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时间:2022-04-13 12:02:18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探索

【摘要】

本文以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探索山地小城镇规划的指导思想:道路系统是山地小城镇的脉络格局特色;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规划设计理念:山地小城镇的空间与节点,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镇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点;建筑特色及风貌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关键词】

山地;小城镇规划;思路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在大都市规模扩张的同时,小城镇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山地小城镇较之平原地区面临更复杂的问题和矛盾。目前,我国部分山地城镇发展的现状为:地方为了追求城镇发展,不惜以牺牲资源为代价,搞掠夺式开发,从而导致了这样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历史人文景观破坏,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频出现,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等[1]。

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山地城镇的规划建设应该主要体现在利用当地资源,按照现有的现状,使得城镇建设转变为彰显生态格局,地域特色和促进经济增长方面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因此,从山地城镇规划的特殊性出发,以秦岭南麓的山区城镇――陕南商州区板桥镇为例,提出几点规划思路方面的体会,权作引玉之石,供同行分享指导。

一、明确山地城镇发展的驱动力

对于一个小城镇,如何寻找它发展的突破口?首先要从带动城镇的主导产业发展入手,对城镇的性质进行确定时,必须对它的气候条件、交通状况、历史沿革、经济发展潜力、人居环境及地形等进行整合分析。

对于板桥镇的规划方案,我们通过调查分析研究,发现该镇南侧有仙娥湖水库湿地区、北侧有西山寺宗教文化区、东侧有龙王庙旅游景区,西侧为山区丘陵,丰富的自然文化资源,决定了板桥镇的产业发展方向为旅游产业带动型山地小城镇。基于这样的发展性质定位,那么在镇区应该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包含特色餐饮、休闲、娱乐以及住宿等功能,同时可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镇工作,解决农民就业,改善人们的生活面貌[2]。这样一方面是破解了城镇发展的难题,另一方面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政府的财政收入,使该城镇沿着正确的发展方向稳步前进。

二、道路系统是山地小城镇的脉络格局特色

中国传统的山地城镇主要沿袭了“穿糖葫芦式”的布局方式,城镇的发展主要依靠沿岸的河流进行布局,在过境公路段,有商业街、批发市场和集市,这样的发展方式容易导致交通拥挤,甚至交通事故的发生。

在实践调研中,发现不少乡镇领导喜欢笔直的道路宽敞的广场,之所以这些领导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考虑到乡镇建设对外界要有一个美好的形象, 但与现实情况不相符。原因主要是有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由于乡镇财力有限,所以在山地修建宽敞的道路行不通;第二,由于山地城镇的特点,道路网络非常复杂,所以很难在这样的环境下修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乡镇。我们不难理解,古代雅典就已经指出追求“姿态伟大”、“排场”及“城市面貌”的作法,只可能使交通更加恶化。同时从我国古代战国时期就有很多著名的军事家认为“凡立国都,非大山之下,必广川之上。高勿近阜而水用足,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3]。所以,在板桥镇的城镇路网设计中应该考虑依山就势,略有弯曲,这也是山地城镇不同于平原城镇的明显特色。

根据板桥镇地形特点,可考虑在规划时,依山就势布置道路系统。街区主要道路满足消防需要的同时能够保证车流顺畅就可以了,不能太过于宽大;次干道则结合地形及建筑群组自由舒展,灵活布置,并尽量完善。在利用原有路网基础,以减少对原有环境的破坏,从而降低建设成本;同时灵活运用“之字路”、“半边街”、“爬山街”等多种形式来体现山地小城镇的特色,形成多层次、活泼、有机的山地小城镇道路网络结构。

三、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规划应当以城镇总体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为目标。对于山区,规划首先要建立在加强区域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建立区域生态绿地,将基本农田、山地、水系等自然载体有机融入城镇体系之中,在不破坏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尽可能进行合理化规划布局,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板桥镇是旅游带动型山地小城镇,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旅游设施的完善,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规划设计中,应该充分利用山地多层次的地形特点,立足于板桥镇的自然条件和文化背景,从文化内涵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提炼当地的人文资源。

四、详细规划应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和城镇职能进行合理设计

1、山地小城镇的空间与节点,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

根据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城镇街道与结点的空间形象特征是人们形成城镇印象的主要因素,也是与城镇居民日常工作、生活密切相关的城镇外部因素。在城镇街道与结点设计中,应对原来城镇空间结构形态予以重视,并从中提取城镇居民已认同的城镇空间结构形态,再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其组织完善为一系列多变而有序的城镇街道与结点空间序列,每条街都有各自的起景、过渡及高潮空间。 在板桥镇中心区详细规划中,街坊巷道保持其弯曲活泼自然形成的特色,洋溢着亲切自然的生活气息。旧村改造时,可就地取材,充分利用旧房拆下来的石片、石板,作为街巷、庭院的铺装。石板分隔缝,乱毛石质感以其传统形式,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体现村镇的历史内涵,使街巷成为富有人情味的生活空间。

2、镇区中心道路设计要根据山势的特点

根据山地小城镇的特点来对其道路进行科学合理化设计。 对于设计笔直的街道还是蜿蜒的道路,要根据山地的特点,可结合绿化,可展现多种类型的景色:蜿蜒的街道空间以建筑体块为煤介,空间上相互穿插,表现出由空间的直观向时间的连续渗透,使街景逐渐展开,建筑依次出现,避免了一览无余创造出异常丰富的空间序列,是平地小城镇所不可比拟的。太宽的道路与两侧低矮的房屋比例尺度相悖,显得空旷松散而给人孤寂感。尺度宜人的街道、错落有致的建筑立面,使步行其中的人们在浏览路两旁店铺的同时,还欣赏到美丽、富有节奏的街景而倍感舒适和亲切。

3、建筑特色及风貌环境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

建筑特色应充分利用当地民居的建筑符号与空间特征,使人们能够体会到历史文脉的延续,从而增强整个城镇的文化气氛。

板桥镇的西山寺旅游文化景区和仙娥湖湿地公园的风貌特色,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该地的文化地域特征,成为引领板桥镇进行规划设计建设的风格示范;另外,路灯、电话亭、报栏、休息坐凳、饮水器、广告牌等小物品设计,适宜用地方材料和传统加工手法,形式上从传统构筑物中提取符号,使其在样式、材料、色彩、质感上与城镇风貌协调一致。

五、结束语

山地城镇规划表达了山地型城镇发展的特点,在规划中应从促使山地城镇发展的驱动力分析研究入手,从山地的地形、道路交通条件、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性以及自然灾害的防治等多方面进行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因此,在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中,应该主要从提高土地利用率、延续历史文脉、利用好小城镇独有的生态资源,尽最大程度给予山地城镇提供一个舒适、安全、可持续发展环境的着手点开始考虑。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以保护为主、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统一的规划目标,真正推动小城镇建设向着民俗和文化特色凸显、人、环境、社会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晓兰.秦巴山地城镇化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2011.

[2]陕西省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3]崔柳,田大方.中小城市滨水区景观设计地域性现状分析[J].低温建筑技术,2009.5.

【作者简介】

姬巧娟(1979-)女,陕西渭南人,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上一篇:探索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下一篇: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