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及防范

时间:2022-04-15 11:19:47

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及防范

摘要:会计工是农村信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农村信社的经营运作起反映、核算和监督作用,如何防范信用社会计风险,是保证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本文从目前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表现和成因出发,提出防范会计风险的对策,旨在提高防范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 会计风险 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持农村经济和促进农业发展重要力量,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迅速展开,在发展的同时问题也逐渐的凸显出来,尤其是农村信用社会计面临的风险日趋多样化、扩大化。

一、农信社会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表现:

(一)会计核算风险

一是会计核算不规范,记账串户,账薄涂改,科目使用不正确,利息计算错误,尤其不少基层信用社为了追求小团体利益,会采取隐瞒经营,私设账外账,伪造会计凭证,乱用会计科目,编造虚假报表,擅自违规调整帐表数字等形式,将会计工作变为其掩盖违规经营和虚报指标完成情况的工具;二是会计制约措施不到位。近年来,农信社频发众多经济案件,原因往往与会计核算某个环节缺乏制约有关,由于单人操作多项情况存在,工作分管不严格,重要会计事项未经会计主管审批就执行。

(二)会计结算风险

一是违章违规操作。如会计人员签发、受理了会计要素不健全的无效票据,就会造成会计支付风险;二是法规风险。新业务的法律确认有待解决,规章制度滞后于信用社业务发展,信用社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具体,遇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三是目前技术高科技化的犯罪分子越来越多,而信用社防诈骗技术等科技手段发展落后,使信用社会计所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

(三)经营计划风险

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后,会计人员的信贷计划会影响到农信社资金的来源保障,信用社现行的应收、应付利息的计提方法弊端造成财务成果缺乏真实性,如果会计人员不能按照实际情况进行信贷计划及信贷操作必将会影响到农信社经营计划的执行效果,严重的则会产生金融风险。

二、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信用社会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因素,也有客观的因素,是内部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业人员素质低

会计风险归根究底是相关会计人员的风险,会计人员法制观念不强、职业道德底线低、业务素质不高等因素,很容易使其受到外界的干扰,利用职务之便做出违法行为。

(二)相关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不完善

新的农村信用社体制沿用了很多旧的规章制度才逐步确立,在新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职能不明确,出现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会计风险;农村信用社的监督体制不健全,特别是内部监督往往只做表面形式,无法深入到业务的每个环节,尤其忽略会计操作过程中的风险检查,工作人员内部监督过程中,产生包庇行为,就算发现违规问题,碍于各种关系,执法不严和违法不究,这些行为导致会计风险产生。

三、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发生,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一)以人为本,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农村信用社要把好选人关、用人关,制定严格的人员录用标准,树立会计风险防范意识,使经营业务和风险的防范共同发展,最大限度地来降低会计风险带来的经济损失;农村信用社实行岗位考核管理制度,对会计风险防范工作要实行连带责任制。一旦出现问题,要同时追究上一级领导的责任,从而降低管理决策者的道德风险和能力风险发生率。

(二)建立健全农村信用社会计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会计风险监督保障系统

农村信用社的内部控制体系的设计要从以防止农村信用社业务人员工作差错为主转变为以农村信用社风险防范为出发点,将内部控制系统建设成各项制度、措施有机的联结,使农村信用社的内部管控做到有章可循;完善农村信用社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制定考核指标,及时指标进行分析反馈,从而对农村信用社经营过程中的稳健性进行动态监控。通过完善各种财务检查制度,对农村信用社稳定健康经营等情况进行全面复核检查。

(三)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

由传统的会计任命制改变为实行会计委派制度,提高会计人员工作的独立性,规范会计操作流程,建立健全会计核算体系,保证会计工作的依法进行,财务主管要制定会计岗位标准的指导书,明确基本会计操作流程并绘制成图,并对重要的环节进行分析解释,对典型的操作失误案例进行集中分析讨论,来减少会计人员操作失误造成的损失。

(四)强化监督检查职能,加大系统风险监管力度

每月或每周各业务部门部分人员对农信社运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各种指标相互对应关系,及时向各相关部门反馈风险信息,并帮助他们采取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措施。会计人员发现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存在会计风险隐患时,可直接向会计主管人员及农信社负责人反映风险情况。会计主管人员及农信社负责人应完善财务制度,对农信社经营情况进行考核,对各部门控制风险责任的完成进度情况监督检查,并提出相应整改意见,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做到违法必纠,执法必严。

建立并健全适应农业、农村、农民的全方位信息技术系统和高质量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来抵御电子银行带来的事件是降低信息系统风险的有效措施。

四、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防范是我国当前金融风险防范重要内容,由于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表现形式多样,我们要多角度堵塞农村信用社会计风险的漏洞,促进农村信用社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l]田淡.农村信用社抵押货款风险防范浅谈[J].时代金融(下旬),2012

[2]徐富春.农村金融机构员工合规风险管理知识[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1

上一篇:分析城市化、财政扩张与经济增长 下一篇:浅谈如何提升县级统计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