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工程管理工作探索

时间:2022-04-15 03:32:16

基建工程管理工作探索

[摘要]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又是一门包含计划、生产、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这样就给基建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对基建管理部门在进行基建管理工作时应着重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基建工程 管理

企业基本建设工程,是保证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建设单位的施工管理工作又是一门包含计划、生产、技术、经济等各方面的综合性管理学科。这样就给基建工作带来了许多问题,同时也对施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工程质量、施工进度与投资效益是基建工作的主题。基于此,笔者认为,基建管理部门在进行基建管理工作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决策程序的科学化

基建管理部门在管理过程中,必须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尊重客观规律,一步一步按照科学的程序进行,即“先论证,后决策”。根据的实际,先将自己成熟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实践,成熟一项应用一项,坚决杜绝“边投资,边论证”的做法,集思广益,依靠集体的智慧,广泛集中经济、技术、管理等各方专家的意见,使决策科学化。

二、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选择合适的管理模式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基建项目可以分为四类即:非收益性项目、半收益性项目(项目收益率仅能维持项目的简单再生产),收益性非垄断性项目、收益性垄断性项目。前两种可以采用多种管理模式,如总承包模式、平行发包模式等;后二种项目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让给有势力的承包商或外投资与经营,采用BOT模式等。当然第四种项目在让给外商经营时,学校应直接参与其产品定价。

基建工程项目的规模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技术有难易之别,组织管理有难易之别等。从而规模的多样化就决定了管理模式也应多样化。小规模的工程如采用复杂的管理模式就会浪费资源,规模大的工程采用简单的管理模式就会使项目组织结构出现混乱。所以基建部门在选择项目管理模式时应根据项目的性质和规模选择与之项匹配的模式。

三、做好协调工作,提高工程品质

施工图的设计是工程品质的根本。施工图是设计人员设计意图的体现,是工程施工的依据。图纸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的优劣。而在具体的设计过程中,施工图除受设计人员自身技术水平影响外,还受地质情况、气候条件、周边环境、材料设备供应、施工安装、建设投资形式等多种条件的约束,所以,施工图有错误和遗漏是难免的。要想达到方案最优、质量最好、造价最低的目的,就必须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对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不断地进行研讨和改进。在确定中标单位后,建设方应及时把施工图分发给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及甲方管理人员。三方技术人员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审阅后,由建设单位主持图纸会审,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的工程负责人及各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必要时还可请建设方的使用部门有关人员参加。具体程序是:由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提出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各方技术人员提出审图意见,共同消除图面错误,修改不合理的设计,确定增减项目的内容,各方均要领会设计意图。会后由施工单位整理会审记录,经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核对确认后,形成图纸会审纪要,四方签认后作为施工图补充资料在施工过程中遵照执行。

作为建设单位现场管理人员,一定要深刻认识此过程的重要性,同样也要要求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技术人员认真审图,把问题发现在前面,不能边施工边审图,这样才能少出事故,加快工期,节省建设单位不必要的额外开支。在施工过程中,基建管理人员还要积极参加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在现场召开的各种生产会议,及时了解情况,掌握施工动态,协调好各方关系。要严格对待设计变更。未经设计单位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图纸进行修改。如果是使用部门或教职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确需变更时,必须经建设单位通过与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共同协商,并由设计单位签发变更通知后方可实施。

四、保证基本工程建设过程中的信息畅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流动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基建管理部门在管理时必须使所有项目建设主体各方能顺利和及时地获得信息和提供信息,不仅要使项目管理内部信息畅通,还要使项目管理组织及与之有联系的外层组织之间也信息畅通。

现代工程项目管理中工程项目的信息处理应满足以下要求:

1.信息有序:应该明确信息从哪里发出,要到哪里结束。否则会造成信息的混乱。工程项目的信息应该可以在项目的不同层次进行处理和预处理,而并非完全依靠项目部以及基建管理部门、监理。

