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史沧桑逾千年,巍然高峰犹羲之

时间:2022-04-13 08:00:29

【摘要】在艺术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书法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王羲之书法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奉之为圭臬。通变知常,本文将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案例,阐释书法艺术的成因与传承问题。

【关键词】王羲之;书法传承;汉字今体书写

王羲之书法历经千年而不衰,历代文人墨客无不奉之为圭臬,赞其法书为“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故被尊为“书圣”。书圣地位的确立,不只是因为帝王的推崇,而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在艺术市场日益国际化的今天,中国书法的传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通变知常,本文将以王羲之的书法为案例,阐释书法艺术的成因与传承问题。

汉字的今体书写自汉代以来已经出现,如《马王堆帛书》、《居延简牍》等,这些作品大都是汉代人社会交流的手写笔墨,实现着书写人的真性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1974年在居延肩水金关遗址出土的成于东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的《居延误死马驹册》,人称“有张芝之狂,索靖之峻,开拓草书长河之源头”,当代人称为草隶,通篇奔放逸散,既大气磅礴又妙趣横生,气韵生动,似如晋人。同时,蔡伦造纸术和毛笔的制造、运用及发展,推动了汉字书写的变革。士林阶层广泛认识到驾驭毛笔尖、齐、圆、健的属性,把握用纸的品质,不仅关系到书法的品格,而且关系到书法的境界。因此,在东晋时期,既已形成了人人研究笔墨纸张,争向习摹书法的社会文化状态。

王羲之出生于西晋官宦世家、书香门第,他对于书法的研习和崇拜,在家庭影响下已经形成。西晋琅琊王氏是显赫望族,在朝廷举足轻重,南迁后更成为一时无二的显贵,这种优越的社会地位为他学习书法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优厚条件。晋王朝“渡江”前,最有影响的书法家是卫瓘、卫恒父子,而后来卫门传人承其家范的女书法家卫铄恰是王羲之少年时的书法导师,因而逸少从卫氏所学到的是张芝一脉的草书正传。而其伯父王导是成就极高的书法大家,他把钟繇的书法名作《宣示表》传给了王羲之,使之得钟繇楷书之真传。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是由多种条件与原因促成的,当然最关键的因素是王羲之立志高远、淡泊名利、弃官学书,为达到书法的仙境神韵如痴如醉、物我两忘,以至在研习书法时错把墨水当蒜泥,蘸着吃了还说香,为此,天道酬勤,终成巍然高峰。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仅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性标志,而且是汉字实现今体化、走向书写科学的重要里程碑。汉字的书写用笔,由王羲之通过实用追求走向了最高点,他以无白的笔法实现了中锋用笔、侧锋取势,而且精于使转、严于提按、有藏有露、有方有圆。其悬针、垂露、折剑、折钗、提顿、波转、应接等,既严守规范,准确把握了结字规律,服务于写实记事,又追求“意在笔前”,彰显书家情趣,竭力实践深涵表意的书写艺术理念,这也是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独有的中国书法艺术之本质特征。应当说,汉字从以文字表达为主,发展到既充分彰显书写功能,又积极突出书法艺术的审美表达,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这层历史的窗纸是通过书圣王羲之和他的同代人不懈奋斗,才使之洞然天日、走向巅峰的。同时,汉字的实用书写是以易识、易写、准确、美观为客观标准的。缘于此,时至今日我们仍很容易识别他的楷书、行书和草书。从这个角度来分析,逸少的字例与此前的张芝、索靖、钟繇及后来的王献之相比较,其书写规律体现的简易与可供人教习的师范特点,实是无人可比。作为汉字书写与书法艺术的里程碑,王羲之的书法艺术至今仍传承不息,中国汉字书法艺术是一门只有博学才能成就的大艺术。孔子云:“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有志于中国书法艺术的人当以逸少为至标,立志、养德、施仁,方可到达书法艺术之大境。

上一篇:体育强国构建背景下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研究 下一篇:怪诞之思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