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学习评价何以治痛

时间:2022-04-14 10:46:15

项目学习评价何以治痛

教育评价对教育的导向作用十分重要,项目学习的评价改革成为推进项目学习有效开展的重要举措。2013年颁布的《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从多角度阐释了推进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指出要建立健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提出:“要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根据培养目标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学、多样的评价标准。”

现行评价体系存在什么弊端?项目学习应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是否可以为教育评价治痛?探讨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完善对项目学习的认识。

一、教育评价之痛分析

(一)评价目的异化于评价实施之中。

作为行政管理手段的评价的目的是什么?评价手段能否满足现实的需要?评价手段是否指向并有效地服务于真实目的?评价结果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真实目的?所有这些问题不是被忽略就是被扭曲了。在教育评价中,人们总是有意无意地将教育视为取得良好评价结果进而获得物质利益、社会地位的手段,这使得评价倒置为目的,教育倒置为手段,造就了“为了评价的教育”。

在评价实践中,为了获得一组可使用的行为目标,评价人员需要选择并研制评价目标。由于评价实施上的限制,评价目标必须明确、细化。对目标进行选择和规范是评价人员的任务之一。在目标选择的起始阶段,应该从学习及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出发,将目标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加以明确,并选择合适的行为动词将其表示出来,再将较为模糊不清的一般目标具体化为可测量的行为目标,这是确定评价目标的核心步骤。但我们注意到,用行为词语来表示评价目标存在一些缺陷,行为动词只能刻画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或者是能够外化为行为动作、能够被观察和测量的目标。仅仅如此是不够的,这些目标多局限于教育评价的较低层次要求,那些诸如综合运用、问题解决、决策和创造能力等较高层次的目标往往不容易被外显化、行为化,因而在教育评价实施过程中常被忽略。所以评价常常沦为对初级目标的评价,或者只是对表述出的目标进行评价,而忽略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

(二)崇尚数字的评价观念成为主流。

西方的教育评价与测量理论体系传入我国后,我国的评价技术逐渐完成了科学化改造,西方的评价理论中的工具理性也随之被移植过来,逐渐根植于评价思想的深处。在这样的思想影响下,不少学者认为教育评价的本质是教育测量,是用测验的方式来测定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状况或某项特质。随着各种统计方法和测量技术的发展,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倾向于将技术运用于评价领域,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各种智力测验、学力测验和人格测验被大量开发,这影响着教育评价向定量化方向发展。教育评价强调客观化和标准化,并在数理科学指导下表现出纯量化的趋势。

大多数国家都在实行大规模的标准化考试,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的客观性和数据的准确性,还要求评价数据具有可比性和较高的信效度,以便推进评价者对被评价者的有效管理和筛选。但是,标准化测试存在着隐患:一方面,标准化测试很难考察学生对方法和思想的理解,它过多地关注技能的掌握,让学生强行记忆和再认的成分较多,导致教师的教学侧重点偏移,学生的思考能力下降,更难以从测试中挖掘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另一方面,标准化测试使学生误认为问题的答案正确了就是学会了,或认为问题有唯一正确的解法。

采用实证方法进行评价虽然看似价值中立,但对其过分强调会导致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数字被滥用的极端。若一味以量化评价排挤质性评价,则会陷入确定性研究范式的泥沼,而难以深入解释分析教育领域内的复杂的不确定现象。

(三)甄别性评价与反馈缺失相矛盾。

教育选拔理念认为教育评价可以甄别、筛选出适合接受更高级别教育的儿童,教育评价重在对儿童学力水平的鉴定和测量,目的在于筛选优秀儿童,淘汰学力水平较低的儿童。测验更擅长于甄别学生的纸笔作答能力,忽略了对其综合能力的考察。更甚者,在高考等考试中,利害与风险高度集中,为学生增加了过重的负担。这些都是评价过度强调甄别功能导致的结果。

对于评价功能的认识常常基于一个错误的假设: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或考试中解决书面演算的问题,自然也能够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然而,这种迁移真的是自然而然的吗?实际情况并不乐观。在选拔理念中测查出的高分学生却未必能够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TIMSS国际测试发现很少有学生能高质量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教室里,学生似乎理解了他们所学的东西,因为他们能够记住相关的知识,但一旦他们需要运用所学概念、技能来处理新的问题时,就未必能学以致用了。

对评价功能的另一个错误的假设是,学生在评价中得到正确答案就意味着他们理解了该问题考察的知识。其实,纸笔测验只能快速、高效地检测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但难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也很难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其信息反馈量是不够的。

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探寻现行教育评价手段到底能提供多少信息量。

问题:从数字1至5中随机抽取一个数a,再随机抽取一个数b,如果a、b两数的乘积是奇数,那么小王赢,如果两数的乘积是偶数,那么小李赢。请问游戏公平吗?

