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淡寡欲,养生是一场修行

时间:2022-04-14 04:50:43

恬淡寡欲,养生是一场修行

关于养生,中医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的说法,可见神养其实才是养生的最高境界。善于养神,是修身养性之道,也是延年益寿的良方。

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你可独处静坐,或闭目调息,或听曲赏花,或煮茶听雨,或琴书自娱等等,均可宁心养神,身心皆静。前提是,你要拥有一颗淡泊宁静、乐观豁达的心。

这恰恰是经济时代下,人们最奢侈的精神。

自古及今,养生学在中国源远流长,既见于医家,亦见于文、史、哲等诸多典籍,学派诸多,异彩纷呈,但基本都有一个共识:养生需养神。何以养神?大家又纷纷给出了大体一致的答案,那就是恬淡寡欲。这不仅仅是一种养生思想,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精神追求,甚至一种人生哲学。

经典里的养神论

没办法,说起养生,《黄帝内经》还是绕不过去的经典,其开篇就强调,恬淡虚无,精神内守。“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

作为道家始祖的老子,则更在《道德经》中明确提出: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即欲望不可纵,知足常乐。

魏晋名士嵇康,身处乱世,但崇尚老庄,善养生之术。除劝解世人谨慎积微成损外,也主张形神共养,“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既要清虚静泰以宁神,也提倡音乐怡神以悦志。他隐于竹林之下,既抚琴赋诗,滋养神志,又打铁度日,锻炼体魄,全然没有文人的半点文弱之气。本来有望成为一位超级寿星,可惜他文采太高,招致小人嫉妒,被陷害致死,好在他的养生经验传了下来,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养生论》。

与其有着相似养生思想的,还有齐梁时代著名医家,陶弘景,他亦认为形神相依,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动以养形。就连“药王”孙思邈,也不忘在《千金翼方》中告诫人们,清心寡欲以宁神,怡情悦志以养神。

以上只是众多古代大家关于养神的言论之一二,但已可看出,关于养生,在精神上,须得淡泊宁静。正所谓“人到无求品自高”,少欲,便是通往这种心境的钥匙。

如今的社会,声色名利对人的诱惑之大,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这让更多的人沉浸其中,健康的身体和心性,自是被忽略不计。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长寿,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逝。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欲多必伤。

两个火加起来就是“炎症”的“炎”字,已经患病了,甚至危及生命。什么能去火呢?自然是水。炎字左边加上三点水,就是“淡”字,只有“淡”才能消炎。

非淡泊无以明志,人生之至味,正是一个“淡”字。

有的人会认为淡泊是一种消极回避的态度,没有为众生担当的责任感。其实,淡泊是一种态度,它并不是教人不思进取,并不是力不能及的无奈,也不是心满意足的自赏,更不是碌碌无为的哀叹,而是超脱世俗的诱惑和困扰,实实在在地对待一切,豁达客观地看待生活。

名人中的养神法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那且让我们来看看,古代的名人们,何以养神。

南朝梁武帝的养神法门是读书。他活了85岁,在皇帝当中,已算是罕见的高寿,史称其80岁还能骑射弓马、上阵征战,丝毫不输与廉颇、黄忠等古之老将。

所谓多读书,取其“聚精会神”之意,历代养生学家认为:“聚精会神乃养生之大法。”我们平日读书时,往往需要心平气和、精神集中,而这正是调节身心之关键。研究证明,勤于读书能促进“脑运动”,有点象“气功”入静一样,输送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带动血液循环,能使全身保持协调统一,延缓衰老,预防痴呆症。

梁武帝读书,那是手不释卷的,“六艺备闲,棋登逸品,阴阳纬候,卜筮占决,并悉称善”,读书不但多,而且精。大诗人陆游曾有诗云:“病中书卷作良医”,“读书有味身忘老”,大概就是跟梁武帝学的吧。有趣的是,陆游也活了85岁,跟梁武帝一样。

文艺皇帝李隆基,则以音乐自娱。他与杨贵妃,不光是流行音乐的创作者,同时也是痴迷音乐的听众。《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若无“安史之乱”,唐明皇也该是一位长寿皇帝了。

音乐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音乐来调剂人们的精神生活,改善人们的精神状态,从而起到预防、治疗某些心理情志疾病的作用,这在我国早有记载。明代张景岳有《类经附翼》云:“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对养生也深有感受,并留下了不少养生的诗作。在《负冬日》中,他写道:“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外融百骸畅,中适一念无。旷然忘所在,心与虚空俱。”在温暖的阳光下闭目静坐,并做导引术,最后全身通畅,百念俱无,浑然忘我,与天地合一。诗人境界之高,已经不仅是养神那么简单了。

养神,并非只是使精神处于宁静状态,轻松愉悦也是滋养,因此幽默就显得尤为可贵。清代的纪晓岚,电视剧里称他为“纪大烟袋”,此君享年81岁,也算高寿了。老纪在生活中坏习惯很多,如嗜烟、嗜肉、好女色等等,但他也有自己的养生观,《阅微草堂笔记》里记载了不少与养生有关的故事。他认为,养生不能照搬书中的方法,须因人而异、辩证施为;做人要豁达乐观、诙谐幽默,也对养生有益,“事能知足心常泰”。

