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位葡萄胎2例分析

时间:2022-04-13 12:58:08

异位葡萄胎2例分析

葡萄胎是妊娠滋养细胞中最常见的病变,其主要病理特征是葡萄胎局限在子宫腔内,无子宫肌层和其他部位的转移,组织学特征主要是滋养细胞正声增生、绒毛间质水肿、间质内胎源性血管消失[1]。我院在2003~2006年以异位妊娠治疗2例,组织学诊断符合葡萄胎,但妊娠部位在输卵管内,现报告如下。

例1:患者,女,23岁,孕1产0,因人流术后42天,恶心、下腹痛7天入院。该患因停经2个月,恶心、呕吐15天在当地医院行“人工流产术”,宫腔内清除物性质不详,术后未行病理检查,阴道流血7天后停止,因近7天仍感上腹不适、恶心、下腹隐痛,来我院就诊。既往无葡萄胎病史。查:血压90/60mmHg,心肺正常,左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宫颈着色,宫口闭合,宫颈举痛阳性,子宫前位,妊娠40天大小,压痛阳性,左附件区可及鸡卵大包块,边界清,与子宫体关系密切,压痛阳性,右附件区未及异常,阴道分泌物白色。血HCG>200mIU/ml(正常值

例2:患者,女,23岁,因人流术后3个月持续阴道流血入院。该患因停经40天出现阴道少量流血,淋漓不断20天,在当地医院以早孕行“人流术”,宫腔内清除物性质不详,未行病理检查,术后仍持续阴道流血,淋漓不断,故来我院就诊。既往无葡萄胎病史。查:T36.3℃,BP75/43mmHg,心肺正常,腹软,左下腹部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和肌紧张,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情况:宫颈着色,宫口未开,宫颈举痛,摇摆痛阳性,宫体前位,妊娠40天大小,软,无压痛,左附件区可及6cm×5cm×5cm包块,软,压痛阳性,右附件区未及异常,阴道分泌物血性,量中。血HCG>200mIU/ml(正常值

讨 论

绒毛基质微血管消失,从而绒毛基质积液,形成大小不等泡,形似葡萄,故称为葡萄胎。有完全性和部分性之分,大多数为完全性葡萄胎。临床诊断葡萄胎皆系指完全性葡萄胎而言;部分葡萄胎伴有胎盘组织或/及胎儿者,则冠以部分性葡萄胎。在自然流产的组织中发现40%病人有一定的水泡样变性,但不诊断为葡萄胎。

葡萄胎分为两类:①完全性葡萄胎:胎盘绒毛全部受累,无胎儿及其附属物,宫腔内充满水泡;②部分性葡萄胎:仅部分胎盘绒毛发生水泡状变性,宫腔内尚有存活或已死的胚胎。

发病率:葡萄胎发病率在我国是1000∶0.78次妊娠[1],多发生在宫腔内,原发部位在宫腔以外的病例极少,统计我院近10年葡萄胎发生率为123∶2。

临床特点:异位葡萄胎是一种妊娠的结局,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所以早期发病与宫腔内葡萄胎相似,即有停经,HCG增高,早孕反应等表现。但由于妊娠部位不在宫腔内,所以它不具有子宫异常增大,多量阴道流血或水泡样组织排出等症状,而常似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如停经后腹痛、阴道不规则流血等,如发生破裂则更酷似异位妊娠,因此本2例病人均以“异位妊娠”收治。

诊断:由于异位葡萄胎发病极少,无明显特异性。故早期诊断较困难,但如能提高认识并很好应用辅助检查手段如彩超、子宫输卵管造影、腹腔镜、诊断性刮宫等仍能完成,但目前在急诊情况下此病仍从术中剖视标本和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关于诊断性刮宫,由于宫内呈蜕膜样病变,而不能发现水肿的绒毛等特征,意义不大;彩超显示病灶呈多个囊状改变或蜂窝状改变,无胚胎样组织的血流征对诊断的意义较大。血HCG定期检测对该病诊断有重大的意义。

鉴别诊断:除了与宫内孕、流产、异位妊娠相鉴别外,还应于侵蚀性葡萄胎相鉴别。所以应注意患者既往是否有葡萄胎病史,本组病例术后病理回报虽均见病灶有周围组织浸润,但因均无葡萄胎史,且妊娠时间均在12周以内,据目前文献关于对侵蚀性葡萄胎的诊断标准,我们诊断为葡萄胎是否准确有待商讨。

治疗及随访:异位葡萄胎的治疗,如能早期诊断,可行化疗,但如出现破裂、内出血等并发症时,应行手术治疗。术中应根据患者年龄,有无生育要求,异位部位等情况决定手术方式,本组2例均行病灶切除术,术中应尽量完整切除病灶,且手术时尽量少挤压病灶,以防滋养细胞进入血液循环,术后病灶周围最好用5-Fu浸润,无论何种术式,术后最好行预防性化疗及随访。

参考文献

1 乐杰,谢幸,丰有吉.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19-323.

上一篇:血常规检验中的形态学观察体会 下一篇:宫腔镜治疗宫颈妊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