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在园本课程中获得成长

时间:2022-04-15 06:39:14

让教师在园本课程中获得成长

园本课程,在此是指幼儿园根据自己的教育理念,在对本园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社区和幼儿园的课程资源,以幼儿园为课程开发基地,以幼儿园教师为课程开发主体,凸显幼儿园个性的课程。

江苏省南通市五山小学幼儿园结合自身与本地的实际情况,挖掘所在地区旅游文化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设计相关案例,生成了内涵丰富、幼儿易于理解的教育内容,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适合不同年龄段实施的园本课程。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幼儿园教师获得了多方面的成长。

一、采取多种策略转变教师传统课程观

长久以来,五山小学幼儿园一直使用现成的省编教材,教师由此形成了惯性思维。而园本课程的推出,需要教师转变传统课程观,从单一的课程实施者发展成为课程的开发兼实施者。因此,在开发课程的初始阶段,遭到很多教师的质疑和反对,这些教师还没有理解推出园本课程的意义,认为园本课程会增加工作量,对自己的开发能力也没有信心。为此,幼儿园采取了多种策略转变教师原有的课程观。

一是保障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师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思考、积淀,才能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和教育观。为此,幼儿园精心选购了与园本课程有关的理论书籍,如《幼儿园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开放性课程在行动》《家乡文化家乡情――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园本课程理论与实践探索丛书》等,为教师的自主学习提供资源。教师通过自主阅读相关书籍后,先从理论上了解园本课程的理念,逐渐地接受了园本课程。

二是组织骨干教师的引领式学习。骨干教师的综合素质较高,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幼儿园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由骨干教师结合自身对园本课程的认识以及日常教学经验,为普通教师举办课程观、教育观的专题讲座,带动全体教师共同转变旧有课程观。

三是组织沙龙式的研讨学习。幼儿园围绕课程观组织系列研讨会,主题如“现成教材和园本教材哪个更适合我园孩子的发展?”“我园的园本课程应从哪方面入手?”“你是怎样选择课程资源的?”“我园已开发的课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你认为如何改进?”,等等,让教师在研讨中加深对园本课程的认识,积极思考,为园本课程的开发献言献策。

二、教师在园本课程开发实施过程中收获的成长

1.积累了深厚的本土文化知识

五山小学幼儿园地处美丽的南通市,更在风景秀丽的国家4A级景区狼山景区脚下,恰当选择和利用狼山旅游文化中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可以成为重要的园本课程素材。为此,五山小学幼儿园向园内教师发放了问卷,以调查教师对本地旅游文化的了解程度,结果发现,许多年轻教师对本地的旅游文化不甚了解。针对这一调查结果,幼儿园先从引导年轻教师了解本地文化开始,如此才能让教师合理利用本地得天独厚的课程资源,满足园本课程开发的需求。三年来,五山小学幼儿园教师走遍了本地景区,了解了各个景区的特点、历史;到图书馆查阅了地方志,到网上搜集了大量本地区人文历史知识;还经常向家长请教,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旅游文化资源,并ζ浞掷啵制作成了地方旅游资源集。教师们在亲自了解、体会本地文化的过程中,丰富了文化知识,同时也增加了对生活所在地的欣赏与喜爱。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会通过教师由衷地传递给幼儿。

2.培养了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通过园本课程的构建,五山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了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

一是合理选择资源。并非所有资源都适合幼儿,同时资源选择的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课程实施的成败。为此,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年龄特点以及教育意义对资源进行甄别选择。例如,狼山是八小佛山之一,它所包含的佛文化不适合幼儿,但是狼山的传说、自然景观以及名人轶事是可以进入课程的,其中支云塔、望江亭就是幼儿美术活动、社会活动很好的素材。在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教师辨别选择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了。

二是主动发现资源。在园本课程开发中,教师提高了主动发现身边资源的能力。比如,教师发现班级里某位学生的家长是景区的导游,便把家长请到课堂,让他向幼儿们介绍景区和导游的工作;随后教师开展“我是小导游”主题活动,让幼儿模仿导游,向大家介绍狼山,获得导游体验。在园本课程的课堂中,教师捕捉幼儿的兴趣、需要、想法和疑问的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比如,教师从幼儿的谈话中发现,幼儿对门票上的图案、二维码等很有兴趣,便以此为契机,组织开展了“狼山门票知多少”的活动。

3.增强了团体协作的能力

园本课程是整个幼儿园集体智慧的结晶。五山小学幼儿园在园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更多的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共同协商讨论,集思广益,最后形成活动方案。例如,“狼山门票知多少”最初的活动目的是让幼儿认识一张狼山门票,发现门票的特点,并与其他景点门票进行对比,最后自己动手设计门票。然而,年级教师听完课后觉得效果不好,有的教师提出应以狼山门票为主,不应涉及其他景点的门票。经过集体讨论,教师们最终决定以不同时期发行的狼山门票作对比,引导幼儿通过对比观察,发现门票的外观设计以及票价的变化。经过大家修改后的活动方案更为完善,也更容易让幼儿接受。此活动后来向全区教师开放,受到了好评。

4.提高了教师活动反思的能力

“思之则活,思活则深,思深则透,思透则新,思新则进。”作为园本课程的开发者,教师要在实践中验证课程的可行性,在活动后及时进行反思。例如,教师发现幼儿们对滨江公园的沙画活动很感兴趣,于是组织开展了“沙画DIY”的区域活动,提供了彩沙和胶水,供幼儿们创作。幼儿们非常感兴趣,快乐地动手操作,但是在活动中常常把沙子洒得到处都是,区角里一片狼藉。于是教师及时反思活动中问题产生的原因(如幼儿在纸上操作,很容易把沙子洒出去),并找到了解决办法(将纸放在鞋盒里,让幼儿在鞋盒里操作)。反思,渐渐地成为教师的习惯;不断的反思,使课程活动设计得到优化,使教师的专业水平也得到提升。

三、结语

通过园本课程的构建,五山小学幼儿园教师改变了传统的课程观,丰富了本土知识,培养了敏锐的课程资源意识,增强了团队协作,提高了活动反思能力。多名教师的活动设计方案在区级比赛中获奖,多项研究成果在市级以上刊物上发表。

上一篇:“宋”朝那些事儿 下一篇:对基层人口计生信息系统统计数据的管理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