老纪之“心常泰”三字,可谓深解养生妙旨。少欲知足,必定心胸宽广而安泰;幽默性情,必定心情和顺而快乐。

千古文人坡,在养生方面,也是颇有心得之人。他的朋友张鄂向其征求养生建议,东坡答曰:“养生长寿古方,药有四味。”于是当即挥毫泼墨。一曰无事以当贵;二曰早寝以当富;三曰安步以当车;四曰晚食以当肉。

这实际上是强调了情志、睡眠、运动、饮食四个方面对养生长寿重要性,这种观点即使在今天仍然值得借鉴。在此我们只说“无事”,正如那句禅诗,“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无事”其实强调的是一种内心状态,即保持内心清明无碍,而非纷乱无章。事来心始现,事去心随空,才是君子的风范。

恬淡、寡欲、幽默、无事,笔下写来轻松,真要去身体力行,恐怕一世也未必能参破放下,所以养生一事,往小了说,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往大了说,也是一场人生修行

沉香一缕,安神祛病

神养,方法其实是其次的,关键看修为。如若修出一个随缘安定、恬淡自然的心,则诸事皆可养神。在晴朗的夜晚临窗观月,徐徐清风下忆起往事悠悠,不悲不喜;在雨天静坐品茶,听雨落屋檐的自然音乐,沉醉忘我;在闲暇的午后,读一本好书,听一首老歌,看一部电影,绣一副山水;黄昏夕阳下,与妻儿老人怡然漫步;静坐河岸,柳下垂钓;在露台看燕子和白鹭飞过田野……这种种时候,沉浸其间的人,往往淡然如水,神清志纯。

风月本无主,闲者便是主人,奈何当今社会,最是闲情难得。但无论世事多么纷扰,红尘滚滚的世界中,总在某些角落,隐着一些清雅之人,做着清雅之事,将那些传承千年的文化延续。譬如浣花溪附近的“观心香堂”,譬如清雅的香堂主人,雨晴。瓷瓶枯荷,淡雅水墨,唐卡佛像,竹帘清茶……香堂随意的一个摆件,似乎都映照着主人素洁的内心,正如她的名字一样,雨后晴天,洁净无染。她在这里收藏沉香,待客,品茗,赏香。

“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青烟一缕,淡淡幽香,飘渺不定,若隐若现,这是香的神奇魅力。闻香安神,正是我此次向雨晴请教的一个主题。

自从数年前有缘在北京接触到沉香,雨晴便爱上了这种迷人的自然奇物。众所周知,沉香乃香中极品,主要产于海南、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地,为了收藏沉香,雨晴几乎是跑遍了这些地方。“不仅是收藏,更重要的是去和当地的藏家、资深鉴赏家们交友论道,学习沉香的鉴定等相关知识。”积累到今天,雨晴已是鉴别沉香的高手,更收藏了数百件沉香,其中不乏沉香中的极品―――奇楠。

沉香又名“沉水香”,是瑞香科风书受野兽虫蚁,或雷击受伤后,伤口被真菌感染,结出具有香气的油脂和木质部分的混合体。为了让我有真切感受,雨晴燃起一柱沉香,我凝神嗅了几口,直觉清新宜人,淡雅悠远,若有若无之间,无半点刺鼻的感觉。

香道,与茶道一样,在中国的过去与现在,都为人所爱。与茶道不同的是,香道在人类各大文明、各种宗教、各种文化中,都是通神灵、远魔鬼、治身心、美环境的灵法妙道――既是宗教仪轨,又是医药良方,既是生活品格,更是艺术升华。

在丰富的香品中,除了沉香外,另有檀香、龙涎香、麝香,被古来喜香人士合称为四大名香。香道文化历史悠久,不仅在于香可芳香养鼻,还能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品香、藏香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渐成时尚。在整洁的居室中,点上一枝香,你可以细品香茗,也可以慢读书卷,在沁人心扉的芳香中,放松的身心可以唤起我们内心种种美好的感受。

用宋代诗人黄庭坚的话说,香有十德:“感格鬼神,清净身心,能拂污秽,能觉睡眠,静中成友,尘里偷闲,多而不厌,寡而为足,久藏不朽,常用无碍。”雨晴也认为,闻香对身体的益处,主要是行气、通窍和安神。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在有形无形之间,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妙用无穷。

品香不仅仅是嗅和看,不仅仅是得到一个简单的感官享受,而是在心灵与香的相遇中,藉由香的引导,完成一个内在世界的生命体悟和人生观照,让心灵从被烦扰包裹的肉身逸出,摒弃一切杂念,放弃万千痴执,放松,再放松,跟随香的运行,慢慢进入从“有我”到“无我”再到“有我”的境界。

像“观心香堂”这个名字的内涵一样,“眼观鼻,鼻观心,心观万物。”这是更深层次的养神,已进入修行的范畴,但正如本文题目所言,养生,本是一场修行!

上一篇:电子商务在商贸中的应用 下一篇:因上精进,果上随缘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