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岩石物理参数研究

时间:2022-04-14 12:54:10

新岩石物理参数研究

摘要: 对于非常规的储层,例如页岩气,它的储层区是脆性的。在描述不同岩石物理参数中,杨氏模量E是衡量岩石的脆性的。计算杨氏模量E时,需要有效密度,而计算密度时需要的大偏移距地震资料通常是很难得到的。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种新岩石物理参数E,即杨氏模量和密度的乘积,通过与属性的对比体现其在AVO叠前反演中的优势。

关键词: 新岩石物理参数;Eρ;μρ;AVO叠前反演

中图分类号:P5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1-0290-02

0 引言

在储层预测方面,流体含量和岩性的区别是很重要的。对于非常规的储层,例如页岩气,而它的储层区是脆性的。脆性区域压裂就越好,页岩气储层的开发必须要有压裂的存在。在描述不同岩石物理的参数中,杨氏模量E是衡量岩石的脆性的。这个物理常量通常是来自测井数据,但这种测量是局限在一个很小的区域。对于研究在一个区域岩性脆性的横向变化时,应用3维地震数据是最好的。用地震数据来计算杨氏模量需要有效的密度(?籽),然而计算密度需要的大偏移距的地震资料通常是很难得到的。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属性(E?籽)。所以在表征脆度时,杨氏模量值大,密度值也大,两者乘积结果值会更放大差异,更能突出岩石的脆度。

在没有密度数据的情况下,去刻画有储层的特征,岩性和流体含量的关系时,一般用Ip和Is量,因为Ip对流体很敏感。

1997年Goodway et al提出岩石物理参数例如拉梅常量(?姿、?滋)可以从Ip和Is去测定,并证明了?姿(对空隙流体较为敏感)和?滋(对岩石基质的硬度较为敏感)是很难从地震数据中隔离出来的,而?姿?籽、?滋?籽能很容易从Ip和Is中得到。

此外,通过?姿?籽-?滋?籽的交会图更好的展示了岩性和流体的区别。2003年Russell et al提出了更广义的流体量(?籽f)代替?姿?籽属性。

同样地在2011年Katahara 用测井数据研究了?资?籽属性的应用,并促进了流体的检测。2011年Dabagh et al比较了?资?籽和?姿?籽,发现?资?籽对于流体检测是更好的属性。

1 E?籽属性的原理

杨氏模量E是用来衡量岩石刚度的,杨氏模量与体积模量之间的关系式可表示为:

E=3?资(1-2?滓)

将上式代入E,可得到:

如果通过反演获得了横波阻抗Is和纵波阻抗Ip,就可以直接计算E?籽。

2 E?籽属性在XY区页岩气的应用(叠前AVO反演)

该区主要包含了褐色、灰色和黑色的页岩。这些页岩从硅酸富集的角岩和白云岩到碳酸盐岩变化。三叠系M组是从细粒的粉砂岩缓慢变化到细粒砂岩,并伴随着有限的页岩含量。有一套白云岩重叠在粉砂岩和砂岩上。

侏罗系N组——三叠系M组分界面是不整合面,在这个工区中分开了侏罗纪和二叠纪。鉴于这个储层区复杂的地质情况,首先通过基于3D的包含P波阻抗和S波阻抗叠前AVO反演,继而用?滋?籽变化到E?籽。我们注意到E?籽属性比?滋?籽属性在细节上有更高的值;有砂岩时E?籽是更低的值,而在含白云岩的粉砂岩中E?籽表现为更高的值。因此这个新的E?籽属性不仅是一个好的岩性表征量,还是一个强化了的岩性变化的表征量。

在图1中,分别展示了?滋?籽和E?籽体的垂直反演剖面。显然我们注意到E?籽属性比up属性体现了更多的细节,分辨率更高。这个图中上面的部分展现了更低的振幅值,和砂岩的存在保持一致;而更高的值出现在下面部分,验证了在这个区域含白云岩的粉砂岩。

在图2中分别展示了三叠系M组中的?滋?籽时间切片和E?籽时间切片;这些箭头指出了一些很表征岩性的地方,而?滋?籽时间切片中没有体现。所以E?籽属性在表征岩性时强于?滋?籽属性。

从图3的交汇图也可以看出E?籽属性的更优些。?资?籽-E?籽图中层位信息对应的点簇比?资?籽-?滋?籽分开得更多。

图4是图3中方形区域的投影。可以看出左边?资?籽-?滋?籽交会图的投影图和右边?资?籽-E?籽交会图的投影图都能分辨出三叠系M组,但?资?籽-E?籽分辨率是相对高些的。

3 总结

①岩石的硬度是一个很重要的特性,尤其是对页岩气油井增产的裂隙型储层。更硬的页岩比软的要更开裂些,这就增加了这些区域的渗透率。因此杨氏模量可以刻画页岩中坚硬袋型的岩石。但很多时候由于密度资料的原因,利用从地震资料得到的E?籽属性表征岩石的脆性。

②强调在岩性脆度方面的检测,而κρ注重流体的检测。E?籽参数对于流体反映不如对岩性反映敏感。在表征脆度时,杨氏模量值大,密度值也大,两者乘积结果值会更放大差异,更能突出岩石的脆度。

参考文献:

[1]Dabagh, H., Hazim and Alkhafaf, S., 2011, Comparison of kρ and λρ in clastic rocks: A test on two wells with different reservoir-quality stacked sands from West Africa, The Leading Edge, 30, 986-994.

[2]Goodway, B., Chen, T. and Downton, J., 1997, Improved AVO fluid detection and lithology discrimination using Lamé petrophysical parameters, 67th Ann. Internat. Mtg: SEG, 183-186.

[3]Katahara,W. K.,2001, Lame's parameter as a pore-fluid indicator: A rock-physics perspective, SEG Expanded Abstracts 20, 326-328.

[4]Russell, B. H., K. Hedlin, F. Hilterman and L. R. Lines, 2003, Fluid-property discrimination with AVO: A Biot-Gassmann perspective, Geophysics, 68, 29-39.

上一篇:我国推行以房养老可行性调查 下一篇:论航空维修中的玻璃银纹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