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例中青年高血压状况分析和对策

时间:2022-04-12 09:14:27

103例中青年高血压状况分析和对策

【摘要】 通过对受检者中103例中青年高血压状况的分析,发现中青年高血压者对高血压认识偏差,重视不够。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有必要对中青年高血压者进行其相关知识的宣教,对不良生活习惯进行健康指导。从而加强中青年高血压者对高血压理解和认识,提高中青年高血压对高血压的自我管理能力,坚持正规系统的药物治疗,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

【关键词】 高血压;状况;健康宣教;自我管理

作者单位:130021吉林省人民医院体检中心(高秀杰 吕丹 孙玲);长春中医药大学体检中心(邹丽文)

高血压是危害人类健康、导致严重致残及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据统计全世界高血压已达6亿,我国约1.2亿。每年高血压导致的脑卒中患者超过150万,死亡率居世界第二位。高血压不仅增加脑卒中的风险,同样会损害心、脑、肾。血压得到控制和没有得到控制情况是大不相同的,血压没有得到控制和血压得到良好控制的患者相比,冠心病的危险会增加3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增加6倍;脑卒中的危险增加7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0年5月至2010年10月在我科体检被诊断的中青年高血压103例。其中男78例,女25例。年龄18岁~50岁,平均年龄38(35±3.2)岁。

1.2 诊断方法 在未服用任何药物的情况下,连续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3Kp)舒张压>=90 mm Hg为高血压。收缩压140~159 mm Hg,舒张压90~99 mm Hg为Ⅰ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 Hg,舒张压100~109 mm Hg为 Ⅱ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 Hg,舒张压>=110 mm Hg为Ⅲ级高血压。收缩压>=140 mm Hg,舒张压

1.3 临床症状 绝大多数中青年高血压没有症状,尤其是Ⅰ级高血压和大部分Ⅱ级高血压者。极少部分Ⅱ级高血压和Ⅲ级高血压者偶有头痛、头晕、失眠、健忘、易疲劳等症状。

1.4 方法 在患者坚持正确药物治疗的同时:①对每一位被检出的中青年高血压者有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讲解高血压及其并发症的危害(如高血压性脑病:脑出血、脑血栓;高血压性眼病:眼底出血;高血压性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和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超重、吸烟、饮酒、熬夜、情绪急躁易怒等)。②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身状况的运动方式,如步行、慢跑、打球、游泳、跳健身舞等。③合理的低盐饮食;多吃新鲜的水果、蔬菜和薯类;多吃杂粮、豆类及乳品;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重视补充优质蛋白;三餐分配合理(3∶4∶3)。④戒烟限酒,保证足够睡眠。⑤教患者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每天早晚各测血压一次。⑥认真记录每天的健康行动和血压情况。

2 结果

经过反复的健康指导,103名中青年高血压对高血压及其危害有了明确的认识,并积极行动参与管理自己的健康。一个月后电话回访,经过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3 讨论

3.1 中青年高血压的特点 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均低。知晓率为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中青年在体检前就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的比例。治疗率为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中青年在体检前近2周内服用降压药的比例。控制率为可被诊断为高血压的中青年在体检前通过治疗血压在正常高值及以下范围的比例。在103例中青年高血压中,知晓率为50.5%(52人),治疗率为36.9%(38人),控制率为18.4%(19人)。有的人血压已达到180/120 mm Hg(Ⅲ级高血压水平)却毫不知晓,竟在此次体检(也是头一次体检)中才发现;还有的人错误的认为,自身没有症状就没问题,即便知道自己血压高,也不治疗。另外,中青年人生活不规律,白天忙工作,晚间忙应酬,即使用药治疗,也难长期坚持。导致高血压的治疗、控制不甚理想。

3.2 中青年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 ①选择正规系统的药物治疗,坚持每天按时服药。治疗期间不擅自增减或更换药物,发现血压正常、不适症状消失也不可自行停药,以免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巩固而反复。整个治疗一定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②服用降压药如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要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必要时调整用药。同时注意预防性低血压的发生。卧位变座位或立位时,动作要轻缓,不能过快。③药物治疗前最好做24 h动态血压检查,以明确每天的血压高峰,在血压高峰前1.5 h左右服药,以确保降压效果。Ⅱ,Ⅲ级高血压一种降压药效果不佳时要联合用药,直到达到预期的理想血压水平。④避免晚间或睡前服用降压药,因夜间心率减慢和血压过低易发生血栓。

3.3 定期体检 通过体检发现潜在的疾病危险或疾病初期征兆,使高血压等许多疾病得以早发现、早治疗、早控制。

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影响血压控制的因素很多,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对高血压的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自我管理是疾病三级预防的新途径,健康教育、健康促进是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管理疾病的能力、自信心、积极性的重要手段[3]。只有医患共同努力,才能使高血压得到有效控制,防止或延缓心、脑、肾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 胡大一.谈健康从“心”做起.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

[2]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实用本).中华心血管杂志,2004,32:10601064.

[3] 蒋冬梅.患者健康教育指导.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4:19.

上一篇:心肺复苏术新标准中初期复苏的改变 下一篇: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体会