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显光电的“中国制造2025”探索之旅

时间:2022-04-14 10:47:43

国显光电的“中国制造2025”探索之旅

尽管国显光电所处的AMOLED领域是绝对的卖方市场,但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它却毫不松懈。从建厂前一年,国显光电就开始信息化规划,打造了一个统一安全认证、统一组织架构和统一主数据编码的多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平台。这是因为,信息化是光电显示行业提升运营效率、构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平板显示行业是信息化、智能化的先行者。” 谈到当前炙手可热的“两化”融合、智能制造、“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显光电”)自动化中心总经理孙海涛认为,平板显示行业资金投入大、工艺复杂、自动化程度高、产业链条长,信息化是相关行业企业全面提升运营效率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关注运营效率提升

国显光电成立于2012年11月,是以AMOLED(有源驱动有机发光显示)为发展方向的新型显示领域高科技企业。它整合了昆山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昆山工研院平板显示技术中心的相关资产和技术资源,是基于清华大学OLED(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成立的高科技企业,是OLED领域的领军企业。

国显光电从成立之日起就格外重视信息化建设。在公司成立之初,即在2012年到2013年,国显光电就开始制定信息化规划。当时恰逢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概念刚刚提出,这些都给了国显光电很多有益的启示。

在孙海涛看来,由德国提出的工业4.0的核心理念是智能制造,即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提升德国工业化的水平和竞争力。“中国制造2025”与其一脉相承,特别是在智能制造方面可谓异曲同工。不过,与工业4.0相比,“中国制造2025”更侧重于工业化、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比工业4.0概念更完整,更加符合中国实际情况,内涵也更有延展性和可持续性。

当前综合色彩绚丽、响应速度、宽视角和可以实现柔性显示等因素来看,AMOLED技术被认为是最好的平板显示技术选择之一。而到目前为止全球能够量产这种显示屏产品的除了韩国三星和LG,只有国显光电等少数企业。

AMOLED领域属于绝对的卖方市场,看起来信息化建设似乎不那么重要。实则不然。平板显示行业本身的特点,以及对质量、效率的追求,使得国显光电更加积极地走上“中国制造2025”之路。

IT不一定能直接解决技术问题,但是能很好地帮助解决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通过信息化实现企业内部协同和产业链协同,快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进而结合产业发展趋势,形成新的竞争力,是国显光电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目标所在。

IT战略就是企业战略

如此看来,国显光电一早就准备下一盘信息化的大棋。为了下好信息化这盘棋,国显光电成立了专门的自动化中心,并且在建厂一年前就开始做IT规划。

自规划开始,国显光电就不得不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 AMOLED显示屏生产的工艺非常新,他们没有成熟模式和经验可以借鉴,只能自己摸索着前行。幸运的是,国显光电的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整个信息化规划和建设过程都算得上是全员参与。据悉,国显光电的信息化规划主要关注两个主要方向和两个次要方向:

两个主要方向是:其一,关注企业的战略,“IT战略就是企业战略”,在进行IT规划时要重点考虑IT如何支撑企业战略的落地;其二,关注信息化建设走在前面的同行或者其他相关的企业,对这些先行者进行调研,从而避免走诸如信息孤岛这样的老路,保证信息化设计理念的先进性。

两个次要方向是:其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信息化建设成本进行考量,在关注如何满足看得见、摸得着的信息化需求的同时,要关注IT系统的集成性和延展性,从而保证系统能够支撑企业的长期战略。

在此基础上,国显光电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理念,建起统一安全认证、统一组织架构和统一主数据编码的多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平台,其中包括以OA为核心的企业办公平台和以ERP为核心的业务平台的两大企业级应用平台,以及包括以MES为核心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以FA为核心的生产自动化控制系统两大支持车间智能化生产的系统,从而实现管理、业务和财务的一体化,获得从ERP顶层计划到车间、再到设备的自动化控制能力,以及工业大数据搜集、分析能力。为此,国显光电5.5代AMOLED量产车间在今年被评为“江苏省示范智能车间”。

建成这样一个多系统集成的信息化平台,“我们的速度和节奏把握得非常好,而且只用了别人1/3左右的资金”,孙海涛对自己所在公司取得的成绩非常骄傲。他认为,能够做到这两点,主要是因为国显光电团队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努力:第一,要考虑所有单个系统与其他系统的集成度和融合度;其二,在供应商的选择上,除了关注供应商的产品质量和价格外,还非常重视供应商的已有案例和相关经验;其三,要严格考察项目经理,确认项目经理的能力和时间投入,能与公司内部的项目团队密切配合;其四,要保证关键用户确实熟悉业务,并对IT有较好的理解力。

卓越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使得国显光电快速投入生产。从首批量产设备到位到工程样品无缺陷点亮,国显光电只用时4个月,创造了业界速度的新记录。国显光电第一次投片就一次性实现工程样品无缺陷点亮,为后续进行良率爬坡和实现量产目标拉开了完美的序幕。现在国显光电的产品已经用于品牌智能手机和手表终端。不仅如此,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国显光电从产业链上的某一个环节得到深度反馈变得更加容易,不仅可以从相关合作伙伴那里及时得到对于自身产品的反馈信息,同时还可以从消费者那里获取他们对显示屏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从而帮助企业确定下一步的研发方向。

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

尽管如此,国显光电管理层仍然认为本公司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远远不够,还应该不断吸收新的先进的系统提升大数据处理能力,充分发挥大数据的价值,因此目前国显光电正在对公司信息化系统进行进一步规划。

首先是要强化数据采集能力。要在设备数据、产品结构数据、工艺参数数据和实际生产数据等众多数据中,了解在哪个环节可以获取什么数据,用什么数据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充分利用分析工具对问题进行定位、分析,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其次要提升产业大数据的采集、挖掘能力。一方面将产品相关的信息延伸得更远,用于提升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将尽可能地收集终端用户的反馈信息,并根据经验将这些反馈信息进行整理,确定未来研发的主攻方向。

接下来,为了进一步满足市场需求,致力于做“快鱼”的国显光电将建设新的工厂,以信息化支撑新工厂的运营也将成为国显光电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下一阶段国显光电的信息化建设将聚焦在以下四个方面:支持多主体、多地域的一体化管理;围绕智能制造提供数字化管理支撑,并进行相关理念的推广,其中工业大数据平台是未来建设的重点;实现研发、生产与销售端的协同;提升智能设备管理能力。

未来国显光电将持续促进信息技术与各业务的融合,进行系统化管理和数字化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创新经营模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一篇: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下一篇:基于模块化理论的环境设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