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视资本账户开放

时间:2022-04-13 09:13:29

审视资本账户开放

多年来,作为人民币国际化和金融大战略的关键一步,中国应当如何推进资本账户开放,决策者、研究者和金融界始终萦绕于怀,亦难以迅速决断。

在一些基本共识上,各方并无根本分歧。即随着中国经济的壮大和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入,资本账户逐步开放无可避免,且必须与中国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相匹配。否则,过于滞后的汇率改革与过紧的资本管制,将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效率,也无益于金融安全的真实维护。

但在开放的具体时间表和分步措施上,各方一直争论激烈。审慎者反复追问激进者的关键问题是:中国能否承受开放过快所带来的冲击?中国会不会重蹈覆辙,陷入南美、东亚等国家资本账户开放过快而引发的系统性危机?

针对上述争论和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课题组最近的研究报告,首次提出了较为明确的三阶段时间表:即短期(1年-3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直接投资管制;中期(3年-5年)放松有真实交易背景的商业信贷管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长期(5年-10年)依次审慎开放不动产、股票及债券交易,逐步以价格型管理替代数量型管理(详见《财经》杂志2012年第6期:“加快资本账户开放条件基本成熟”)。该报告刊发之后引起海内外高度关注,赞成、呼应之声,与质疑、批评之意再度交汇。其中有些看法人所共知,同时亦出现更务实的利弊分析与政策建议。这表明,各方基于理论层面的务虚讨论正趋于尾声,具体政策设计已更为重要。

支持加快资本账户开放速度者强调,中国正处于资本账户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不能过分强调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或者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完全成熟再进行资本账户开放。中国经济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人口结构决定了资本账户开放不可避免,甚至有一定的紧迫性。开放虽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不应持续地等待。

同时,主张审慎推进开放进程的意见亦显中肯:资本项目完全可兑换的改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最后一道屏障,因此要认真权衡利弊,甚至重新回溯思考中国金融改革开放的顶层设计,理清什么是目标、什么是手段。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转入“自然演绎渐进式”阶段,资本管制的放松应有相对应的策略和节奏,以渐进式的微调为主。

放松资本管制兹事体大,需要慎重再慎重,亦应审时度势,熟虑断行。为此,本刊约请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中信银行副行长曹彤、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院长张礼卿、香港金融管理局助理总裁何东、瑞穗证券亚洲公司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分别撰文,从不同角度进一步阐述中国资本账户开放进程的影响与对策。

――编者

上一篇:资本账户开放的双向影响 下一篇:银行业宏观审慎监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