常在路边花一块五毛钱买煎饼果子充饥,偶尔喝酒,他也只喝燕京啤酒或二锅头。

“二锅头度数高,很多外国朋友都喝不习惯,说喝起来像炸药,你怎么会受得了?”马春慧好奇地问西里尔。

西里尔笑了,说:“我是学生,省钱至上。小二(对二锅头的昵称)价格不贵,比喝别的酒实惠。”

刚刚25岁的西里尔丝毫没有年轻人惯有的大手大脚,马春慧对他渐渐有了几分好感。当西里尔向马春慧表达爱慕之情时,马春慧答应先当好朋友相处,顺其自然。

不久,西里尔告诉马春慧,他的父亲让・保罗要来北京出差,希望能见到马春慧。

“你爸爸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北京,我应该尽地主之谊,请他吃饭。”马春慧欣然答应。

用餐时,让・保罗向马春慧提了很多有关中国的问题,看得出,他对中国很好奇。马春慧耐心地答疑解惑。西里尔提醒爸爸让马春慧专心吃饭。马春慧开心地说:“你们喜欢中国,我很高兴!我愿意当向导,让你们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的五千年文明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马春慧的落落大方和爱国情结,给让・保罗留下深刻的印象。临别,让・保罗盛情邀请马春慧去他家做客。

1997年春,马春慧随西里尔飞到法国巴黎。“坐两小时的火车,就到我家了。”西里尔兴奋地说。马春慧这才知道,西里尔的家在有“天堂”之称的干邑镇,这里因盛产干邑白兰地酒而闻名世界。

列车一路飞驰,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古堡和小镇,马春慧想起什么,问西里尔:“马爹利、轩尼诗和人头马好像都产自干邑吧?还有一个品牌叫卡慕,我有个姐妹珍藏了一瓶,那个水晶瓶很漂亮,装着琥珀色的酒,比香水还美,像工艺品……”

“你没记错,真的是卡慕吗?”西里尔眼角带着笑。

“应该没错。是你们那个镇上产的吗?”

“对。”

“那你要带我去看看。他们让不让外人参观?”

“我带你去,应该没问题。”

踏上干邑的土地,马春慧不由得作起了深呼吸――空气清新如洗,初春的清凉透着沁人心脾的甘美。放眼望去,绿色的葡萄树呈阶梯状铺向天边,古老的城堡直插云霄,脚下的青石板一尘不染……

“真美!”马春慧不由得感叹。

准婆婆学贯中西:孙子兵法促成跨国姻缘

西里尔带马春慧参观自家的古城堡。高大的城堡深邃庄严,一排排橡木桶整齐地排列着。“我们卖的干邑,是我爷爷那代人酿的酒。我们现在酿的酒,要存放起来,等下一代人开启。”

西里尔接着介绍,卡慕世家创立于1863年,为了维护卡慕干邑的卓越品质,创始人规定只有卡慕家庭嫡系成员才能担任总调配师。每一代卡慕世家的掌门人都有其独到之处。西里尔的爷爷第一个想到用水晶瓶装干邑酒,西里尔的爸爸于1995年推出一款适合女士饮用的“约瑟芬”干邑,都大获成功。

马春慧这才知道,自己处了近一年的男友,原来是卡慕世家的第五代传人。联想起西里尔在北京的俭朴低调,以及让・保罗的和蔼亲切,马春慧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真想不到你是贵族。”马春慧说。西里尔耸耸肩:“不要这么看着我,身份不是我能决定的。如果你顾虑我的出身,那也不是我的错,希望你能谅解!”。

话虽这么说,马春慧还是感到无形的压力。西里尔的爸爸身为卡慕世家的第四代传人,见多识广,智慧超群,自不必说。西里尔的妈妈也出身名门,气质不凡,足迹踏遍大半个地球。

去法国之前,为了方便和西里尔的父母交流,马春慧学了一段时间的法语,会一些简单的会话。见到西里尔的妈妈,马春慧正在脑海里搜寻怎么用法语寒暄,西里尔的妈妈却用流利的中文说:“你好!欢迎你!”

西里尔解释道,“我爸爸见过你之后,认为我很有眼光,我妈妈就开始学习中文,想和你更好地交流。”

马春慧既惊讶又感动。

西里尔带马春慧观赏镇上的百年老宅,沿着夏朗德河畔散步,参加年轻人在参天大树下举行的露天Party。在葡萄园里,西里尔对着刚刚吐露新芽的葡萄树唱抒情的歌曲。见他唱得那么投入、陶醉,马春慧深受感染。西里尔说:“葡萄树是有知觉的,唱歌给它听,它会很快乐!”

