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时间:2022-04-15 04:42:58

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评价

摘要:在对本溪市生态环境进行遥感调查的基础上,对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做出评价,以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等为指标,计算出了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得出了其生态环境质量级别。同时阐述了本溪市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指数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4-0203-02

1引言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本溪市紧紧围绕“打造绿色山城、建设生态本溪”的总目标,坚持将造林绿化与现代林业建设相结合,与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相结合,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结合,加快绿色通道、绿色村庄、绿色校园、绿色厂区、城区绿化建设进程。通过遥感调查与实际野外核查,本溪市开展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工作,准确地掌握和了解本溪市生态环境现状。通过评价的量化指标综合反映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和特征,科学地规划生态资源的合理结构,为政府生态环境管理数字化决策提供有价值、有效的生态信息,对生态市建设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生态环境现状

2.1土地利用

本溪市土地覆盖类型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河滩地。辖区内总土地利用面积841100hm2:其中耕地面积70086.9hm2,园地面积12384.5hm2,林地面积653928.7hm2,牧草地面积4487.9hm2,水面面积21323.1hm2,建设用地面积41693.9hm2,未利用土地面积26007.96hm2,河滩面积12087.1hm2。

2.2河流水系资源

本溪市水资源相对丰富,地表水资源量为72.10亿m3,地下水资源量7.28亿m3。大小河流近200条,这些河流分属于太子河水系、浑江水系和草河水系。其中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河流有27条,在200km2以上的河流有太子河、浑江等12条,境内太子河流域面积4428km2,是本溪境内最大的河流,也是本溪市最主要的饮用水源。

2.3林业资源

本溪市林地面积和森林覆盖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国土面积84.11hm2,林业用地67.88hm2,森林蓄积量5072.07万m3,森林覆盖率74.5%,其中天然林45.37万hm2,人工林21.498万hm2,是辽宁省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基地和宝贵的绿色屏障。

2.4矿山生态

全市有开发利用矿产地866处,大规模、高强度的矿产开发致使矿山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占用大量耕地,植被生态破坏,诱发地质灾害,河流及地下水污染。目前全市完成矿山土地复垦率为5.78%,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为14.12%。

3评价方法

为保证评价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动态趋势的客观性、真实性,采用国家环保部《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试行)》(HJ/T192-2006)中规定的生态环境状况指数法进行生态评价指标计算,对本溪市2012年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1)生物丰度指数:是指称量被评价区域内生物多样性的丰贫程度。

(2)植被覆盖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林地、草地及农田三种类型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3)水网密度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河流总长度、水域面积和水资源量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4)土地退化指数:是指被评价区域内风蚀、水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被评价区域面积的比重。

(5)污染负荷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担负的污染物的量。

(6)生态环境质量分级:根据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将生态环境质量分为5级,即优、良、一般、较差和差,分级标准见表1。

4评价结果

本溪市区包括平山区、明山区、溪湖区、南芬区和开发区,两县有本溪县和桓仁县。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见表2。

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指数(EI)为75.1,本溪市的生态质量状况为优级。植被以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为主,红松阔叶混交林、油松栎林、次生灌丛,生长发育状态稳定。植被覆盖度较高,生物资源较为丰富,水资源比较充沛,河流纵横水质较好。本溪市生态系统稳定,生态环境特别适合人类生存。

市区生态质量为良,基本适合人类生存;本溪县和桓仁县生态质量为优,特别适合人类生存。

5生态环境主要压力

(1)人均耕地少、坡耕地比重大、水土流失难以遏制。本溪山地面积占80%,素称“八山一水一分田”。全市人均耕地0.5亩。耕地中坡耕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0%~40%。土层薄,砂石多,“跑风、跑水、跑肥”,土壤贫瘠。

(2)水资源逐年减少。本溪地区水能资源量占全省总量的1/3,是全省水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全区水资源开发已达50.32万kW,占全区可开发量的79.4%。按目前标准,一条河流的水资源开发,以不超过50%~60%为宜,超过70%将会对区域水环境带来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区域生态失调。

(3)植被变化速度加快。本溪地区近50年来气候出现的暖旱化,将迫使冷温性针阔叶混交林带向东北后退,同时促进暖温性落叶阔叶林向东北推进,使本溪地区植被的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发生根本性变化。

(4)矿山资源开发的生态破坏。本溪地区由于矿产开采过程只顾挖掘,多产高产,不少矿藏资源已近枯竭。而且矿产开采过程严重忽略了因开采而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目前矿山环境修复任务十分繁重。本溪矿山点多面广,大量剥离山体,破坏了植被和土层。尾矿乱排乱放,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使生活饮用水和农田灌溉水质下降,影响了区内居民的人体和食物安全。

(5)农村饮用水安全与地方病防治形势严峻。本溪地区石灰岩分布地域较广,加之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不少深山地区地下水贫乏,农民自打水井较浅,枯水季节水井干枯,人畜饮水困难。不少村屯因地下水中含氟量高和水质及生物等原因,出现克山病、甲状腺肿、克汀病、氟中毒、大骨节病及肺吸虫病等地方病。

(6)森林公园的密集开发破坏山林植被和生态平衡。本溪地区已建成或在建的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至少有18个。这些森林公园多分布在海拔1000m以上的偏远中山上部,山高、坡大、林密,树龄在百年以上,是辽宁省大型动物和不少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更为严重的是这些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的布局过于密集。有的地方为了开展旅游,不惜砍伐大面积的具有百年以上树龄的森林,并将盘山道修到海拔1200~1300m以上的山顶,破坏了大型或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也切断了这些动物迁移活动的通道,其生态后果极为严重。

6结语

本溪市生态环境质量良好,植被覆盖率较高,生态结构合理,生态系统稳定,适合人类生存。但近年来由于受自然和人工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建议因地制宜,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监督管理,用经济建设的思想指导生态建设,规划建设生态示范区,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本溪市环境保护局.本溪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06~2010年)[R].本溪:本溪市环境保护局,2011.

[2]本溪市环境保护局.本溪市环境质量报告书.(2013年)[R].本溪:本溪市环境保护局,2014.

[3]张和平.盘锦市生态环境质量遥感调查及评价[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6).

[4]滕丽.本溪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及防治对策的探讨[J].科技资讯,2014(3).

上一篇:兴仁高砷煤矿区沉积物污染特征及重金属潜在生... 下一篇:锦州市自来水硬度特点及净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