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特色农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4-14 12:50:10

黑龙江省特色农业发展分析及对策

【摘要】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则是发展现代农业,而这也是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本文试图从特色农业理论高度出发对如何发展黑龙江特色农业进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有利于促进黑龙江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尤其是对于在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背景下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背景下建设黑龙江的特色农业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特色农业 现状 总体思路 问题 建议

一、黑龙江省发展特色农业的有利条件分析

黑龙江省面积为4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条件居全国之首,耕地相对集中连片,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全省地势平坦,绝大部分耕地为平地,低平地和漫岗地形,坡度在5以上,适合大面积机械化生产经营。黑龙江省盛产大豆、水稻、玉米、小麦、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以及甜菜、亚麻、烤烟等经济作物。2006年草原改良建设14.7万公顷。草质优良、营养价值高,适于发展畜牧业。

全省境内江河湖泊众多,有黑龙江、乌苏里江、松花江、嫩江和绥芬河五大水系。黑龙江省是中国水资源较丰富的省份之一,年降雨量70%集中在农作物生长期,雨热同季,生物生长环境良好。

二、黑龙江省发展特色农业的不利条件分析

(1)经济发展缓慢限制了特色农业的发展。虽然近些年以来黑龙江省保持着经济的持续性增长,可是增长速度明显放缓。通过对黑龙江省农业生产结构进行分析,其主要存在三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农牧业发展不平衡,始终以种植业为主。二是种植业结构单一,粮食作物比重过大。由于种植粮食作物的经济效益明显低于种植经济作物的经济效益,导致农民种植业收入水平低;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仍较高,是东部地带最高的地区,第二产业比重虽已超过第一产业,但仍偏低,是东部地带最低的;第三产业比重虽略高于全国水平,但与这一区域的城市化水平和市场体系等还很不协调。

总体看,黑龙江种植业特别是粮食作物产值比重过大,畜牧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少,深加工产品比重小,产业化运行机制不健全,导致农村经济发展缓慢,而这对于进一步发展特色农业产生严重的限制。

(2)区域地理位置的劣势制约了特色农业的发展。由于黑龙江省处于中国的东北边陲,相对来说从区域地理位置处于不利的地位。而从整个黑龙江省省内的地理区位来看,在中心城区能够做到对全市的物流、人才与资金的吸引,因此有着绝对优势的区位条件;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黑龙江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与黑河地区,受到处理相对劣势地理位置的影响,使得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长期以来都是出于该省的末端水平,有着比较差的自然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工业基础,不发达的商品经济,这就导致发展特色农业造成极其严重的制约作用,使得特色农业发展显得比较缓慢。

(3)缺乏有一定规模的龙头企业作为带头。在我国农业“小生产、大市场”的格局下,规模经营具有适应农业特定市场结构,增强生产者抗衡市场风险、提高农业企业获利能力的积极意义。黑龙江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规模和实力与国外或国内一些发达地区差距较大。规模偏小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科研、市场地位及市场竞争能力。

三、黑龙江省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1)转变思想,树立特色农业的发展意识。黑龙江省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进程当中必须要对传统思维方式与模式冲破,要做到对市场经济规律与自然自然有效遵循,在发展特色农业的推动、组织与指导当中使用新措施、新思路、新观念与新方法。通过对思想观念的转变,这样就做到将特色农业的领域与视野扩大,全面树立服务意识、信息意识、品牌意识、特色意识、市场意识、规模意识、质量意识。

(2)实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理念,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黑龙江省在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要牢固树立产业化经营理念,从而对发展龙头企业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3)重视产品的质量,建设相对应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黑龙江全省人民的团结协作和艰辛努力才能完成。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应以建立健全统一权威的农业标准体系为基础,以构筑标准化生产体系为突破口,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为保障,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解决各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以系统理论为指导,在突出各体系建设重心的同时,注意协调好各体系之间的关系。在农业标准体系建设方面,主要考虑标准的先进实用、系统配套和贸易发展需要。

(4)政府加强宏观调控,调节用户的市场选择。政府部门要做到对财政金融手段与政策法规等宏观调控手段的使用,这样来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而且使得对农户的市场选择进行调节,使得农户所做的市场选择能够对计划的要求相符。由于财政手段金融等利益机制手段具备着极其重要的调节作用让农户对市场进行选择。

(5)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不断的促进特色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通常来说,对特色农产品特别是其品质进行保证的基本前提条件则是天然与无污染的生态环境,在对特色农业进行发展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到对发展特色农业和野生动植物资源与生态环境相互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处理,则就要将改善生态环境与永续利用动植物资源作为特色农业发展的前提。

(6)建设品牌特色农业,促进品牌效应的建设。由于特色农业的核心内容则是特色产品,有鉴于此,那么在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过程当中必须将其着眼点放在开发特色产品的轨道上来看,在开发特色产品的过程当中,其重点则是对品牌意识加强,将所拥有的优势品牌叫响,做大与做强优质品牌,使得产品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与市场牵动力得到有效提升,这样就做到独具特色的品牌经济战略形成。而且在这一过程当中,要做到对变化着的市场与消费者需求相适应,做到进一步规范化设计与包装,实施国际标准化质量,不但要对特色农产品的特点做到有效体现,还应该逐步向品牌化、分级化、环保化与方便化方向发展,使得能够做到对特色农产品的外部包装与内在品质两者之间完美统一进行确保,这样就能够导致黑龙江省特色农产品的品牌形象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吴祥云.如何发展四川的特色农业[J].国土经济,2012,(02).

[2]郭丹.中小学教师院校培训的物质保障问题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3).

上一篇:山西省农业保险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吉利微车,快乐农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