A. 公平 B. 不公平 C. 不确定

这类问题在纸笔测试中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果学生回答“不公平”,那么是否表示他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未必。通过和学生的访谈交流,研究者发现学生得出“不公平”的判断有以下几种理由。

(1)因为

奇数×奇数=奇数

奇数×偶数=偶数

偶数×偶数=偶数

很明显偶数的可能性多于奇数的,所以不公平。而且我知道一定是小李赢。

(2)因为1~5中有三个奇数,那么抽到奇数的可能性大,所以积是奇数的可能性也大。

(3)因为抽a的时候有5种可能,抽b的时候也有5种可能,一共是25种可能,25是奇数,最后的两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一定不相等,所以一定不公平。

(4)列出所有的情况之后可以算出各种结果出现的数量,乘积是奇数的可能有9种,乘积是偶数的可能有16种,所以不公平,小王赢的可能性小。

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结果性评价难以反映学生的全部思维过程。这就折射出评价体系的一个矛盾:甄别功能被过分强调,但同时现行评价又很难考察学生的深层思考,有时还会出现判断失察。这种矛盾必然导致教育参与者无法建立健全的评价观念。

以上讨论既是全球课程改革背景之下教育评价亟待完善的地方,也是教育评价理论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我们呼唤的项目学习评价应当是一种定位于学生发展的评价,凸现过程性,多种手段并行的活动。

二、项目学习评价治痛之道

有学者指出,对教育评价现状绝不能“无奈”。在项目学习推进过程中,反思教育评价现状,变革项目学习评价方式,塑造合理健康的项目学习环境是必然的选择。

(一)面向学生发展的评价目的。

项目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满足于方法层面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要重新认识评价的价值取向,重新认识个人发展在教育评价中的重要地位,重新认识教育评价的价值基础,思考如何评价学生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实现项目学习的真正目的。

项目学习的评价要关注人的发展,关注人在社会中的价值和作用。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助于形成新的评价观。要评价学生已有的能力和素养,也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还要评价学生发展性目标的落实和达成。此外,教育评价强调的是学生的原有认知与其发展现状之间的比较,对学生的任何进步和成就都要予以肯定。

从评价的导向功能分析,要克服多年来教育中重记忆轻理解的倾向,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评价的诊断功能分析,不仅要正确估计学生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学习理解,还要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理解障碍产生的原因或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评价的激励功能分析,项目学习的评价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他们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其不断进步。从评价的反思功能分析,在评价前组织学生对评价标准进行讨论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反思;在评价中学生的任务分析与策略选择也是反思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评价后组织学生间相互交流并进行原因分析等活动都推进了学生的反思,提高了他们的自我认识能力,在自觉内省与反思中认真总结前期行为,并思考下一步计划,形成良好的反思与总结习惯。正如斯塔弗尔比姆所说:“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prove),而是为了改进(improve)。”其实在英文构词法上已经体现了“证明”和“改进”的递进关系,证明了结论绝不是完结,重要的是将结论应用于改进和提高,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崇尚过程的评价指向。

项目学习的评价不能仅仅用数字来评定学生。美国学者格朗兰德提出:评价是为了确定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收集、分析和解释信息的系统过程;评价包括对学生的定量描述(测量)和定性描述(非测量)两个方面。一个完整的评价计划将包含测量和非测量两种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评价=测量(定量描述)+非测量(定性描述)+价值判断

在项目学习背景下,学生评价生成了新的内涵和外延,评价的关注点聚焦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传统的纸笔测验需要改革,测量形式的评价和非测量形式的评价必须融合并存。

其中,非测量形式评价的主要载体是学生成长档案。成长档案属于表现性评价方式,获得资料的方式包括学生个人记录、小组互评、教师观察、谈话等。其内容包括学生在学习历程中的过程性感悟,阶段性小结,阶段性成果的制作经历、成果评价,终结性成果的制作经历、成果评价,展示评价等内容。

无论项目学习评价的方式如何,其目的都是希望通过学生从事的学习活动获知他们的学习能力。这是一种“在学习中”的评价,而不是像传统的评价那样,是一种“关于学习”的评价。“在学习中”的评价更指向过程,使学生清楚自己前行的目标;“关于学习”的评价更指向结果,学生首先获知的是自己的表现是否达标、自己的排名是否提升。“在学习中”的评价让教学过程和评价过程融为一体,真正实现“以评促教”。

(三)多元化的评价维度。

传统的评价将视线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关注的是教学效果在分数上的表现,忽视了教学对学习潜力的影响和对学生发展的改变,很容易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助于教师对教学进程的真切了解。项目学习评价应着眼于学生的素养和学习能力,不仅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和全面性,还要关注学生是否具备勇于表达的愿望和清晰表达的能力,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自信心和合作交流意识等各方面。

Curriki在线课程中提供的“数学项目学习评价表”(见附表)从八个方面对学生的数学项目学习进行评价,很好地体现了评价维度多元化。

教育评价方法纷繁多样,只要是具备相应理论基础并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论证的评价方法,都有其价值和意义,在其适用范围内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项目学习要突破传统教育评价之痛,评价方式的确立则应当遵循过程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原则,将定量评价和质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外部评价和自我评价结合起来,发挥各种评价方式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

上一篇:关于“展示”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通过探究实验建构生物科学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