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章光:一个发明创造亿万财富

时间:2022-04-13 09:59:08

赵章光:一个发明创造亿万财富

中国到底有多少赤脚医生?想必谁也估算不出来,但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出名、最富有的当属赵章光。和许许多多的赤脚医生一样,赵章光有着悬壶济世的崇高理想和自强不息的钻研精神,但和许许多多的赤脚医生不一样的是,赵章光还有着别人所不具备的商业意识。从一名自学自研医生到腰缠数亿元的集团总裁,陪伴赵章光走过荆棘、走向成功的,是他始终坚信的理念:“办法总比困难多”。

赵章光中学还没念完便辍学回家务农。在当民间郎中的父亲的启蒙下开始接触中草药。并通过卫生系统组织的短期培训成了一名赤脚医生。自此便开始了一边从医一边自学钻研的艰难历程。历经多年的反复试验。他终于调配出了自己的“独门偏方”,而后开始闻名一方……类似这样的经历,几乎是所有相对成功的赤脚医生的成长通例。

清苦试验卖掉祖屋

从早年十余载的自学成才到如今的行业精英,赵章光笑称自己也是经历了101次的尝试。善于抓住创业的每一个小机遇,勇于尝试。不怕失败,拥有坚定的决心和信心。这样的一个赵章光,成功应该是必然的。然而。和很多成功人士一样。创业的开始只是源于一次偶然。

赵章光出生于浙江乐清县象东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那一年是1943年。由于家境贫寒。他来不及读完中学,便不得不拿起锄头,肩负起家庭的重担。赵章光的父亲赵典木是一位专攻皮肤科的乡村医生。赵章光从小耳濡目染,又自学了大量医学知识,赵章光饱读诗书后,又随父诊断了数百例皮肤病,最终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皮肤病医生,而步入生发行业却实属偶然。故事得从三位女病人说起――

浙江女孩陈汉英,曾经有一头人人羡慕的乌黑长发。但不知何故,在不到2个月的时间里。一头青丝脱得一干二净。这对当时只有16岁的陈汉英来说,不啻为一个晴天霹雳。从此。她再也不愿出门见人。在度过了无数个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的日子甚至一度轻生之后,陈汉英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找到了赵章光。

此后数月间,又有两位女性脱发者前来找赵章光治疗。其中一个20刚出头的邻村女孩,小姑娘本来已经与未婚夫订了婚,却突然在一夜之间患了斑秃,头上明晃晃地缺了一块头发。未婚夫见状硬是解除了婚约。另一位是当地的民办女教师。患的是全秃,一到讲台上,总有孩子指着她的假发议论纷纷。

这三个因脱发而致精神备受折磨的不幸女孩的遭遇,给赵章光的心灵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震撼。他开始向脱发研究发起进攻。虽然给了脱发女孩承诺。但是实际上生发研究却异常艰难。最大的困难有两个,第一没有钱,第二没有试验工具和材料。

赵章光潜心钻研了很多医学书籍,包括晋代术士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徐州司马王焘之所著的《外台秘要》、明代名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以及清代太医编选的《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在脱发方面积累了不少心得。他开了很多配方,需要的药材该挖的挖,挖不到的就去采购。那是一段非常清苦的日子。

“究竟失败了多少次,试验了多少回,我没有详细记录。101次只是一个大概的数字。我这个人就是这个脾气,认准的路一定要走下去……”赵章光说。

花光积蓄的赵章光开始硬着头皮借钱。1000元、2000元……这在当时都是大数目。借到5000元,研究仍没有头绪。他的生活极为困难,家里的柴米油盐钱一次又一次被他挪用购药。资金还是不够。赵章光把爱人惟一的戒指也卖了。最后。他狠下心卖掉了一问祖屋。以后的日子更加艰难,家里只剩下两间房。父母亲住一间,他和妻子儿女七口人挤在另一间。

生存空间原本已有限,可就是这间拥挤的房子,还同时兼作赵章光的药物试验室。不但一进屋,就能闻到刺鼻的味道。而且床前、桌前、墙角,凡是能放药水的地方,到处都堆放着他的药材、资料及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瓶瓶罐罐。

那些日子,试验,失败,改变配方。再试验,再失败……就是赵章光的全部生活。他在自己的身上试验,在妻子、5个孩子、母亲、父亲的皮肤上试验。一次次试验。一次一次地失败,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6年。1974年春天,赵章光终于研制出了可以生发的药水,他把这种治秃药水命名为“101”毛发再生酊。

江湖奔波受尽屈辱

在赵章光的人生历程中。有一个无法回避的阶段,在“101”研制出来后的10年间,赵章光一直过着被指为“非法庸医”的生活。

1974年药水研制出来后,赵章光来到乐清县卫生局,请求批准行医。但意想不到的是,县卫生局上上下下投来的差不多都是怀疑和冷淡的目光。他们早已把赵章光的名字和“假药”、“骗子”、“江湖郎中”联系在一起。负责人警告他说,“以后不准再行医骗人。否则就要取缔法办”。

这一状况持续了6年。“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不甘心的赵章光决定出走。1980年夏天,他带上药箱,来到温州。赵章光四处寻觅当地医院同他一起合办脱发诊室,他不厌其烦地介绍“101”的功效。但遗憾的是,他等来的同样是拒绝。赵章光没有气馁,第二年。他坐上轮船北上宁波,幻想着能在宁波找到施展才能的地方。他一边挂牌行医,一边联系医院。请求合作,又遭到拒绝。最后因生活所迫,不得不返回乐清。