2.信息正确:信息必须经过辨别和正确处理才能作为项目信息在项目内部流动。信息及时或不及时,可以导致项目的成败。

3.计算机化: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工程信息的处理、修改、保存和检索要更多的借助电子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工程信息的传递及信息的共享有了质的飞跃,借助于Internet等,极大的实用于各专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互相制约。

五、尽可能的确保风险相对最小

一般而言,如果基建工程项目的范围越广,管理模式牵涉的单位和人员越广以及它的步骤越复杂的话,项目的不可控制因素就越多。在国外,项目的风险研究常常放在很重要的地位,有时重要性不亚于项目经济效益和财务评价。基建管理部门在项目前期,掌握项目足够的信息,分析各种项目管理模式的风险程度,使工程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比如:BOT模式的风险比较大,国外还把总承包管理模式也视为一种高风险的模式。

六、加强工程的招投标管理

工程招投标是一种竞争性措施,它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成本。因此,进行招投标时要认真执行《招投标法》,按照招投标文件的要求认真筛选,选择“报价合理,保证工程质量及工期,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施工队伍。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明投暗定或相互串通的地下操作等腐败现象,用法律手段进行约束,真正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事实已经证明,严格履行招投标程序选择出来的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施工机械化条件及施工工艺都明显优于其他施工队伍,这无疑是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与经济效益的前提条件。

七、加强合同管理

建设项目的合同是项目各方关系的枢纽。它不仅关系到整个项目的成本问题、竣工时间、工程质量问题,还会影响到项目建成后的经营效益以及投资者能否按计划收回投资,不同的项目管理模式有不同的工程合同与之匹配。合同形式的不同就会导致责、权、利及风险等方面产生很大差异。如果基建管理部门想签约时将价格一次性包死,就采用与总承包模式相匹配的固定价格合同。如果基建管理部门不想增加合同管理的工作量,就不宜采用平行发包管理模式。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合同中的条款,要求施工方严格按照合同的内容及时、准确地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减少签证的发生;在工程竣工结算阶段,首先应审核竣工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要求,工程是否竣工验收合格,只有按合同要求完成全部工程并验收合格才能列入竣工结算。其次,逐条审核合同中的各个条款。熟悉双方合同中约定的结算办法,计价定额,取费主材价格和优惠条款。

八、严格隐蔽工程签证及检查验收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隐蔽工程是指施工过后便隐蔽起来的施工内容。其大部分是结构工程,以及暗埋的管道工程等,关系重大,如有差错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隐蔽工程的验收记录又是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的重要依据。隐蔽工程记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必须严格验收,认真做好验收记录签证工作。

对于主体工程验收,如基础、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等,以及专业工程验收,如水、暖、电、通风等专业工程的管线和设备等,在施工完后,必须由建设、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会同市质监部门共同检查认定是否合格,做好验收记录,办理验收签证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当采取主体交叉作业施工时,应分层进行验收,同时对工程重要部位要做好技术备案。

严把材料检验关。钢筋、水泥必须查验出厂检验报告、产品合格证。标号、型号要与施工图要求一致,过期水泥不能使用。由预制场运来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在现场检查有无断裂、变形,不合格产品不准进场使用。混凝土配合比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技术规定》和《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在施工过程中,不得随意改变配合比。对梁、板、柱等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及有关材料,应当在建设单位或者监理单位的监督下现场取样,并送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钢筋应在施工现场,按照规范的规定,抽取钢筋机械连接头、焊接头试件作力学性能检验,其质量应符合有关规程的规定。结构混凝土也应在施工现场按规范规定随机抽取,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做强度试验,为下一道工序提供安全系数,通过层层把关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S].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0年,12-15页

[2]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70-74页

[3]龚清萍:基建工程质量控制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第21-23页

[4]龙奋杰:基建管理模式与应用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03).第21页

上一篇:基于五因素结构模型的组织承诺探讨 下一篇:中国企业集团战略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