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阅读“三部曲”催生语文教学的精彩

时间:2022-04-13 04:01:21

实效阅读“三部曲”催生语文教学的精彩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那么要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应该怎样做呢?作者对此加以分析,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 语文阅读教学 深解读 精设计 重方法

一、深解读――精微地生成

准确地解读文本,是上好阅读课的前提。要从普通读者欣赏性地阅读、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这三个角度,一步一步地潜心研读文本,把握其语言特点及人文内涵。第一步,教师要作为一般读者去赏读,投入其中,感受文本的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人格美、语言美。第二步,以学生的视角,思考可以学什么、不学什么,学习中的困惑是什么,哪些可能是学生学习的疑点、难点、兴奋点。第三步,从教师教学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和策略。

解读文本时,忌浅――浅尝辄止;搬――急于看教参中的“教材分析”,不能用别人的理解代替自己的研读;偏――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自己把握不住,教学中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有所偏出时,就会不知所措。泛――不把时间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到处找相关资料,上课撇开文本,大量补充图文资料,造成“泛语文”的偏向。

二、精设计――巧妙地安排

要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就必须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时应注意考虑到以下几点:(一)教学内容具有开放性,要从教材以外开发和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二)注意教学过程要具有基本的框架―课前预习―课中研讨―课后扩展;(三)教学问题应既开放新课程,又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解放学生的头脑,培养学生高级思维的能力;(四)课堂组织形式多样化,并让学生多参与、体验和探究;(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要做到根据学生情况、教材特点,进行精心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做到既兼顾学生的全面发展,又照顾学生的个性需要,让学生既能掌握课文内容,又能体会到文本的内涵所在。

进行教学设计,首先要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两个因素必须考虑:一是课标的要求,特别是课标规定的年段目标,不可越位,也不可不到位;二是学生的水平,学生已有的知识、认知和学习能力。

在“理解内容”方面,教师容易低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文本的思想内容,学生往往已经理解了,甚至发表了精当的见解,老师还不断地问,学生只好强打起精神答,磨来磨去,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磨灭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产生厌烦的情绪。我们应当牢记奥苏伯尔的这句话:“如果把全部教育学、心理学归结为一句话的话,那就是我们的儿童已经知道了什么。”课前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已知、已会了哪些,找准最近发展区,十分重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在已知的基础上探求未知。

其次,重视设计读的环节。景美、境远、情深的课文,要反复诵读。如古人所说:“读之而喜,拍案叫绝,起舞旋走;读之而悲,涔涔泪落,脉脉欲诉。斯时不知古人为我,我为古人,但觉神入文,文入心,永不失矣。”要加强读的指导,该读出画面时读出画面,该读出情感时读出情感,该读出见解时读出见解,该读出方法时读出方法……边读边想,边画、批、注,是阅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读书要从整体入手,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因此教师在设计中要注意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地去读书,要善于营造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场”,使他们主动地去读,专注地去读,兴致勃勃地去读。学生读书的积极性越高,其收获就越多,其效果就越好。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能加深理解的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借景抒情的课文:初读,读通顺―再读,读出境(读文章想画面)―三读,读出情(一切景语皆情语),谈感受。用整合的思路,整合的问题,将教学设计成几大板块,清清爽爽,一目了然,体现出教与学的层次性。

最后,根据班级实际,有梯度地开展教学。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差别,一方面是先天的,另一方面是后天因素的作用。教师应承认这种差别,尽可能缩小这种差别,才是唯物、务实的,否则会陷入对学生“一视同仁”的机械论境地。对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学生,硬做同一要求,显然就会有人“吃不饱”,有人“吃不了”。因而教师在备课、讲课、讨论、提问及平时练习中就应有意识地设计不同层级要求,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提示、点拨、启发,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均有“成就感”,而不是他们付出了极大努力仍不可企及。对于这一点,我是这样做的,首先对班级学生思维、能力进行归因处理,分为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三个档次。其次,提出不同层次要求。如背诵课文基本篇目,优等生和中等生要能背诵并理解运用,而学困生熟读即行。最后,及时给学生以鼓励,使学困生学习有冲劲、有动力。结果表明,学困生进步了。

教师要注意分析导致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原因:教学目标中的年段语言学习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取舍不当,重内容轻形式;教学实施中非语文活动多,冲击了语文训练。总之,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

因此,我认为只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有语文味,也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三、重方法――多元的模式

阅读教学要摒弃单一模式的教学,提倡多元教学模式,要围绕使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品出味,即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怎么个丰富,怎么个优美,怎么个生动,怎么个形象,怎么个有特点,怎么个有魅力,要有感觉,有心得。在品味语言中,激发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悟出效,即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体味词句的表达效果。

习得法,包括作者的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的方法,常用句式,构段的方法,叙述、说明的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如读书的方法,理解词句的方法。

激活思,即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同学之间的思维的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读文章,想画面),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在不误读的前提下,鼓励个性化乃至创造性解读),培养创造力(如,你还知道哪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读、思、议,不仅要展开师生之间的对话,而且要组织好、引导好师生之间的对话。要围绕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交流中的闪光点、稍纵即逝的思维火花,进行思维碰撞,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老师培育和绽放创新思维之花的沃土。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而且是一门教学双向性很强的艺术。要提高语文课堂效率,就必须从教与学这两个因素上下工夫,使“教”牢牢地吸引住“学”,让“学”和谐地促进“教”。阅读教学也应该在两个方面下工夫,使“读”紧扣“学”,“学”中提升“读”。当然,“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在已有探索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对阅读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探究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下一篇:单簧管的发展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