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校图画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时间:2022-04-15 01:51:26

聋校图画应用题教学的策略

图画应用题是文字应用题的基础,也是这个阶段的启蒙教学,将对聋生整个应用题的学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聋哑孩子由于语言障碍,对应用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如何帮助聋生克服语言障碍,激发聋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聋生解题的能力呢?

一、注重语言训练,是提高聋生对应用题教学的关键

聋生由于听力障碍,长期生活在无声的世界中,语言的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语言的运用能力也很差,经常出现聋生不会“说”,不愿“说”的现象,教师应加强聋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为聋生学习应用题架起一座桥梁。

1. 从看图认数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从入学的那天开始,就立足抓好应用题基础工程,虽然聋生还没有正式接触应用题,但老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应用题语言叙述基础。如教学“数的认识”时,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教师应该引导聋生简单地说出表示的事物。从图上有哪些事物,各表示多少数量开始,引导学生观察,要求聋生说出含有数字1、2、3……的一句话。如:“树上有1只小鸟”,“小明有2支铅笔”“3个小朋友在踢足球”等。从认识1开始,这样每天逐步训练、引导,聋生就会从一个词组发展到说一句完整的话,为学习理解图画应用题奠基了基础。

2. 从计算中,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在教学加减法计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该重视引导学生说出含有数量的三句话,这样学生也接触到了含有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的三句话,从而形成了应用题初步概念。例如教学3的加法时,教师通过实物演示、课件等方式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重视聋生用完整的话来答复的问题。如教师提问:“树上有几只小鸟?”学生正确回答:“树上有1只小鸟。”不能说成“1只”或“1”。最后引导学生口述出: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2只,现在树上有几只小鸟?这样既培养了说话能力,又让聋生有了句子的概念,为以后学习图画应用题打下基础。

二、注重直观教学,加深学生对应用题的理解

聋生感性认识少,抽象思维能力差,对于图画应用题的理解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教学中非常重视实物展示、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方法创设情境,让聋生置身于生动的形象的环境之中,能够整体感知,亲身体验现实中的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利用教具进行操作,变静为动,使学生明白把两个数合在一起是用加法计算和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如:树上有6只鸟,飞走2只,还剩几只?可是从图上看树上只有4只鸟,另有2只已经飞走。因此,对于列式“6-2”常有学生感到困惑,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教具操作一下,通过演示使学生看到树上原来有6只鸟,后来飞走2只,进行直观操作教学很好地解决了减法应用题的这一难点。在教学中每道题我都要求聋生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为什么用减法计算,逐步强化算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

三、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使聋生对应用题理解更深刻

培养聋生的动手能力,可以让聋生在自我实践中理解应用题的重点词语、数量关系在脑海里理解更深刻。从简单的意义上的“学数学”转换到“做数学”,从而引申到更深层次的“学数学”,这是现代化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让学生做数学,就是要让学生动手实践,使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进一步巩固问题的目的。如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图意所表达的一些关键词让聋生动手表演“拿来”“拿去”“买了”“卖了”,亲身体验“跑来”“跑开”“飞来”“飞走”等,为进一步理解应用题的题意打下了基础。又如:一小队有5面小红旗,拿去2面,还剩多少面红旗?教师口述图意,学生动手操作,根据图意的思路摆小红旗,再列式计算。这样来,聋生进一步弄清了图画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聋生因为做得高兴,玩得快乐,表现也更突出,学习兴趣也更大,对图画应用题的理解加深了印象。

四、培养学生“一题多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在训练中,改编或调换图画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新的图画应用题,有助于启发引导聋生分析比较其异同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加深对本质特征的认识,从而更好地区分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也训练了聋生语言组织能力,培养他们的图画应用题的解题能力。

上一篇:如何赢得信任和爱戴 下一篇:英语教学中传递正能量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