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研究论文

时间:2022-04-14 02:00:02

人力资本积累机制研究论文

[摘要]教育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具有最重要的作用,教育水平的高低极大的影响着一国经济增长的速度。提高对教育的投资可以增强人的智力和技能,使众多的人力资源转变为具有一定专业化知识和技能及经验的人力资本,对落后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根据不同教育形式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对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重点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落后地区教育投资人力资本

一、教育形式与人力资本

教育分成基础教育(小学和初中教育,即义务教育)、中等教育(高中和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些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可以分成两种类型:基础人力资本(小学和初中教育)和专业化人力资本(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础教育可普遍提高国民的教育水平,形成很大的人力资本存量基数,是基础人力资本。中等教育所形成的人力资本是专业化人力资本,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的专业化人力资本;对于高等教育则是精英教育,所形成的可叫做高等教育所形成的是高水平的专业化人力资本。

教育对于经济增长具有的重要作用,但对于资金是投向基础教育、中等教育还是高等教育的问题上,各国采取的政策导向也各不相同,由此带来了人力资本形成水平的差异,进而对该国或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木桶理论”与教育投资

经济学中的“木桶理论”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给人以启迪:一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那块最长的木板,而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想使一只木桶能够装更多的水,就要认清哪块是最短的木板,并设法改变这块短木板的现状。

用“木桶理论”来分析三种教育投资:即把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比作木桶的三块木板,这三块木板构成了木桶的周边,木桶里的水代表了人力资本对于生产的总产出水平。在富裕国家和地区,由于经济实力较强,财力雄厚,对三种教育形式的投资大多处于平衡状态,即木桶三个周边高度基本平齐,不存在对哪种投资的偏倚问题;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地区由于财力有限,所有的教育形式基本上是由政府作为投资主体来完成的,而且在三种教育形式上的投入政策也不相同。一些国家将主要教育资金投向了高等教育,即木桶中代表高等教育的那块木板较长,他们在短期内也获得了不俗的经济增长水平;而另外一些国家则更加重视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资,即木桶中的代表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那两块木板都较长,经济增长也显得更具潜力。

由此可以得到两块不同形状的木桶:木桶1是一个高等教育的木板较长,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两块木板较短的木桶;木桶2是一个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个木板较长,而高等教育这块木板较短的木桶。木桶1由于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这两块木板都较短,在经济中的表现就是由于缺少大量的、众多的基础人力资本和部分专业化人力资本的缺失而使经济增长能局限在部分高精尖的产业,各种产业发展不平衡。这都直接限制了落后地区经济的持续稳定的增长。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木桶2给经济带来的效果会更好。

三、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选择

1.基础教育应是落后地区的教育投资重点

大多数落后国家的地区在发展之初都会面临着这种困难选择:既要迅速普及教育,扩大广大国民的受教育机会,又要尽快培养出国家急需的高精尖的专门人才。部分落后国家选择了走精英主义路线,他们的教育投入大多投向了高等教育,而使该国的基础教育具有高度的竞争性、淘汰性,学科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成为“世界之最”,同时也使该国出现了大量低素质的国民。当今,低下的国民素质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最大的制约因素,这正是对这种精英主义路线选择所付出的沉痛代价。

在国家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应该如何对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投资进行投资?即把教育经费投入这场雨下在哪里?如果从对整个社会的收益率来看,基础教育的收益率最高。教育水平提高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文化的劳动者,他们可以更快地掌握各种技能。而且,全民普及教育也提高了国民的整体素质,包括文化与道德素质。这也是经济成功的重要条件。而高等教育在很多国家的经费是有保证的,更重要的是许多高等院校在经济上是有收入的,相对于高等教育而言,基础教育与中等教育才是最需要资金投入的领域。在许多落后国家,国民素质的低下,技术工人的短缺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国的经济腾飞。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是收益率极高的投资,落后国家和地区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加大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投资,经济才会持续、稳定的增长。

2.落后地区的高等教育投资选择

如果一国之中的落后地区要追赶先进地区,就要采取对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更加倾斜的政策,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保持适当的投资比例,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不能过多地投向高等教育。即使要对高等教育进行投资也要采取明智的策略,即对与落后地区的高校所设专业进行适当调整,对于本地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所需的专业要优先扶持、加大投入,扩大这部分专业的招生人数,待这部分人力资本形成后,由于本地区的优势产业能给其提供发挥其才能的机会,而先进地区的这些产业由于不具有比较优势,自然需要的这部分人力资本的就少。所以,这部分专业的人力资本形成后流失到富裕地区的机会就会比较少,落后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存量就会增加,从而给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带来极大的推动力。

当然,落后地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应保持适当的规模。这在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到本地区人力资本的存量,但是,一国之内的落后地区也可以和落后国家采取相同的策略,即可以通过产业集聚和城市化建设等方法来吸引富裕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只要落后地区的产业能够集聚到一定规模,城市化水平的有大幅度的提高,人力资本自然也就会源源不断地流向原本比较落后的地区,而一国之间的人力资本力流动由于其受到的制约因素较少,相对于国际之间的人力资本流动来说流更加容易和顺畅。因此,一国区域内的落后地区在进行教育投资时,由于采用产业集聚和城市化等方法可以在今后比落后国家更容易吸引到高水平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所以,应该比落后国家更加侧重基础教育投资和中等教育投资,而对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应适度保持规模。

参考文献:

[1]张桂香:论终身教育与人力资本的关系.淄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2]王可侠: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与后发优势.学术月刊,2003.11

上一篇:中国电信营销论文 下一篇:风险投资发展问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