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浅析

时间:2022-04-14 01:54:07

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浅析

摘 要: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亦日益增多,但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却出现了教学和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本文作者主要就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中职学校 计算机教学 存在问题 解决方法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应用几乎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其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亦日益增多,而以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技术教育,其培养的学生无疑能满足这些需求。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出现中等职业学校的计算机应用与技术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什么都学过了,但实际操作起来什么都不会,具体实际的业务又不会,“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职业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分析了目前职业中专计算机专业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原因,并发表一些解决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计算机教学普遍存在理论较多,专业技能训练太少的情况:由于学生实践的机会不多,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2.教学内容体系滞后:计算机学科更新换代比较快,几乎两三年就会有新事物、新概念出现,然而教材确实几年甚至十几年也不变,其知识体系落后,实践教学活动也不能根据实际要求适时进行调整。

3.实践教学形式单一,教学方法不灵活,实训教学课还多属注入式教学,开发性、创新性实验较少,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训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大多教师在上计算机实验课之前,先要“讲实验”,即把实验内容从头到尾讲解一番,说明每一步可能遇到什么问题,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解决,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其实就是将教师演示的过程复制一遍。另外,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还常常强调学生不要进行诸如删除系统文件、修改注册表。这种教学方法讲解和实际操作分离,不符合计算机学科的学习规律,降低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教学效果往往不理想。

4.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扩招,中职学校生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总体招生水平下降,教学经费相对减少,实验设备投资力度较小,设备运行速度较慢,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计算机学科是一门新兴学科,大多数专业老师是从学校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有些是从其他学科转入计算机专业的。由于自身实践不足再加上教学设备更新较慢,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有待提高。

6.生源问题:现在,由于大学和普通高中的扩招,中职学校的门槛很低。进入中职学习的学生,其文化课基础相对较差,许多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不高,混日子混文凭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另外,中职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由于目前农村乡镇中学计算机教学设施的不完备,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还没有接触过计算机,更谈不上操作和运用了。总的来说,中职生源文化素质不高,对计算机的认知程度也很匮乏。

二、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缺陷的解决思路

1.加强教材的针对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合格教育,而不是优秀教育,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我们培养的是计算机操作员而不是计算机工程师,所以授课课程应以实用为目的,针对学生基础相对较薄弱的特点,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因此编写一系列符合专业要求的整合性较强的高质量教材,形成优化配套的中职教材体系,是提高实践教学效果不可缺少的辅助条件。我作为一名计算机老师,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一方面应该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调整课程结构,精讲文化基础和专业基础课,加大职业能力训练的比例,比如可以将学生比较难以接受的专业基础课如《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适当压缩,仅仅将其引入门而不做深入的研究,也可将其作为限选课(也要考虑照顾部分专升本的学生)。同时重点开设一些学生易于接受、实践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如3DMAX、网页制作。另一方面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社会的需要而不断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应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把职业资格标准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融入相关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如今证书是就业的重要砝码,所以通过各种计算机认证可以使学生看到所学成果,提升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和保障。学校要集中精力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推行产学结合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经常让学生走出去,找到与社会的切入点,了解社会的就业市场,回到学校后,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项培训,加大目标教学的力度。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复合型的应用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定向培训等方法,可以让学生及早地了解社会需求,把握社会定位,增强学生的社会感和责任心。

3.加强师资队伍的能力。对教师进行以提高技能水平为目的的培训,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办出中职特色的关键。近几年中职教育的迅速发展对中职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着大部分教师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从教,本身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而专业资队伍建设本身需要三到五年的时间。针对这一问题,中职学校可外聘有实践经验的企事业单位一线技术人员来弥补实践教师的不足。可以考虑在周边学院、企业中寻求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并有一定教学能力的应用性人才,作为学校的实践教师,并建立这些专门人才的信息库。这些人才的加盟必将使本专业的师资队伍的结构得到较好的调整。另一方面,IT技术的快速更新需要教师不断地加强学习,以适应IT技术的不断发展要求。从中职学校政策方面考虑,应该在鼓励“双师型”教师等问题上给予实质性的体现,比如为教师提供各种学习机会,促进师资队伍整体发展。

4.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上机实践的热情。有没有学习兴趣,是学生是否能学好的重要因素。而上机练习又是学好计算机的关键。我认为任务驱动法和讨论法是培养学生兴趣的行之有效的两种方法。以讨论法为例,就是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学习或上机的一些问题,教师对于共同的问题根据情况进行解答或启发学生去上机实践从而得出正确答案。在实施时,分组很重要,男女学生的比例,以及善于言谈者与不善言谈者的比例一定要适当,才能保证讨论气氛热烈。这些方法都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培养他们的兴趣,督促他们勤于上机实践起了很好的作用。而“任务驱动”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把学生的角色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这样的教学法是从完成某一“任务”着手,将所学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中,提出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目标,引起学生的兴趣,再通过讨论、讲解或操作,明确哪是新知识,哪是旧知识,在老师的帮助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之完成“任务”,从而学会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使其以后遇到其他类似的操作也能在稍做尝试后灵活运用,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总之,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是现代社会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因而,更应该在教学中注重教学的实用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才能提高中职学生的竞争能力,更好地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上一篇:融合成趋势, 对未来CPU的发展畅想 下一篇:基于微机原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