快乐的时光转瞬即逝。第三天清晨,西里尔带着马春慧匆匆离开干邑镇。在前往巴黎的途中,西里尔神秘地对马春慧说:“是我妈妈让我赶快带你离开的。”

马春慧心里一紧,急忙问为什么。西里尔眨了眨眼睛说:“我妈妈担心你把镇上好看的都看了,好玩的都玩了,没了悬念,以后不愿意再来。妈妈说,她学了一个中国词语,是孙子兵法里的第十六计,叫欲擒故纵。”

马春慧不禁感触万千。

让她再次领略到准婆婆的中国智慧,是一年之后。西里尔的妈妈婉转地对马春慧说:“我带你去量一下无名指的尺寸,有件小礼物要送给你。”随后,她送给马春慧一枚小戒指。几天后,西里尔送给马春慧一个丝绒玩具猴,玩具猴的上衣有一个口袋,口袋里装着一枚钻戒。

西里尔正式向马春慧求婚。马春慧发现西里尔的神情有些志在必得,就故意逗他,说:“如果我不答应呢?”

“你不能拒绝。我妈妈送你的那牧戒指,你不是已经收下了吗?我妈妈说,这是孙子兵法里的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马春慧不禁莞尔:“你妈妈真是有心。”

“中国的兵法里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有洋婆婆运筹帷幄,马春慧和西里尔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婚的马春慧有了一个法国名字:Isabelle Camus。

嫁入法国豪门,马春慧成了大家羡慕的对象。马春慧却不免担心:婆婆学贯中西,婚后的日子会不会很难过?

卡慕酒凝聚了卡慕世家的精髓,可马春慧以前滴酒不沾,对干邑酒更是一无所知。餐前的开胃酒是法餐必不可少的,见他们津津有味地品酒,马春慧心里有些忐忑。西里尔开导新婚妻子:“品酒不重要,重要的是和家人一起享受这段静谧闲适的时光。”

不仅餐前要品酒,每晚睡前西里尔也习惯喝半杯酒。马春慧说:“你喝酒,我去听一会音乐。”西里尔说:“别走开!孙子兵法里有一计叫‘上屋抽梯’,不留退路。你看多了,就会忍不

住想喝了。”

“也是你妈妈说的吗?”马春慧含笑问。见西里尔点头,马春慧忍不住笑起来,!我还是尽快投降吧!免得你把三十六计都试用一遍。”

就这样,在西里尔的耐心诱导下,马春慧学会了慢慢品味干邑,领略到了其中的甘美:搭配了姜片、橘皮、黄瓜和冰块的干邑,兼具果味的香醇和黄瓜的清爽,含在口中余味悠长。落日余晖中,夫妻俩坐在高大的橡树下,微风拂面,浅饮慢酌,不失一种乐趣。

沉醉在幸福中的西里尔悄悄告诉新婚妻子:“我妈妈为了帮我顺利娶到你,并让你融入卡慕世家,她看了不少中国古书……”

这话在马春慧看来,无异于一道紧箍咒,更让她多了几分担忧。

磕磕绊绊学沟通:真诚是消除误会法宝

卡慕世家的家族观念特别强,马春慧婚后和婆婆一起住在葡萄园中央的城堡里。近距离接触后,马春慧发现彼此的习惯真是南辕北辙。

每逢葡萄丰收的季节,虽然有机器采收葡萄,又请了很多工人帮忙,家人还是忙得不可开交。马春慧体贴地对婆婆说:“您在家里休息,别累着!”婆婆认真地问马春慧:“我感觉自己还年轻啊!我是不是突然变老了?”婆婆焦虑地对着镜子打量自己,这让马春慧一时有些尴尬。

中国人讲究亲密无间,马春慧却发现,西里尔的家人只有在吃饭时才聚在一起,礼貌地打个招呼,休息时间便各回各的房间。如果要聊事情,或者谈心,都要提前打电话预约。虽然同住一幢楼,谁也不会贸然地去敲其他家人的房门。即使你身体不舒服,如果不主动说,家人也不会探询追问。距离,让人产生孤独感。

感觉孤独的时候,马春慧避免让自己产生幽怨情绪,努力往好的方面想:距离感虽然让人有些失落,但也保证了自己拥有一个不被打扰的私密空间。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想到好处,心里自然就不难过了。

语言也是一个障碍。婆婆的汉语学得一知半解,马春慧的法语虽然能应付日常交流,但遇到专业名词还是会发蒙。西里尔在家充当翻译时,交流畅快一些,但西里尔因工作需要经常要出差,在家的时间就很有限。

圣诞节,西里尔的妈妈亲自下厨做法国大餐。马春慧在一旁当帮手。烤火鸡,烟熏火腿、鲜贝和鱼类,婆媳俩忙得不亦乐乎。“我想让你尝尝传统的圣诞主菜――牛肝菌肉馅填烤鸡。”婆婆热心地对马春慧说,“只是家里缺一种配料。”

马春慧自告奋勇开车去买配料。西里尔的妈妈用法语说了一遍配料的名字,怕马春慧没听明白,又用中文说了一遍:榛子。

马春慧买来榛子,在楼上的小厨房里煮。马春慧按照西里尔妈妈的叮嘱,把榛子用文火煮上。两个小时过去了,榛子还硬邦邦的;又过两个小时,还是硬的。

西里尔的妈妈实在等不下去了,跑到楼上看。一掀开锅盖,她大笑起来,说:“怪不得煮不熟!你买的是榛子,我要的是粟子啊!”

