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时间:2022-04-13 10:11:39

刍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教学模式

摘 要:国内大多数传统的教学模式偏于传统、封闭,教学以“知识为中心”,本文分析并对引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将改造课程的“程度”,分为三种教学模式,即整合模式、组合模式、融合模式,其倡导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对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性、研究性、创造性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信息技术;整合模式;组合模式;融合模式;教学模式

如何运用信息化教学环境来促进教育深化改革、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是中国教育信息化健康、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也是当今世界各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深入、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此,教育部于2009年设立了18个“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项目,18门课程来自不同高校,其中基础类学科6门,经济管理类学科6门,艺术类学科6门,我们对这18门课程改造的程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和归纳,期望能对今后高校课程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意义

“信息技术工具”提供强大的计算、图形处理,可视化、开放式和可扩展的环境,其所附带的面向不同领域的工具箱支持的应用软件,是解决各领域的基本工具,并且已广泛应用于数值分析、信号与图像处理、通信仿真、艺术等领域。将“信息技术工具”引入课程教学,是对课程内容、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时也是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改革,这不仅仅是“软件”与课程内容上的交叉、组合、渗透及综合融入,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精神,形成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工具”的引入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目的,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2)在课堂讲授中要使课程内容与“信息技术工具”有机结合,淡化繁琐的数学推导与数字运算,强化定性分析,突出分析思路与分析方法。使学生懂得“问题是什么”,“问题的性质是什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什么”,等。

(3)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得出某些结论,包括一些重要结论。正如学生所说:“老师讲得再多、再好都是有限的,而经我们自己思考出来的知识才是无限的、真正有价值的。”

(4)为学生留出充分的思维空间,改变教师“一言堂”,更好地开展课堂讨论及问题的研讨。

二、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目标

课程引入“信息技术工具”,即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有机结合。

(1)“信息技术工具”与课程整合及改造,将课程内容进一步梳理,课程更具有独特而明确的知识结构,包括课程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方案,各课程的前置课程以及在后续课程中的地位与影响等。

(2)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并把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使用信息工具主动构建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并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得两者及计算机高级语言的学习互相促进互相提高,同时,又得到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

(3)教师则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资源构造学习环境,讨论答疑等方式发挥主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全面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4)“信息技术工具”与不同的学科专业课程进行整合改造,必须体现出不同学科领域的不同教学特点。

(5)把最新信息技术工具与课程内容深度地结合起来的新教材,应是与国际前沿技术接轨,并注重层次性与适用性,以满足不同类型学校对课程的多种要求。

(6)建设好课程网络平台,使之真正成为互动式精品化、双语化课程,并使其优质教学资源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享。

三、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三种模式

目前大多数都是传统的、封闭式的教学模式,即以知识传授为中心,所有的教学活动是将学生封闭在教材或简单的课件内,使其与学习资源、现实完全脱离。整个教学都在以“知识为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及教学组织都是“满堂灌”这一教学模式,学生仍然是被动的反应者、知识灌输的对象。

信息技术工具的引入是为了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结构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教师应为学生创建恰当的学习情境,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信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将这些信息技术工具全面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整理、相互融合。

以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程度”,可将其教学模式分为三种:选用合适的“信息技术工具”引入课程“教”中为“组合模式”;以“信息技术工具”为教学手段真正对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改造为“整合模式”;以“信息技术工具”作为学习资源,对教学方法进行革命性的改变,引导学生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模式为“融合模式”。

1.组合模式

依据学科特性以及课程性质、内容等要素,选用相适宜的信息技术工具及应用软件,应用网络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课件等方面对课程进行改造。

以信息技术工具为切入点,梳理课程教学内容,形成系统的、文字结合图形,同时存在多种形态(如语音讲解、影像演示、动画指引等)的教学资源。

这种模式的教学充分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适合教师向学生传授系统知识,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的事物、情景、过程全部再现于课堂,因而它不但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改变课堂呆板的状况,而且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认识世界。另外计算机多媒体简单、易操作,有利于快速、及时地呈现教学内容,节省了传统课堂所消耗的时间,增加了教学容量,提高了教学效率。

2.整合模式

该模式是以信息技术工具为手段,为其课程教学服务,是组合模式的升级。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即信息技术成为课程教学的有机部分,与课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实现整体的结合 。

信息技术工具与课程整合,一是为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变革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优化教学效果;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与能力,实现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性转变。

此模式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中,从教师角度看,是教师教学辅助工具,丰富知识传授与能力训练的手段,使复杂、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成鲜活的东西,提高教学主动性,复杂过程简单化,并容易指导学生。对学生而言,是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信息技术是课程学习内容的获取工具。

3.融合模式

运用相关信息技术工具较充分融入课程教学要求,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工具、信息资源、信息方法和课程内容有机融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模式。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设计和课程操作中,对课程的各个层面和维度都产生变革作用;依据教学实践,构建基于课程网站的网络教学环境;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

教师结合所教的学科课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独特功能,设计适合所教学科的新型教学方法,既培养学生掌握课程的理论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信息的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模式不仅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用于辅助教或辅助学,而且更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创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全新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方法,从而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深化教学改革,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

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在学生从自己的特点出发,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教学方法及模式改革是一个有效的切入点,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是一条有效途径。我们坚信,“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必将成为21世纪高校教学的主要方法。

上一篇:以工程应用能力为主导 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 下一篇:新的一年,我长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