3年后,他终于在温州鹿城区获得了个体行医许可证。1984年11月16日。赵章光首次合法地开设了第一个治秃门诊。但不久,乐清县卫生局负责人看到这一消息后,一纸公函发到鹿城区相关部门:赵章光是庸医,乐清县不批,你们为什么批准行医?结果,赵章光的个体行医证马上就被吊销了。赵章光又来到宁波。谁知公函也发到宁波。他行医到哪里。告状信就像幽灵似的飞到哪里,赵章光心灰意冷。

一则广告引发轰动

1984年秋天,赵章光突然发现了一点希望。有天下午,赵章光不经意发现刊登在《浙江日报》上的一则广告,只有简单两句:“本店有护发水零售批发,请广大用户购买、洽谈。”刊登这则广告的是远在千里之外的河南省郑州市亚美商店。

赵章光立刻给亚美商店发了封信,双方就此建立了联系。后来。郑州管城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改名为脱发专科医院,请赵章光当名誉院长,并为他开设了诊室,当年在郑州治疗了13000多人;医院还给赵章光以专家待遇,每天给他补贴五元的生活费。并派专人给他做浙江口味的饭菜。1986年1月27日。由河南省科委主持召集全国著名皮肤病专家、教授、药理学专家,通过鉴定,一致认为“101生发真正是有效”。

1986年春。郑州向阳脱发病研究所宣告成立。赵章光任所长。1987年3月底,郑州市“101”毛发再生精厂顺利建立。赵章光和他的“101”在郑州产生的一次又一次轰动传到北京。动了心的北京市民政局负责人派人向赵章光发出邀请,请他到首都安家落户,办厂开诊。北京市民政局的卢积存等人“三顾茅庐”。到郑州、

乐清邀请他进京与民政系统合作办厂。1987年4月28日。北京有关部门以最快的速度办起了北京市“101”毛发再生精厂。赵章光出任技术厂长。

继而他又成立了101集团。“101”事业的迅速成功给赵章光带来红色大亨的雅号,上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赵章光的资产已经超过亿元。与此同时。多位旅居海外的留学生也因此发财。其中,在日本创业的原北大荒知青李晓华是最突出的一个。上世纪90年代初,在获悉“101”的神奇功效后,李晓华成为“101”在日本的总商。后来,李晓华成了富翁。

除李晓华之外,北京第一豪华大别墅――玫瑰园的第一任开发商刘锡明等很多当今富豪,都曾作为101的商,在市场上掘出了支持自己事业发展的第一桶金。101也成为实至名归的富豪诞生的摇篮。

如果今天你还在电视连续剧《上海人在东京》中看到中国留学生带101东渡日本的片段,或者在香港80年代的电影中看到“你头发怎么掉那么厉害,赶快用101吧”之类的话语时,请你不要奇怪。那不是101的广告,而是一个时代的烙印。

从1974年至今35年来的发展历程,每年创造数亿的社会价值,101的产品销售目前已涉及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只要有华人的地方就会有101的足迹。目前已有2531家服务中心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每天有14000多名员工为数以万计的脱发人士提供生发服务,在国内企业中应该是首屈一指的。

作为一个中医药品牌,章光101的品牌国际化之路依然任重道远。而章光101在日本投资建厂,通过国际化的医药生产来加强自身的科技性,同时也是品牌国际化之路上的尝试和创新。

对于国际市场,章光101的战略规划是:未来的10年内。分别在欧洲和美洲建立生产基地和研究中心,推进产品及品牌国际化和科技化发展的速度。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01在日本投资建厂之际。日本某著名证券公司得知了101计划2010年上市的消息,力邀101去日本上市。希望101能够成为在日本上市的第一家中国医药企业。

如今,101产品已由原来单一的“毛发再生精”发展成生发、养发、防脱发和护肤4个系列的20多个品种。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脱发者的需求。在赵章光的带领下。“101”正积极开发中医药宝库,全力打造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中医药品牌。

目前,“101”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继同仁堂之后、拥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二大中国品牌。而目前中国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尚不足15%,这也是中国中医药企业必须正视的问题。“通过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以优质产品改变国际社会对中国中医药文化的看法,提升其国际竞争地位。成为中国中医药文化的代表。”赵章光对自己提出了新的发展愿景。以感恩之心回报社会

早在1989年,国内亿万富翁排行榜上,赵章光就名列第八。面对这亿万家产。他首先想到的是“报答国家”。每次谈到自己的事业。赵章光总不忘“感谢改革开放”。回报国家和消费者是赵章光做企业的先行之本。

为了减轻国家的负担,他积极安排闲散劳动力上岗就业。目前,14000人的厂里,一半都是下岗工人。同时,他还非常关心教育事业,向社会倾情回报了大笔的爱心捐款。从1987年到2006年,章光101先后资助北京宏志班、贵州余庆县、织金县、宁夏大学、新疆以及其他贫困地区数千名学子完成了学业。

上一篇:穷丫头做视频简历 两年创富近百万 下一篇:意想不到的成功从经销“万洁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