慢慢地,马春慧发现,解决类似问题的诀窍在于真诚――坦然承认自己的失误强过要面子千方百计地掩饰。

中西教育观在碰撞中融合:一家三代亲密无间

对马春慧来说,真正的挑战是在生孩子之后。马春慧的大儿子Ryan出生的当天,孩子的爷爷奶奶就拿来一瓶干邑,郑重其事地说要给孩子喝酒,看这个孩子将来有没有成为卡慕世家第六代传人的可能。公公婆婆的直白与理性,让马春慧有些不适应,心不由得悬了起来。干邑酒的度数很高,马春慧担心会刺激到孩子,求助地看向西里尔。西里尔安抚她说:“我刚出生时,也经过爷爷的考验。这是家族的习惯,我们要尊重。”

保罗用指尖蘸一滴干邑,轻轻地抹在Ryan的嘴唇上,大家屏气敛声地观察婴儿的反应。Ryan抿了抿嘴唇,嘴角漾开甜蜜纯真的笑意。“我们的血液里世代流淌着香醇的干邑!”西里尔骄傲地说。马春慧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事后,马春慧问西里尔:“如果孩子哭呢?”“孩子哭,说明排斥干邑,我们真的要考虑再生一个孩子。这是对家族负责,也是对孩子负责。你想,如果孩子根本不喜欢干邑,我们非要他继承这份产业,对孩子也不公平。尊重,是一切爱的前提。”

Ryan刚牙牙学语,西里尔就对儿子进行严格的教育。小孩子喜欢吃糖,西里尔不给。儿子哭,西里尔还是不给。不仅西里尔态度坚决,孩子的爷爷奶奶对幼小的孙子也绝不娇宠放纵。有时候见Ryan哭得声嘶力竭,马春慧心疼不已,西里尔和他的父母却若无其事,对孩子的哭泣充耳不闻。

马春慧既伤心又生气,躲进洗手间暗自落泪。为了不让自己陷入糟糕的情绪,马春慧让自己多想对方的好。想起婆婆为了让她吃到中餐,坐飞机去几百公里外的大城市买酱油、大葱等做饺子用的配料;无论家族还是企业遇到问题,婆婆总是和她商量,尊重她的意见……想到这些,马春慧心里的阴霾很快散去,告诉自己:他们并非不近人情,只是教育理念不同,应该尊重他们的教育方式。

儿子一天天长大,马春慧发现小小的他是非观分明。她不禁庆幸自己没有固执己见。等到第二个儿子Marc出生后,马春慧主动配合西里尔和他的家人,很早就培养儿子的原则性。

2007年,马春慧和西里尔带着两个儿子回到北京居住。马春慧回国不久,婆婆就飞到北京。婆媳相见,热情相拥。马春慧充当导游,带婆婆游长城、故宫,还去杭州、云南、、新疆等地游览。所到之处,很多人对他们投去好奇的目光。有人问马春慧:“你是混血儿吗?这位外国妈妈是不是你亲妈?”马春慧说:“是我婆婆。”别人不信,说哪有这么亲热的婆媳?

静下来的时候,马春慧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婆媳在同一屋檐下共同生活九年,从没发生过矛盾,心里也没有丝毫隔阂。都说婆媳是天敌,她和婆婆却成了无话不谈的密友。

2008年,马春慧在北京的CBD开了卡慕世家酒廊,把干邑酒文化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一些名酒介绍到欧洲国家。马春慧渐渐成了卡慕世家的灵魂人物。

每年圣诞节,马春慧和西里尔都要带儿子去和爷爷奶奶团聚。马春慧在北京的家里,放着公公婆婆的照片,细心的她每周都要儿子和爷爷奶奶通话。一家人虽然分处两地,但联系紧密,丝毫没有生疏感。

2011年1月初,记者采访马春慧的时候,马春慧感慨地总结说:“相互尊重和理解,是婆媳和谐相处的关键。卡慕世家是一个显赫的家族,我出生成长于普通人家,别人都认为我在他们家生活日子会难过。其实不是的。身份不重要,重要的是胸怀。如果小家子气、斤斤计较,跟谁都难以处好。多替对方着想、大气一些,自然就能多看到对方的好,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

上一篇:亲情面临艰难抉择:父亲罹患老年痴呆症 下一篇:高楼业主怒告消防队:如此“消防合格”的楼谁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